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家|大陈岛60多年前的光影记录

2021-07-31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椒江发布 椒江发布

大陈的繁荣昌盛

解放军的功劳不能忘记

1955年,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祖国的五星红旗插上大陈岛的主峰——凤尾山顶。从此,大陈岛解放了。海岛的开发建设,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66年来,守岛部队几经更迭,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岛上的军民鱼水深情却历久弥新、绵延赓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祖国的五星红旗插上大陈岛凤尾山顶

“八一”前夕

让我们通过一组黑白老照片

共同回忆大陈岛上的那段军民鱼水情

采访对象:

杨国耀,原驻大陈岛某部政委

戴婕媭,首批大陈岛垦荒队员

汪江浩,椒江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本期照片珍藏、拍摄者)

调查组上岛察看受损情况

红十字会调查队员们上岛察看大陈岛被破坏的情况

“这个是中国红十字会的调查队员们上岛察看大陈岛被破坏的情况。”杨国耀指着照片说。1955年,一江山岛解放,国民党撤离时劫走了岛上的居民,破坏了生产和生活设施,炸毁了商店和码头,到处布地雷,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大陈浩劫”。今年75岁的杨国耀回忆道,在大陈岛解放后,党和政府就派了一批干部来到岛上,对尚且留在岛上的少数居民作了妥善的安排和救济。

趟雷区排地雷护岛平安

解放军战士背着探雷器趟雷区、排地雷

“这个是探雷器,当时岛上有很多地雷,非常危险。”杨国耀说。据记载,在大陈岛防御工事很远的居民菜园里、麦地里、房屋附近和水井旁边,曾遍布许多地雷。在下大陈下嘴头村庄附近南北西三个方向的菜园和麦地上,有许多雷坑。大陈部队上岛后,派出45个扫雷组,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排除了数以万计的地雷。

贴“封条”守护人民财产

大陈驻岛部队登岛后,第一时间贴“封条”守护人民财产

1955年,大陈驻岛部队登岛后,立即对岛上残留下来的财产,进行了清理、登记和保留,第一时间,守护人民财产安全。“这是在下大陈,部队官兵们对没有造成破坏的民房进行属地保护。”杨国耀拿着照片往眼前凑了凑。在这幅画里,能够看到大陈商店的日历撕到当日就停止了;菜地里尿勺里还留有半勺尿肥;庭院里,要洗的旧衣服浸在洗衣盆里……部队来了以后,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园。

背垦荒队员登岛

首批垦荒队员登岛,解放军把大家背上岸

1956年1月,温州227名青年组成志愿垦荒队,首批登上了大陈岛。“当时条件有限,大家只能乘坐货船去,从椒江到大陈岛足足开了5个小时。”戴婕媭是首批垦荒队员之一。海岛的潮水低、乱石多,即将靠岸时,大家无法下船。是解放军们卷起裤脚,下到水里,把大家一个一个地背了过去。

送文艺进部队

地方文艺家下到驻岛部队伙房,为无法离岗的炊事员们作专门演出

“那时候的大陈岛,文化艺术气息不是特别浓厚。”汪江浩看着自己拍摄的这张照片说。根据海岛实际,紧扣部队需求,当年,椒江地方文艺家们经常会组织人员为战士们送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部队实行军衔制

帮助垦荒队员干农活时,每个人的军装上整整齐齐地佩戴着军衔

“你瞧,这张照片就是第一次授衔后穿上的军装。”1958年,大陈部队在解放后实行军衔制。杨国耀说,此前,部队官兵都是没有正规的服饰,授衔以后,大家就穿着统一的军装,帮助垦荒队员干农活。

助民劳动成新风尚

部队官兵和上大陈中咀生产队支部书记林宝梅一起抬海带

杨国耀说,为体现军民鱼水情,部队每年都会有几次助民劳动,帮助当地百姓种地瓜、收海带。“大陈岛有春、冬两个鱼汛期,这时候的工作量很大。部队官兵就会到码头集合,帮助渔民们搬运渔获物。”杨国耀告诉记者。1983年全镇渔、工、农业产值,同1978年相比,翻了一番。

站岗放哨保卫家园

两个民兵和一名解放军在礁石上站岗放哨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级指示,要对周围岛屿和本岛开展全面大搜查,防止敌特上岛破坏。在下大陈大搜查过程中,部队官兵在对一个地堡搜查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枚烟蒂。“不好,有情况!”随即,两名战士通过继续搜寻,发现了几名“外来者”。杨国耀介绍,当时每个联防村都组建了民兵队伍,每支队伍都会分成不同的巡查组参与其中。

修建海岛首个淡水库

岛上驻军和村民修建海岛首个淡水库

“岛上的首个水库,是军民一起修建起来的。”1955年11月,驻在岛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修建了一个小水库,但用水仍然存在很大困难。政府决定在南磊坑山腰兴建一个比较大型的水库,于1956年冬正式开始动工。“大坝的里面是用土堆垒起来的,外墙是用岩石,这样确保水库更加坚固。”杨国耀说。1957年3月底,这座水库顺利建成,大陈岛人民将水库起名为“幸福水库”。

军民共建文明岛

岛民和解放军一起学习《邓小平文选》

“我每次上岛都会去部队蹲上几天,那个时候最感动的就是军民共建。”汪江浩动情地说。岛上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全岛办起了军民活动中心、军民之家、青年民兵之家、战士之家。由杨国耀任扫盲小组组长,建立一支扫盲骨干队伍。经过一年的努力,岛上324名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全部脱盲,大陈岛成为全省首批无盲岛。

军民携手在大陈岛

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场真实生动的军民情深“微电影”

上演了一部永不剧终的“连续剧”

欢迎关注“椒江发布”

在这里

读懂椒江

省政府命名:椒江,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07-30

跨过椒江——这里白鹭栖息,还藏了片田园好风光!

2021-07-30

跨越2300公里——王宗明率团赴吉林东昌再叙山海兄弟情

2021-07-30

椒江太和山绿道——3000米曲径嗅花香,绿荫闻鸟鸣(图)

2021-07-30

未来山水城,中央活力区——台州“城市会客厅”呼之欲出

2021-07-30

全媒体记者:栾旖旎

视 频:石珈僖

小 编:汪琳茜

统 筹:罗梦露

原标题:《独家|大陈岛60多年前的光影记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