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洪共存|大灾过后⑤:要把损失转化为提升韧性的契机

相欣奕
2021-07-31 10:2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哥本哈根新改建的气候公园。图片来源:https://www.fastcompany.com/

滨海城市哥本哈根,既面临未来海平面上涨风暴潮涌的风险,又面对眼下极端暴雨洪水的威胁。为应对海平面上涨,哥本哈根已决定修建一座人工海岛阻水于外。其实早在10年前,哥本哈根就开始酝酿对暴雨和洪水的应对之策。

洪水频发,不得不找寻应对之道

哥本哈根的防洪意识从何而来?

2011年,该城一场2小时150毫米雨量的大暴雨,造成高达10亿美元的损失。此前一年,也有一场暴雨袭来,破坏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此后,哥本哈根决定投资数百个可以收集雨水的“大暴雨项目”(Cloudburst project),拟在二十年内陆续建成,这是哥本哈根气候适应计划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的暴雨极为罕见,被市民们称为“怪物”,也被表述为“2000年一遇的暴雨”(a 2,000-year storm)。可是,2011年之后,哥本哈根又发生了多次百年一遇和一次千年一遇的暴雨,可见罕见的暴雨已成为新常态。

不过,哥本哈根找到了一条应对之道——“哥本哈根暴雨管理模式”(Copenhagen Cloudburst Formula),一种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模式,利用蓝绿交织的解决方案应对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将城市规划、交通、水力分析与合理的投资策略融合,以改善城市的宜居性。

经由详细的场地分析,识别出哥本哈根城中的高洪水风险区域,成为雨洪项目的潜在选址。图片来源:https://www.asla.org/2016awards/171784.html

暴雨管理从6步分析开始

哥本哈根暴雨管理模式,经由6步分析,把蓝绿交织解决方案纳入其中。

步骤① 数据和调查:根据大暴雨带来的总体威胁、可能刺激的投资和对物业价值产生的影响,以及对邻近开发产生的影响,对各个区域开展调查、辨识和排名。

步骤② 建模和绘图:将城市区域按照集水区划分,采用大型水文模型(包括GIS、地表水、污水、景观特征、风险评估)来绘制脆弱地区的地图,得到的结论是:仅靠传统解决方案(即灰色基础设施)是不够的。

步骤③ 计算不采取行动将付出何种代价:分析计算得知,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此之大,在2110年之前,如果无所作为,将付出每年平均6000-9000万美元的代价。

步骤④ 设计和验证:确定了开展行动的热点地区之后,工作就从战略规划转变为人尺度上的经验了,并汇集成为可供其他城市效仿的缓解暴雨和日常降雨事件影响的模型——“大暴雨工具包”(“Cloudburst Toolkit”)。

步骤⑤ 参与和迭代:大暴雨管理项目会影响哥本哈根的每个地区,所以制定了一项公众参与方案,便于权衡受影响市民的要求。

步骤⑥ 大暴雨管理项目经济分析:对提出的两个总规备选方案开展社会经济成本效益分析。蓝绿解决方案占比高且基础管道改动少的方案,比传统解决方案节省约50%的成本。前者还会带来更多额外社会效益,例如健康、环境和城市空间质量改善。

蓝绿交织的解决之道

哥本哈根没有选择“灰色”基础设施作为主要的适应策略(护提、屏障和地下隧道),而是选择了遍及全城的绿色气候适应解决方案。如果暴雨袭击城市,绿色街道和口袋公园的综合体系,将发挥蓄水区和滞洪池的功能。近十年来,已有几个项目投入实施,并展示出缓解雨洪的效果,但大型建设项目尚未到来。

哥本哈根雨洪韧性街道改造示意图。图片来源:https://www.asla.org/2016awards/171784.html

哥本哈根的选择颇具启发性,将已建成的现有环境与蓝绿解决方案的改造相结合。其中所包含的都是便于实施且务实的工具,可以缓解极端风暴的影响并改善城市景观。基于本地的雨洪应对模式,得到了私人开发商和业主的拥护,在多学科、跨机构的合作中,设计师、规划师、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信息专家和传播专家,与公用事业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团、政界人士和投资者都积极参与其中。

哥本哈根的新项目

近日,哥本哈根改建了名为Enghaveparken的“气候公园”。公园位于一个低收入住区之中,初建于1920年代。新设计既保留了历史,又为气候变化的现实加以预备,用以在突发暴雨时蓄积雨水,可滞留雨量达近2万吨,分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洪水淹没街道和建筑物。

公园局部地形经过改造,比如把曲棍球场和玫瑰花园挖低了几米,使其成为暴雨发生时的蓄水池。公园地形是缓下坡,设计师在公园的三个方向建造了小堤坝,而位置最高的一侧则保持开敞。倾盆大雨落下时,雨水从周围社区汇流到公园内,被堤坝拦住,发挥滞留雨水的功能。寻常暴雨中,雨水按照设计线路从附近的屋顶汇入公园的地下蓄水池,储存的水供景观喷泉使用,在干旱的情况下用于公园灌溉之需。因为,暴雨频发的同时,干旱问题也更加严重,而这样的设计可以同时应对两种极端气候。

哥本哈根雨洪应对实践,让这座城市引来全球瞩目。在解决城市迫在眉睫的难题的同时,这一系列实践也成为创造增长和就业的机会,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前沿。一个多月之前,丹麦政府批准了哥本哈根为阻退上涨的海水而建造人工岛屿的项目,期待其成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里程碑。项目争议颇多,建造耗时耗力,预计2070年才能建成。根据预测,到2100年哥本哈根的海平面将可能上涨1.6米。如果不即刻行动应对海水上涨和风暴浪涌的袭击,哥本哈根城内为大暴雨应对付出的各种努力或会失效。就此来看,丹麦批准的这一庞大项目也许值得尝试。

结语

目前来看,雨洪的应对,思路比技术更为重要。纽约为曼哈顿岛选择了BIG  U方案,哥本哈根选择了以人工海岛抵御海水上涨、以蓝绿交织缓解极端暴雨的方案,印尼选择了放弃雅加达并另择新都。

无论遭受过还是没遭受过洪水袭击的城市,当务之急,都需要把本城自然行洪通道以及人工排水系统仔细梳理一遍,找到最大的短板和隐患。关乎城市安全,需要扎实完成,如果只做做样子,可是会害死人。

对于面临洪水威胁的许许多多城市而言,决策者们需要做出的判断,其实只需要自问以下三个问题:

面临洪水威胁,是听之任之,还是采取行动?

应对洪水威胁,有什么资本,可调用多少资源?

目前想大力投入的,是灰色基础设施,还是绿色基础设施?

考虑清楚之后,组织人马,着手行动起来就是了。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