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我们怀念13年前的《北京欢迎你》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原创 范志辉 音乐先声 收录于话题#音乐产业73个
作者 | 迟雨落 编辑 | 范志辉
兜兜转转,第32届夏季奥运会终于还是来了。
这是历史上尤为特殊的一届,因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东京奥运会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北京时间7月23日晚间,开幕式在一座本可容纳6.8万名观众、此刻却空荡荡的体育馆里低调进行。John Legend等歌手合唱了John Lennon的名曲《Imagine》(《想象》),但就如同这首歌的名字一样,只有演唱者的影像在屏幕上投出。
就在众人吃瓜式隔空围观这场“亮点与槽点齐飞”的体育盛会同时,一首老歌也悄悄爬上了热搜。跟《家有儿女》、《快乐星球》等热播作品一样,它被刻进了一代人的成长回忆里,也成为集体情怀的收藏品。网友纷纷感慨道,“当时电视上播这个MV我都会坚持看完,还会跟着唱”、“爷青回!”。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08年4月17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奥组委于首都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仪式。当天群星云集、星光熠熠,在这场发布会上,官方全球首发了一首由100位歌手联合演唱的作品,尽管最终在MV中露面或演唱的仅有80位。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红透了大街小巷的《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曲顽强地穿过了时光,在13年后的今天仍能引发无数传唱,催生出超强的社交话题效应。
作为一首现象级的奥运宣传曲,《北京欢迎你》无论在作品传唱度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已远超出它本身的定位与内涵。
一首主旋律歌曲
为什么被传唱了13年?
2001年7月13日晚,中国首次申奥成功,举国沸腾;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
也正是在同一年上半年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相继而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奥运会就像是极度悲伤后的慰藉,来得恰到好处。
《北京欢迎你》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林夕作词、小柯作曲,小柯、陈少琪、余秉翰三人担任制作人。项目持续了一个半月,2008年3月初歌曲创意初步形成,4月中旬作品制作完成。
100位歌手、200多位工作人员、5天完成歌曲小样、两周内辗转多地录音、6天完成后期制作、11G录音文件素材、7000多分钟纪录片素材……在当时这无疑是个庞大又雄心勃勃的工程。
小柯在当年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表示,“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众口难调吧。”有趣的是,在被问到以后是否还会与其他两位制作人再合作时,小柯却回答,“不会再次合作了,我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然而,这首合作曲却出乎意料的火爆,且火得极有韧性。2008年,《北京欢迎你》上线后,立即成为了网友收听或下载的热门歌曲,以及线下KTV的热门点播曲目。直到2009年,《北京欢迎你》还是中央广播电台《Music Radio音乐之声》节目的点播冠军。
唯有这种意义非凡的国家级盛典,才能以其公益性质、身份认同感、社会号召力和超高曝光聚齐这么多当红艺人。刘欢、那英、成龙、韩红、陈奕迅、林俊杰、谢霆锋、黄晓明、李宇春、韩庚……他们组成了罕见的一线合作阵容,也树立了“政府宣传+顶流艺人”拼盘群像式合作的案例标杆。
如今,复盘这首歌曲的成功之道,不外乎几个原因: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朗朗上口,MV里长城、故宫、鸟巢、水立方、四合院等特色地标建筑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超一线当红艺人轮番出镜,令人目不暇接;歌曲也切中了大众情绪的口子,是大灾大难后的振奋,传达了爱国爱民、热情友好、体育精神无国界的内核。在官方扶持下,这首歌也成了展示出中国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也是一张精彩的对外形象名片,而在3G手机时代,彩铃音乐的分发与营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传媒传播等因素都加速了歌曲的下沉。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奥运宣传曲所产生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仍不可小觑:知乎过万点赞;B站粉丝上传的AI修复版播放量突破300万,全站最高排名第60位;YouTube平台播放量达285万,至今仍有不少海外观众观看留言,念念不忘。
13年后,参与当年歌曲演唱的歌手林依轮不无怀念地在微博说道:“怀念08年的夏天,《北京欢迎你》简直是刻在DNA里的旋律”。
竞技体育赛场
音乐从未缺席过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今年东京奥运会,《北京欢迎你》所引发的复古怀旧风潮,证明了一首优秀的宣传曲可以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毛细血管里,产生经年累月的赛事宣传潜力。
文体素来不分家,音乐、体育同属大众流行文化,合作交集甚多。
单是从音乐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来看,类型就极为广泛:体育赛事的主题曲/宣传曲;开/闭幕式上的配乐;赛事期间的功能性音乐,例如颁奖、退场配乐;特定体育项目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的伴奏;赛事现场的气氛互动曲目;运动员在赛前用来放松、调整状态的音乐;体育节目的logo曲;体育产品的广告曲;大众运动过程里的配乐等等,衍生出多重应用场景。
而这些复杂的应用场景,往往也对应着庞大的工作量和足够细分的产品定位。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例,赛事总音乐库就有7.2万首音乐、总时长超1200小时。基于38个奥运会分项、20个残奥会大项,奥组委还为每一个子项目准备了单独的音乐库。
同时,热门赛事本身就是一次体育与艺术狂欢的交叉点。在当时,北京奥组委还特别聘请了74名外籍专家、1700多人组成了音视频技术与播报的专业队伍,旨在为观众带来吉祥物、杂技、拉拉操、武术、民族民间舞蹈等表演,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同样有专业的顶级音乐制作团队加入。日本知名作曲家佐藤直纪,就负责了这届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颁奖仪式上的背景音乐,他也是《哆啦A梦:伴我同行》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的配乐制作。
据佐藤直纪透露,原本定于去年春天的录制延期至去年9月。由于疫情,管弦乐团、合唱团无法聚齐,144位音乐家只得分节进行录制,后期再进行制作。
大赛之下,这种属于音乐的仪式感不可或缺。要知道,音乐具有重要的文化符号意义与公众传播力量,官方采用了诸多日本游戏的经典音乐作为开幕式上运动员的入场曲,例如《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怪物猎人》等作品的配乐,也进一步强化了日本动漫在全世界的品牌认知,引发观众的共情和向往。
此外,不久前本届开幕式作曲者小山田圭吾因霸凌风波辞职,引发舆论哗然。约有4分钟由他创作的音乐被紧急替换,这也侧面反应了音乐或音乐人在奥运赛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可能产生的风暴效应。
可以看到,体育与音乐的联动从未止步、愈加密切,还随着时代变迁有了更多开放、融合与创新的施展空间。
“体育+音乐”,有多少跨界玩法?
