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魏征,在唐朝,还有一个直言劝谏的宰相,为何少有人知?

2021-08-05 07: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梦堂主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484,阅读时间:约12分钟

说到大唐宰相,魏征应该是最出名的一个了,他的敢于犯上、据理力争、直言劝谏,还有那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举世皆知。

可是,正是因为有了魏征这样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说有利于江山社稷、黎明百姓的话,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他也因此成为一代名相,名留青史。

其实,在唐玄宗时,也有一位类似魏征这样的名相,他同样敢于公然犯上,据理力争,为民请命。

可惜,生不逢时的他,遇到的是玄宗,而不是有容人海量的太宗,最后被唐玄宗在一怒之下罢了相位,最后郁郁而终。

所以他的为人和生平事迹,就少有人知。

这个人,就是玄宗时的宰相韩休。

韩休出身昌黎韩氏,这昌黎韩氏是唐朝的名门望族,连大文豪韩愈都自称郡望昌黎,所有世称韩昌黎,他的文集也叫《昌黎先生集》。

出身名门的韩休,倒也没有辱没祖先颜面,年轻时就精于词学的他,早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正规的公务员编制,一开始也是从基层的桃林县丞做起。

韩休37岁那年,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他被举荐到太子的东宫参加面试,得了个乙等的不错名次,然后被擢升为左补阙。

两年后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

因为是被李隆基当堂面试过的考生,而且留下很好印象,所以在唐玄宗即位后的接下来十年间,韩休也累获升迁。

开元十二年,韩休出任虢州刺史。

虢州,在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间,唐朝时,这皇家常常是东西两都隔三差五来回跑,然后夹在中间,作为中转站的虢州,就要在皇家队伍每次经过时,提供这一大帮人马包括吃穿用住行在内的一条龙全方位服务。

要提供服务,必然就要花钱,更何况是给皇家服务,那银子还不花得像海水似的?

所以虢州这里,每年上缴舆驾的粮草税就非常重,老百姓苦不堪言。

韩休就任虢州刺史后,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上奏朝廷,公开要求将虢州极重的粮草赋税,平均分担给其他州郡,因为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凭什么皇家的吃喝拉撒出行费用,要让虢州百姓独自承担?

当时负责直接向皇帝递交大臣奏折的的中书令,也就是当朝宰相张说,当场就驳回了韩休的请求。

他说,你这是典型的为地方谋取私利,为你刺史个人博一个好名声,然后还要让全国人民为你买单啊。

这韩休是个倔脾气,你驳回了,他接着上奏,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当时有不少同僚就开始劝他说,算了吧韩大人,你再这么闹下去,肯定惹得宰相大人不高兴,到时候你仕途堪忧啊。没想到韩休不但不听劝,还义正词严说了一套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所不辞的振聋发聩之语:

刺史幸知民之弊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当官一心为民除积弊、谋福利,即使因此仕途有损,甚至丢了乌纱帽,也心甘情愿,这样的为官态度胸襟与胆识,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

所以,身为刺史的韩休,一句心甘情愿,让我们后人只有感动感激与崇敬。

后来,在韩休不依不饶,一再上书要求下,朝廷最终同意将虢州繁重的粮草税均摊于各州郡,为虢州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韩休在虢州任刺史数年后,因为母亲去世,按照古代惯例,必须离职回乡守孝三年。

三年后,服丧期满,因为在虢州刺史任内政绩斐然,韩休直接升任工部侍郎,兼知制诰。

开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逝,唐玄宗让当时的宰相萧嵩推举合适人选,接任侍中之职。其时,张说早已去世。

这萧嵩,是唐朝著名的美男子,他相貌英俊到就连阅人无数的唐玄宗第一次见到他,都不禁感叹,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俊美的男子!

萧嵩这人虽相貌英俊无比,却学识浅薄,不过他的军事才能突出。

开元十五年,在与吐蕃作战时,他巧用反间计,成功挑拨悉诺逻恭禄与吐蕃赞普的关系。

后来,悉诺逻恭禄终被赞普诛杀,吐蕃的国力也从此衰弱下去。

开元十六年八月,萧嵩命副将杜宾客,在祁连城下与吐蕃军交战,大败敌军。

捷报传到长安,唐玄宗大喜,直接提拔萧嵩任宰相。

谁想到萧嵩这人,虽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却因为学识浅薄,全无当宰相的治国之能。

在他任宰相的数年内,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一心一意做他的太平宰相,典型的尸位素餐。

这韩休,因为萧嵩的赏识和推荐,继任裴光庭的侍中之职,实际上也就是宰相。

唐朝其实并没有宰相的职位,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都行使宰相之职。

自韩休和萧嵩同朝为相之后,和唯唯诺诺,凡事一味顺从皇上的萧嵩完全不同。

本来就生性耿直的韩休,为相之后,更是处处以太宗时的诤臣魏征为榜样。

对国家大事和皇帝的出格举动,他时时处处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写到奏折上,从不遮遮掩掩,有时甚至和玄宗在朝堂之上争个脸红脖子粗,丝毫不给皇帝留颜面。

