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不要把学籍管理做成生意
最近,广州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被学校紧急召集开会,填写孩子学籍相关信息,还要通过手机下载一款叫“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上传资料。据悉,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生家长都已下载这款APP,涉及数亿人之多。
家长担心个人消息泄露。教育部则回应表示,“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在上线前通过专门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严格检测,且传输和存储过程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而且,“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只是提供一个入口,所有数据通过这个入口之后,都存储在各地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入口无关。
这样的解释和举措并不能缓释疑虑。
其一,上传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完全可以通过电脑网页实现,很多招生考试就是通过网页实现网上报名的。为何仍要专门制作一款APP,并强令家长安装到手机上?
其二,开发“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为了方便学生学籍管理,但为何延伸出社交性质的即时通讯功能?
报道称,这款“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应用有两项功能,一是“语音作业:动动手指,轻松布置作业”,一是“校园动态:孩子在校情况,一手掌握”。另据了解,该平台支持发送图片、语音、文字;支持单聊、群聊,接收公告、通知、附件上传与下载。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平台加入“学生班级群组”,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同事随时沟通交流”。但使用过该软件社交功能的家长反映,它和现在家长社交软件并没有太大区别,并且不好用。
其三,《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要求的学籍信息为七大项,经过细化,报道称,需要采集的基础信息多达72项,包括学生姓名、出生日期、籍贯、个人特长、血型、通讯地址、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较为私密的信息。仅以报道列出的信息而言,为何要采集个人特长和血型之类与学生转学、升学事宜相关性非常弱的信息?采集它的目的何在?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大数据采集和开发,而通过行政手段,一次性采集一个公民包括血型在内的72项信息,这是任何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做到的,也是其他任何政府部门都不曾有过的行为。这些信息无疑让开发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垂涎三尺,那些技术上的保密承诺真靠得住?真不会有人为了经济利益出卖这些信息?
担心泄露个人信息是一个方面,利用强化学籍管理之机做数据生意则大有嫌疑。
今天的互联网领域,能够聚合数亿用户的APP,无疑相当成功。按道理,“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在上传完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之后,基本可以弃置不用,但主事者很有经济头脑,摒弃现有的技术上相当成熟的社交性质即时通讯软件不用,而是重新开发出这款APP的社交功能,试图聚合数亿用户。这款APP的拥有者,财富想象能力的确非凡。
数亿家长使用同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软件,是个多么壮丽的财富美景。诡异的是,它竟然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命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