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忆|似曾相识的20世纪难民潮,世界是否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澎湃新闻记者 史健 综合报道
2015-10-13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历史总是有些微妙的相似。

今天,大批难民在匈牙利边境穿越铁丝网的画面,让人联想起1989年泛欧野餐时,东德人跑向奥匈边境的情景。当时,东德人为了奔向西方世界,借道匈牙利,然后再穿过匈牙利与奥地利边境,从奥地利去西德。

如果上述比照令人不胜唏嘘的话,荷枪的警察看守难民的画面,也许会勾起更令人不快的回忆——二战期间犹太人被押解着上火车的景象。同样,1941年德国入侵后,拖家带口逃离的苏联难民,与今日的叙利亚难民奔赴欧洲的画面又是何其相似。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难民危机,无数欧洲人流离失所。二战后,很多德国人去了阿根廷,大量的欧洲移民或难民去到了拉丁美洲的其它地方。此前,西班牙内战也致使5万难民前往墨西哥。正是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欧盟主席容克特别提醒:“我们欧洲人必须记得,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人在某个时刻都曾是难民”。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欧洲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各民族不断征战融合的历史。新政治版图的变动,都会导致边界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

爱尔兰土豆饥荒导致200万人背井离乡。

难民潮的发生通常是一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饥荒或是战争。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马铃薯歉收导致的饥荒。因为大片土地都被英国地主控制,当地的小农场主只有小片土地可供耕种。在此背景下,产量巨大、味道好的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主要粮食作物。当马铃薯枯萎病席卷爱尔兰时,饥荒导致近200万人背井离乡。其中很多人都去往了“新世界”——美国。

1930年代,美国纽约港,一个移民家庭望向自由女神像。CFP 资料

美国是移民组成的国家,被认为是实现黄金梦的地方。为了应对移民,美国政府在1892年建立了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埃利斯岛之所以被世人所知,因为它距离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只有300米。不难想象,当移民们望向美利坚的第一眼时,多么令人印象深刻。更甚者是自由女神像上面所刻的铭文:“交给我!那些疲惫的和穷苦的渴望呼吸自由的人们,在彼岸被遗弃受压迫的可怜的人们,那些没有归宿饱经风霜的人们,把你们交给我,我站在自由的门口,高举着自由的灯火,照亮你回家的路!”

20世纪初,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两个荷兰孩子手上拿着表明身份的白纸片。

当时,等待入境美国的移民们,每人都会拿到一张白色的长方形纸卡片,上面记录着姓名和所在船只的舱内号码。而能否顺利进入美国成为美国国民,则全靠岛上移民官员的“六秒钟过堂”。移民们要在有限时间内回答29个问题。比如:“你要去什么地方?”、“身上带了多少钱?”、“是否只有一名配偶?”等。

奔向美国的人群囊括各色人等,如上图中的印度男孩,哥萨克男人和荷兰女人。

20世纪初,医生还使用一个特制的小工具,来检查移民是否患有沙眼。而如此做法被人们以讹传讹成了“上了埃利斯岛后要被挖掉眼睛”的谣言。但确实,每个前来接受移民检察官盘问的人都不会轻松,有的人甚至紧张到虚脱。

1904年,一个试图进入美国的移民家庭排队等待问询。这个家庭有7个男孩一个女孩。

前往美国的华人移民挤在太平洋油船公司的蒸汽船上。

与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相似,1910年美国政府开始在旧金山运行天使岛候审所。天使岛生活状况恶劣,如同监狱。当时,华人前往美国的人颇多,有人甚至假冒在美华人在中国出生的孩子而前往美国。于是,对这种想以美国公民身份进入美国的人,审查就特别严格。凡是问答有出入的,都被拒绝入境。而那些回国无门的人甚至就死在了岛上。

1923年,天使岛候审所,等待进入美国的移民正在接受问询。

如今,天使岛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有墙壁上还留着当时人所刻的诗篇:“木屋拘留几十天,所因墨例至牵连。可惜英雄无用武,只听音来策祖鞭。从今元别此楼中,各位乡君众欢同。莫道其间皆西式,设成玉砌变如笼。”

1945年7月15日,一群犹太幸存者自豪地站在难民船头,他们要前往海法。CFP 资料

如果说上述前往美国的移民,更多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经济移民,而非因战争或者政治成为难民,那么犹太移民的命运正印证了后者的悲惨境况。20世纪30年代末,当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遭受着致命威胁时,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1939年的最后时刻,英国允许约10000名犹太儿童进入英国,但前提是他们在当地要有人抚养,并且离开自己的父母。

二战后,从德国集中营幸存下来的部分犹太人,意图移民耶路撒冷。当时,巴勒斯坦还在英国的托管之下。1947年7月11日,满载着4000多名犹太移民的“出埃及1947”号,从法国的马赛港出发前往巴勒斯坦。船只的名字显然寄托了犹太人希望此行能如摩西穿越红海般幸运。

1947年9月8日,到达汉堡后,犹太难民拒绝下船。英军士兵强行将他们拽下船。

然而,英国政府并不打算接受这些难民。英国海军拦截了这艘难民船,士兵登上了船体,难民们虽激烈抵抗,但无果而终。之后,“出埃及1947”被拖至海法港口,难民们被赶上了三艘汽船,英国政府打算把他们送回德国。

1947年9月,从三艘船上下来的犹太难民们又被安置到了英国控制的德国营地内。

1947年9月,美国纽约,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英国大使馆外抗议英国政府对犹太难民的行径。

