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理学为何具有浪漫气质?

2021-08-01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人文地理学之父段义孚经典著作

深入光辉畅动与昏浊隐涩之地

探索人性与大地的诗意互动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 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

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

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人性与大地的互动,发掘地理学的诗性潜力。

地理学为何具有浪漫气质?

文 | 苗德岁

来源 | 《中国科学报》2021年7月15日

段义孚先生是著名人本主义地理学家,他对于空间与地域(Space & place)的诠释学研究,在地理学界独树一帜,被誉为“段氏地理学”(Tuanian Geography)。同时,段先生也是散文大家,他的美文《美国人的空间、中国人的地域》(“American space,Chinese place”)曾收入《诺登美国文学选集》。译林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堪称“段氏地理学”佳作。

“段氏地理学”的诠释特点是“两极化价值”观:一极是“脚踏实地”、安分守成;另一极是“海阔天空”、放飞想象。前者代表静态的壅滞,后者则代表动态的转型。其实,两者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有人甚至把这两极视为东方智慧与西方精神的隐喻。果真如此的话,这两极的完美结合无疑在段先生身上达到了极致。

《浪漫地理学》分为七个章节,按照西洋歌剧的结构安排:序曲、上半场(1、2两章)、间奏曲、下半场(3、4两章)及终曲。鉴于地理学像地质学和生物学等许多经典学科一样,从最初的充满探险精神、富有文学创意及感性色彩的学术求索,逐渐变成了目前这种“科学的”“理性的”及“实用的”常规科目,作者试图通过剖析地理学所蕴涵的这种“两极性”,来论述重振地理学浪漫开端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因此,作者在序曲中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为全书定下基调:

1.地理学可以视为浪漫的学科吗?

2.浪漫地理学是否有存在之必要?

尽管“‘浪漫’与‘地理学’或许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因为如今很少有人把地理学看作是浪漫的”,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依然毫不踌躇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作者在第1章“两极化价值”里,首先建立起一个两极化框架,并借此阐释和定义了“浪漫主义”一词:

“我所探讨的浪漫主义,是一种超越寻常、超越自然性和必需性的需求。”

换言之,浪漫主义是对生活常规的反抗,它“倾向于表达感受、想象、思考的极端性”。因此,作者认为,浪漫主义反映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上,比如,黑暗与光明、混沌与秩序、低矮与高耸、身体与头脑等。

作者进而阐述了“求索”乃是“浪漫的核心所在”:

“探险家在没有任何世俗补偿的情况下,为探知尼罗河源头、到达地球两极,抑或登抵最高山峰的愿望所指引。天文学家彻夜坐在高山上或沙漠中的望远镜前,直直地盯着那些看似闪耀但在百万年前就灭绝了的繁星。若有人问,为何如此?我想答案大概是,有些人在广袤与无垠前感到无比满足;他们虽追逐精确的事实,却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

委实,这些英雄的探索者们在作者阐述“浪漫地理学”时高光亮相,并纵贯全书、时隐时现。我也不吝狗尾续貂地在此加上一笔:富家子弟达尔文“自带干粮”、不畏艰险,随小猎犬号进行了历时近5年的环球科考,堪称是这些浪漫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第2章“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中,作者转向了“对地球上那面积庞大、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区域比如高山、海洋、雨林、沙漠和冰原的描述。由于不可居住或不宜居住,这些地带使人们的思维从如何在其中居住的定式中解放出来,转而倾向于满足他们对愉悦和智慧的需求。一个既令人向往又令人厌恶的环境,成为了美学与道德议题的焦点”。同时,也“催生了无数非功利的、崇高的以及浪漫的叙述性文字”。而学贯中西的作者对这些文字烂熟于心,随手拈来,如数家珍。

接下来是间奏曲——“间奏:健全却平凡”,这是一支简短的主题变奏曲。作者列举了两个针对“两极化价值”的反例:一个是伊甸园,另一个则来源于阿诺德·韦斯克的剧作《根》。作者指出,“伊甸园是健全生活的原型——可能不是很令人兴奋,却是人们所期许的”。而《根》的女主角,寻根的目的并不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家族传承”,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觉悟”。

在第3章“城市”中,作者把论述聚焦于城市——人类用来摆脱大自然束缚的人工产物。城市生活打破了包括昼夜、四季与农耕时节在内的各种循环节律,电力和城市花园进一步“征服”了大自然,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创造性,因而无疑被视为是浪漫的。作者特别指出,“城市被认为是人类之理想,是人类之卓越、道德和智慧可以完全实现的地方”。城市象征着财富与文明,农村代表贫穷和落后,作者还强调,“城市为我们展现的远不止优美,还有崇高。城市展现出的崇高,是一种交织着压力和痛苦的提升生活的体验,这是因为城市不仅拥有生命和光明,亦充满黑暗和死亡”。而城市表现出的这种价值,正是其浪漫之所在。

浪漫地理学自然离不开浪漫人物。作者在第4章“人类”中,举例叙述了“文明促生出三种出类拔萃之人:美学家、英雄和圣人”。他指出,“这些极具个性的个体的故事,更多地受到内在情感与理想的推动,更倾向于脱离群体之常规,简言之,更加浪漫”。本章的最后一句话,简直可以视为作者的夫子自道:“在一种向着‘极致经验’前行的不可替代的力量的驱动下,一个人会平静地漠视那些世俗之愉悦与社会之常规。这就是使圣人拥有浪漫气质的原因。”

本书的终曲,重述了各部分的要点,可以说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再次强调,“求索”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浪漫的核心要素”。那么,地理学家和其他充满幻想的科学家们,为什么一般都会具有这种浪漫情愫呢?作者认为,“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我们能确定的是,与人之身体需求并存的,是人之精神需求——这些自然科学家所拥有的浪漫天性,为其精神世界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后,我忍不住还要引用段先生下面这段掷地有声的佳句:

“浪漫的地理学并不是过时之物……实际上,任何超越了对地球的痴迷并开始欣赏天空、太阳和星星的文化以及所有完成这一转变的文明,都默认了我们的家园不仅仅是地球而是整个宇宙。事实上,对于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地理学也是宇宙学。”

段义孚先生博览群书、腹笥丰厚、笔底生花,善于从文学艺术、哲学、神学、史学、大众文化等多重视角,审视和阐述其学术观点,因而,在人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均圈粉无数。他著述颇丰,在已出版的20多本书里,我认为《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是段先生集科学、文学、哲学、史学及美学于一身的力作,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欲罢不能。

THE END

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文末写留言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地理学为何具有浪漫气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