透过奥运会,我们把视线再投向整个大体育产业,体育+音乐到底能怎么玩?
还是以《北京欢迎你》为例。很多人只知道《北京欢迎你》是首奥运主题的公益歌曲,却不知背后与平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其实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征集评选活动组委会、北京市文物局、中国移动三方在继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曲《We Are Ready》、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曲《Everyone Is No.1》后的第三次合作。
2008年5月,中国移动奥运歌曲彩铃下载量突破1700万,其中《We Are Ready》下载量达185万;《Everyone Is No.1》成为中国移动第一首可以免费下载的残奥会歌曲,下载量达100万;2008年8月,据新华网记者统计,网络上《北京欢迎你》彩铃下载数量一直高居前列,比其他流行歌曲更加热门。
也正是在2008年,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启幕仪式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包括小柯在内的《北京欢迎你》三位制作人都到了现场。13年后,中国移动咪咕仍接棒奥运合作,联合CAA中国推出了奥运助威歌曲《准备好》。
此外,中国联通也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借助视频彩铃推广智慧冬奥IP“小梦”3D虚拟形象。可以说,在这类音乐+体育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有着深厚国有背景的企业从未缺席,而传统彩铃产品也从3G时代的音频进化到5G时代的视频形态,仍以其过亿用户覆盖、渠道下沉能力等优势焕发生机。
除了运营商内容运营玩法,在头部互联网平台入局后,如今音乐+体育的玩法、花样更多,也更为深入。其中,内容运营是核心板块,跨界合作、流量驱动、资源互通都是常见策略。
举例来说,近来热门的体育题材影视作品持续向市场输送原声内容,如已经杀青的孟美岐、夏雨冬奥题材电影《我心飞扬》,无疑是瞄准了流量艺人背后的高粘性粉丝群体;从腾讯视频《创造营2021》走出的偶像组合INTO1于7月16日发布的东京奥运报道喝彩曲《INTO THE FIRE》,触达了常规体育类节目受众画像之外的用户群。
赛事与演出的融合,则能够带来短期爆发、冲刺式话题效应。大型体育赛事中场表演、关联的直播舞台等,亦是艺人进行宣发的宝贵机会。
在联合营销领域,7月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和NBA中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后者的官方音乐合作伙伴。除了TME,早在2019年,网易就发布了2020东京奥运会内容战略,提及将发挥网易云音乐等产品优势,依托于独立音乐人等的破圈势能,释放消费潜能。
未来,为了吸引Z世代核心消费用户,相关产业也在持续推动转型。除了传统体育竞技赛事,线上电子竞技的发展一骑绝尘,也是扩大化潜在音乐消费者范围的有效途径。
除了跨界联名推广曲、游戏插曲外,在电竞比赛中的直播、广播、讲解等环节都为音乐提供了灵活的应用场景,以及XR、虚拟偶像等新技术的落地机会。随着5G时代来临,AIoT浪潮已势不可挡,音乐在运动健身、居家娱乐等场景下的功能不可或缺,智能手表+健身音乐播放功能早已成为标配。
不得不说,泛娱乐的跨界融合、模式创新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在飞速变迁,也打开了音乐+体育的想象空间。
对于更多的普通观众来说,当《北京欢迎你》再次响起时,我们所念念不忘的,或许不只是星光璀璨的华语音乐黄金时代,更是那个跟家人朋友一起搬着板凳、守在电视机前看奥运的青春回忆吧。
参考资料
1.http://ent.sina.com.cn/y/2008-12-17/22412300687.shtml
2.http://capetown.china-consulate.org/chn/xwdt/t478962.htm
3.http://sports.sina.com.cn/o/2008-05-27/17563685364.shtml
4.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8/id/316938.shtml
5.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zh/news/meet-the-team-behind-the-tokyo-2020-podiums-theme-music-and-costumes
6.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zh/games/victory-ceremony/vc-music
排版 | 安林
原标题:《当我们怀念13年前的《北京欢迎你》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