而当难民船抵达德国汉堡后,船上的犹太难民都不愿意下船。最后,英国警察不得不强行登上其中一艘船驱逐犹太难民。而难民们则用一切可能的武器——小木块甚至饼干,投向英军士兵,事件最终导致33名犹太人受伤。结果,这批刚离开集中营的犹太难民,不得不重回德国营地生活,直到以色列建国后,他们才得以重新起航。

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干涉战争也常常导致大量难民的出现,比如越南战争。在美国1975年从越南撤军后的20年间,有约300万人逃离越南、柬埔寨和老挝。100多万人借助船只外逃,这些人被称为“船民”。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橡皮筏、渔船,甚至还有钢壳船。

“船民”们在海上漂流处境险恶,除了风浪还要防止海盗截杀。周围的国家如泰国和马来西亚对“船民”不屑一顾,导致无处靠岸的大量“船民”死于饥饿、暴晒或者翻船。西方媒体将此称为“亚洲大屠杀”。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发动越南战争的美国自然无法逃脱道义上的责任。因此,美国对前来的越南难民也进行了安置。

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后,匈牙利难民穿越边境前往奥地利。

同时,难民危机也催生了国际难民组织的诞生。联合国于1951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并在1967年通过了《难民地位的协议书》。其中对于难民的定义为:“一切由于种族、宗教、国籍,为参加某一社会团体,或因为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而滞留国外,因为恐惧遭受本国迫害,不能或不愿接受本国保护的人。”

1984年,埃塞俄比亚克利姆(Korem)难民营,收容饥荒和洪灾的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UNHCR)也于1950年成立。该组织面对的第一个紧急情况便是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该事件导致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此后的一次难民高峰是1990年的南斯拉夫战争,该战争导致300万人失去家园。到了2000年左右,难民数量又降至历史最低。然而,平静总是不会过于长久,新的难民高峰发端于2011年,正是在那个时候,爆发了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利比亚到叙利亚,一波波游行冲突和战乱之后,是大量逃离的人潮。

早在1989年,时任欧盟难民与流亡问题协商会议秘书长的Philip Rudge就指出,对于日益加深的移民问题没什么好奇怪的。这是因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差距一直在加深,有些国家都不能保证本国人有体面的生活。而同时,经济战略和科技进步,使得西方国家可以在那些最落后的村庄里炫耀西方式的生活。如今,正是带着对西式生活的向往,中东北非的难民们尝试叩开欧洲的大门。难民们通常有三条路线:非洲到欧洲、中东到欧洲、中美洲到美国。很多难民会选择与自己文化有亲近感的国家作为目的地,如法国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里难民的目的地,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叙利亚、阿富汗和伊拉克难民多会选择欧洲。

而每个国家对待移民的态度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国移民来到旧金山。《排华法案》之后,来到美国的华人急剧减少。

如美国,早期需要劳动力来建设太平洋铁路,或是去加州开金矿时,对华人是极为欢迎的。此一时期还委派中国经纪人在广州乡下发传单,宣传美国的“黄金梦”。而到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而引发萧条之后,美国转而对华人开始排斥,甚至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1961年,从古巴流亡来的女孩带着她的玩偶到达美国迈阿密。

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突显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纳了大量从社会主义国家叛逃而来的人。但即使对同样流亡来的古巴难民和越南难民,美国政府的安置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古巴流亡者,美国政府鼓励集居;而对越南难民,为防止对美国社会的冲击,政府将涌入的难民分散安置。

1961年,一名西德士兵帮助一个男孩穿越铁丝网。

德国算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既是让上千万人流离失所的二战肇始国,也在战后吞下了使本国国民被东欧或东南欧国家驱逐出境成为难民的苦果。二战之后,联邦德国因为劳动力不足,鼓励“客籍劳工”前来工作。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劳动力需求减少,联邦德国就停止了募工活动。但联邦德国仍然接纳了大批跑来的东欧经济难民和叛逃而来的东德人。1992年前南斯拉夫内战时,德国接纳的难民人数达到了最高峰,仅一年便超过43万人。

为了流动到西德,东德人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把自己藏在汽车后备箱里。

但同样是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排外情绪高涨。1992年8月24日晚,德国东部港口城市罗斯托克爆发了战后最为严重的排外暴力事件。一百多名越南人被围困在安置难民的向日葵大厦内,右翼分子将大楼点燃,围观和参与骚乱的当地居民达数千人。1993年,这种排外情绪促成了德国宪法第16条的修改。新的宪法条文断绝了那些来自被德国当局视为“安全国”的申请者被认定为难民的希望。

如今,德国又以高姿态,在欧盟内部扛起了接收难民的大旗。在昔日爆发排外事件的罗斯托克,今日又举起了欢迎难民到来的旗帜。

2015年10月1日,抵达希腊的母子,天气渐寒,但移民和难民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

然而德国之外,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由于面对难民危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因而面临组织分裂的危险。1990 年签订1997 年生效的《都柏林公约》规定,难民申请由他们进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承担,这导致欧盟边境国家如意大利、希腊,相对面临着更大压力。而另一些国家,如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历史上曾受过穆斯林统治的国家,在情感上未必愿意接收大批穆斯林移民。因此,即使欧盟不久前通过了分摊12万难民的计划,其内部国家之间就难民问题也仍是矛盾不断。

2015年10月8日,希腊莱斯博斯岛,移民和难民遗留下来的船和救生衣。离开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自然灾害、战争、教派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冲突之下,是一波波的人们背井离乡。有时候,为了偷渡到向往的国家,人们想尽办法,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代价。当叙利亚3岁男孩阿兰浮尸海滩的照片展现给全世界之时,无数人感到心痛。然而,在这之前与之后,只要战争、冲突、贫富差距没有终止的日子,历史的循环键可能只会一次次地被按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