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尔斯:英雄,还是懦夫?

2021-07-29 15: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eglas 后厂村体工队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意味着什么呢?在绝大部分人眼中,这个答案都会非常简单:为国家争取到的无上荣誉,对于个人而言的生涯巅峰,以及后续在物质层面的大丰收。作为大部分运动的最高舞台,奥运理所应当自己一切的付出、努力即将争取回报的应许之地,也是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至少,对于大部分运动员以及外界舆论来说,“顶级运动员,就要以奥运会为目标”,是完全成立的事情。

然而,对于美国体操选手西蒙-拜尔斯而言,这种看似无需赘言的东西,却仿佛什么也不是。在她眼中的奥运会,似乎并没有那样重要——最起码,不比她自己的内心情绪更重要。

就在体操女子团体决赛的场馆里,全世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作为第一轮中压阵出场的美国队领军人物,在完成跳马动作时,在空中的拜尔斯似乎失去了自己的平衡,而后在落地时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样一个明显的失误,当然会带来不够理想的分数,进而牵连到美国队的夺金进程。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比“影响比赛前景”更为影响巨大的画面:失误的拜尔斯,在队友和队医的围绕之下,摇了摇头,直接宣布退出比赛。

在比赛刚刚进行了一轮的情况下,美国队就已经失去了他们最好的运动员之一。

拜尔斯近乎诡异的提前退赛,原因是什么?如果说是身体受伤,那么无法坚持比赛也是无可奈何。但是,退赛时的拜尔斯反复用“我很好”回应着他人的关切,在重返场馆后更是坐到了替补席上,与比赛中的队友拥抱、交流、分享意见,全然不像是一个受伤中的病号。而作为拜尔斯退赛的结果,美国队也丢掉了奥运会四连冠的霸主地位,只拿到了银牌。

失去金牌,让“第一责任人”拜尔斯的退赛原因在赛后受到了持续的关注。据她本人在赛后的发布会所言,“在赛场上,你必须保持100%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那么你就会受伤。我此前从未有过如此的体验,发抖、难以入睡。我从没有以这样的状态参加过比赛。”

而NBC的报道则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所在:拜尔斯并非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比赛,而是由于精神问题。这也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一次罕见的事件:一个顶级运动员,面对本应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赛事决赛时,以心理原因主动——而非受伤后被迫地——选择了退出比赛。

拜尔斯当然不太可能是有意为之。事实上,在奥运会之前,她的心理状态已经受到了压迫。在过去的一年中,拜尔斯一直在向外界传达类似的信息。例如,在此前一段时间、特别是COVID-19大流行、导致奥运会延期、冲金计划受阻后,她变得难以返回到体育馆、开始她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美国体操队理疗师拉里纳萨尔的性侵事件发生并曝光后,作为受害者之一的她开始认为她所属的组织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团体”,而她在持续呼吁组织透明度的同时,也对本届奥运会比赛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认知:只要她身穿印有“USA”的体操服闪耀在奥运会上,那些和她一样的受害者们便可以得到关注。

从这一系列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拜尔斯在这届奥运会、甚至体操这项运动中承受的压力。奥运会的延期和疫情的持续是一种压力,虐待丑闻与自身受害对她归属感的动摇是又一种压力,而“以奥运会来助推受害者的权益保障”的集体、社会责任感,则是另一种压力。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这届奥运会的比赛,无疑让拜尔斯感到难以呼吸,有太多超出自己原本预期的东西加入了进来。

拜尔斯自己也表示:“在本届奥运会里,我本来希望为了自己而战,拿出2016年不曾有过的状态,看一看自己身体的极限。然而现实是,虽然我想为了自己比赛,但我依然要背负着来自他人的压力,这让我感觉到运动中的快乐消失了。我呼吁把心理健康放在比赛之前,我必须做我适合的事情,而不是危及我的健康和幸福”。

而也正是这样的抑郁、压力,导致了拜尔斯最终的退赛——一次可能导致丢冠的失误后,紧绷的弦断开了。

赛后,拜尔斯很快得到了美国官方媒体的力挺,美国体操队公开表达了支持:“我们全心全意支持拜尔斯的决定,并赞扬她将自己的福祉放在首位的勇气。她的勇气再次表明了为什么她是这么多人的榜样。”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则在社交媒体发声:“拜尔斯,我们以你为荣,为你加油。恭喜美国队获得银牌!”而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用户为拜尔斯声援,表示他们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运动员应该优先考虑自己,拜尔斯的行为可以为那些同样遭遇焦虑抑郁乃至更严重问题的人作为榜样,帮助人们正视心理健康。

但问题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在推特上,《纽约时报》的布斯科克就最先发难,他发布了一条美国体操名将凯莉-斯特鲁格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视频,当时美国与俄罗斯在女子体操团体金牌竞争进入白热化,而斯特鲁格在鞍马上的第一跳由于落地过快而脚踝受伤,很难再完成后续比赛。然而,面对仍不可知的夺金形势,在教练“需要再跳一次”的说明之下,斯特鲁格依然又一次站到了场地之上,并完成了最后一跳。

