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一场误会又成抢孩子谣言,网友问孩子们何时能自由奔跑
上海又出现人贩子传言,同样是来自一场误会,同样是经孩子家长在社交软件家长群内讲述“险些被拐”后在网上发酵。
大学生以为孩子是小偷,出手抓反被认为是人贩子
10月11日19时许,上海市民朱女士开车载着10岁的女儿,到上海松江大学城文汇路,让女儿小雅拿着钱包下车去水果店买水果。
据警方介绍,小雅下车后不慎撞到路过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认为,小雅手中的钱包与小雅的年纪不相符,又觉得和自己的钱包很相似,便以为小雅是小偷,于是,和男朋友一起拉住小雅质问,双方发生拉扯。
朱女士在车里听到小雅呼救,赶紧下车质问对方为何要拉扯自己女儿。对方表示,误将小雅认作小偷,双方现场化解了误会,女大学生及其男友也向朱女士进行了道歉,双方各自离开。
回家后,朱女士仍心存疑虑,觉得这对男女大学生“误以为小雅是小偷”的说法不可靠,于是,在女儿所在班级的家长群内编发了微信。
该微信内容主要是:“10月11日晚7时许,在松江大学城附近,我开车路过一家水果店,女儿说要买几个橘子,我让她自己拿着钱包先下车去买,我把车子靠边停好再过去。大概十几秒钟的功夫,我就听见有个孩子大喊‘妈妈救我’,我从反光镜看到一男一女拉着我的孩子往一个方向走,女儿大声呼喊。我立马从车子上跑下去死命拖住我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要带走我孩子。他们以我女儿偷他们钱包为理由要带她走,我当时一个人很害怕,让孩子赶快坐到车子上,立马走了,也没有想到报警,自己也吓傻了。现在回想当时也应该多拍照片,路上很多人看着我孩子被人带走,没有人出来帮她。”
朱女士还在家长群提醒其他人:“大家以后都要小心,现在人贩子太猖狂了。”
朱女士上述微信的截图迅速在网上传播,引起师生及家长的恐慌。网络上流传的微信截图没有朱女士与男女大学生调解的内容。
朱某在家长微信群内澄清了事实。获悉上述情况后,上海警方迅速进行走访调查。通过翻看路面监控、现场走访、朋友圈搜索等方法,上海松江大学城派出所找到了2名大学生和朱女士。10月12日傍晚,双方沟通了当时的情况,两名大学生再次向朱女士道歉,并进一步化解了误会。朱女士也对未经详细核实即编发微信,从而在社会上大量传播造成恐慌表示歉意,并承诺在微信上发帖澄清事实真相。随后,朱某在家长微信群内澄清了事实。尽管如此,不实信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类似传言并非个例,网友理解家长对人贩子长期紧张
类似家长担心而发生的“孩子险些被拐”的事情并非个例。
上个月,上海市闵行区申莘小学家长收到一份来自学校的《告家长书》,称9月17日放学时,一名50多岁的妇女企图在该校门口冒领一名一年级的孩子,碰巧孩子的爷爷就在身旁,孩子才安然无恙。因为觉得孩子平安,家长和学校都未报警。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闵行警方9月21日表示,经过调取事发当天校门口的监控录像,并未发现“冒领孩子”的妇女,现场也未发现可疑滞留人员,该起事件基本可以判断为是一场误会。
根据警方的调查,当天该名学生的爷爷接了孙子后,听到人群中有人讲了一句“你妈妈今天不来了,让我接你回家”。事后老人表示,当时紧张了,虽然不确定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但下意识觉得可能有人要冒领自己的孙子。
在这次“乌龙”中,孩子的妈妈也是在家长QQ群里转述了“险被冒领”的经过,校方随后印发了《告家长书》。
对此,有网友表示理解孩子家长的行为:现在拐走孩子当乞丐、小偷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长期对此较为敏感,可能形成“草木皆兵”的潜意识。要想不再发生这类误会,有关部门需要长期严打人贩子,恢复家长的安全感,让更多适龄孩子不用家长照看也能在小区里、学校边自由自在地奔跑。
上海松江警方当晚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辟谣贴,说明了事件原委。松江警方提醒,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普及,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这也成为了不实信息传播的温床。是谣言?还是误解?千万别让碎片化的信息蒙蔽了你的双眼。
(文中人物系化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