甚至连工作之余,玄宗要去打个猎钓个鱼听个音乐,都好比学习之余想打个游戏的小学生,生怕玩得过火或者超过了规定时间,回头又是招来家长一顿骂。

玄宗那日子,过得叫一个憋屈,这哪里是找了一个宰相,分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宗。

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

这还都是小事,真正让唐玄宗最感觉没有面子的,是对万年县尉李美玉的处理事件,身为宰相的韩休,直接和他对着干,最后还赢了。

这万年县尉李美玉因事获罪,玄宗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执意要把他流放到岭南。

结果作为执行者的韩休,坚决不同意。

他认为李美玉犯的罪也不大,不至于要被流放到岭南这偏远瘴疠之地。

然后韩休还进一步借题发挥道,朝中的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仗着自己是程咬金之孙,又和高力士交好,还有皇上的另眼相待,他恃宠而骄,贪图财利,无所不为。家中宝马豪宅,富贵无比。如果连李美玉这样的小罪责,皇上都饶他不过,定要重重惩处,那么,像程伯献这样的巨猾之人,怎能置之不问?您应该苍蝇老虎一起打。

所以,韩休最后脖子一扬,昂然下结论道,陛下如果不治程伯献的罪,那么,也不能把李美玉流放到岭南。

在朝堂之上,韩休的这一番煌煌之论,当场把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的唐玄宗驳得个哑口无言,最终不得不同意韩休的请求,不再流放李美玉。

这一次韩休的当堂表演,不但惊着了玄宗,更是惊着了他的推荐人萧嵩。

这萧嵩当日之所以向皇上推荐韩休,就是因为他认为韩休生性柔和,和他一样唯唯诺诺,很好被控制。

没想到,今日观之,哪里有半分秉性柔和,这分明是一个大刺球,捉在手里,哪哪都戳人啊。

要命的是,韩休不仅公开和玄宗对着干,同样在意见不合时,不留一丝情面地和萧嵩公然对着干。

最要命的是,萧嵩的许多决策错误不当之处,都被慧眼如炬的韩休,一一扒拉出来,然后再一项一项纠正过来,博得皇上和底下人一片叫好之声,把个当场被人一再揭短的萧嵩恼羞成怒的简直要和韩休拼命。

后来,顺理成章地,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天长日久,包括萧嵩在内的很多玄宗身边的人,都纷纷劝玄宗道,既然这个韩休这么不听话,一次次公开跟您对着干,一点面子都不给,还常常气您,不如把他开了,图个眼不见心不烦。

皇上您看,自从韩休当了宰相,您都瘦了好多。

面对众臣的纷纷劝谏,心系天下、头脑清醒的唐玄宗说出了下面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吾虽瘠,天下肥矣。

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

可是这玄宗,做得远比不上他说的这般冠冕堂皇、情真意切,他也远没有唐太宗的容人之量。当然,在他的身边,也没有类似长孙皇后这样的贤内助、枕边人。

所以,在韩休任宰相之职还不满一年的开元二十一年十月的一天,在朝堂例行议事时,又一次因为意见不合,韩休和萧嵩再次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盛怒之下的萧嵩,竟直接要求辞职不干了。

这一次,唐玄宗没有再忍了,他连一句劝说挽留的话都没说,勃然大怒地直接下令将二人的宰相之职全都罢免。

被罢相之后,萧嵩改任尚书右丞,韩休改任工部尚书。

这萧嵩,晚年养花种草,怡然自得,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而韩休经此罢相事件后,心灰意冷,后来每逢上朝之日,默默不发一言,渐渐开启了他尸位素餐的为官生涯。

七年后,68岁的韩休郁郁而终。

韩休之后,巧言令色、八面玲珑的李林甫任宰相之职,因为惯于谄媚奉承、迎合圣意,李林甫深得玄宗喜爱,官位一路升迁,终至位高权重,人人欣羡。

李林甫之后,因为杨贵妃,又深谙巴结奉承之道的杨国忠,逐渐取代年老体衰的李林甫,得到玄宗重用,直至升任正宰相之位,权势显赫,一手遮天。

生性最爱敛财的杨国忠,顺利升任宰相之后,朝中官吏腐败成风,民怨沸腾,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从此一去不返。

若玄宗如太宗,杨妃如长孙皇后,韩休如萧嵩般长寿,大唐盛世再延续个五十年一百年,亦未尝不可能,只是,历史没有如果,生错了时代的韩休,注定成不了又一个魏征,只能郁郁而终,徒然留给后人一声长叹。

原标题:《除了魏征,在唐朝,还有一个直言劝谏的宰相,为何少有人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