显然,在这个时间点发这样一条视频,布斯科克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尤其是他给视频的配文最后一句明确写了“The great ones find a way(伟大的人总会找到办法)”,几乎就是在直指拜尔斯矫情做作,而这条推特得到了超过九千人的点赞。

PS:不过这个表态很快遭到了大量质疑,因为拜尔斯表示,导致自己压力过大的原因在于之前(已在4年前入狱,被判监禁60年,拜尔斯表示过自己曾被其性侵,但并未起诉),而当年凯利受伤时接她下场的人正是纳赛尔,很多人认为凯利当时遭到了洗脑,带伤上场完全是被PUA了,这么一对比反而更体现出了如今拜尔斯的“勇敢”

右边伸手这个人就是纳赛尔

很快,又有其他人加入了声讨拜尔斯的队伍中,在知名论坛4chan里,有网友表示,拜尔斯的所做所有背叛了她的队友,尤其是亚裔运动员苏妮莎-李——这位小将家庭遭遇不幸,父亲因病瘫痪,她多年竭尽所能苦练体操就是为了兑现和父亲“奥运会夺冠”的约定,同时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收入和希望。而且,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之前,苏妮莎-李长期受到脚踝伤病困扰,在东京奥运会上她一直在咬牙坚持比赛。

现在,拜尔斯的“自私举动”,让李的努力和坚持几乎化为泡影,最终导致她和美国队错失金牌,只排名第二。而拜尔斯却可以心安理得的站上领奖台取走一块银牌。

苏妮莎-李

另外还有网友直接讽刺拜尔斯,如果你的精神真的没有那么强大,为什么你要如此招摇的在自己的体操服上绣一只山羊(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历史最佳)?是这只goat太重了所以你跳不起来吗?而知名播客主播克莱-特拉维斯更是毒舌,称:“现在临阵脱逃不仅不被责难,反而还必须得被表扬了吗?”

这段视频也有不少沉默的支持者

显然,虽然拜尔斯希望将比赛的意义限定在自己的个体身上,这件事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的确,从个人角度出发,关注心灵健康、避免过度压力,很难说拜尔斯有什么过错。但是,她的行为,确实在客观上造成了美国奥运代表团、美国女子体操队队友的损失——如果任何担任重要工作的人都可以随时以精神问题为由在必须她负责的时候打退堂鼓,“责任感”这个词的意义无疑将会被彻底的重构和消解,因此我们也很难将拜尔斯的举动归为100%的“正确”……

事实上,由于自身的公众人物身份、从事项目的民间高热度,运动员,特别是著名运动员,无时无刻不会在各种舆论的声音下生存,因此,无论是基于外界种种体育或非体育因素所给予的客观环境压力,还是自己的比赛被赋予丰富意义的压力,都是顶级运动员们难以回避的事情——这并不是拜尔斯独有的困扰。

最近几年,公开自己心里状况不佳的知名运动员越来越多,NBA球员德马尔-德罗赞就在2018年2月公开了自己的病情,而另一个NBA球星凯文-勒夫也同样在2018年承认了自己在一场比赛中受到的恐慌症困扰,而其他一些在各自项目中极具统治力的运动员也无法幸免——LOL的大魔王FAKER曾经自曝精神崩溃、前往精神科就医的经历;台球界的火箭奥沙利文,也承认过自己的心理疾病。

比赛的压力、被期待的压力、肩扛着不可承受之重担的压力,普遍地存在于顶级运动员的身上。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也并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运动员们还是需要消化自己的问题,积极地就医治疗,让自己作为运动员、特别是团队一员的责任能够得到完成。上述的案例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因为心理问题而持续缺席过比赛,甚至外界对病情事实的了解,都需要主角自己主动披露。

事实上,运动员受到的各种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现象。由于他们的高知名度,压力是完全不可避免的。而另一方面,这种高知名度在给予压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压力与收益,负面影响与正面加成,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就像我们在谈论以“男/女友”设定为主打的偶像艺人时经常会说的那样——“你吃了这碗饭,拿到了贩卖人设带来的粉丝红利,就势必要承担它带来的私生活受限”。一个人,不可能只看着有利的那一面,并想着把不利的那一部分扔掉。

关于这一点,来自于达米安-利拉德的描述可能更能接近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压力?不,兄弟,这只是打球而已。要说压力,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不知道怎么吃到下一顿的人更有压力;那些单亲母亲,每个月都为了房租而发愁的人更有压力。而我们只需要打一场比赛就能赚很多钱。别误会我的意思,NBA球员确实会有很多挑战,但把它们称为压力,这简直是普通人的侮辱。”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美国,保持(或者敢于公开展露在知名公开社交网站)类似利拉德这样朴素价值观的人已经不多了,似乎绝大多数人正如主播克莱-特拉维斯所说一样只敢站在政治正确一边,而向运动员要成绩仿佛已经带有原罪,剩下的只有“已经很棒了”“加油”“心疼”“你是最棒的”“抱走我家XXX”和“你还想让他怎么样?”……

的确,谁都不能怎么样,拜尔斯有退赛的权利,而每一个打算批评的她的人就不一定了,新时代的“体育精神”,大概就是如此。

原标题:《拜尔斯:英雄,还是懦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