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居民看城市更新|青年眼中的理想校园空间是什么样

柴羿菲 卜梦倩
2015-09-24 23:15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即将开幕,首届艺术季的主题是“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是要被人使用的。我们这段时间曾发表了一些市民对他们切身所处的城市空间的看法。有人说到老旧小区、老龄化问题,也有人提及城市空间与具体治理的关系。

那么,年轻人是怎么看城市的,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空间有什么需求?我们这里分享一些来自校园的感受。这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群。

“每个大学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街”

受访者:YJH,22岁,男,上海人,住在宝山区,就读上海大学。

采访整理:卜梦倩

我没有听说过“城市更新”这个概念,我的感觉是,老的城市建筑拆了,换成别的新建筑。

我现在的小区是住在宝山区的泗塘一村,感觉四周交通都非常方便,从家里走到地铁站只要十五分钟,公交五分钟就能到。从我家去学校,一般就坐公交车,换一辆车就行,四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学校。

我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在宝山区,交通都挺方便。家周边娱乐设施也挺多的,包括KTV,网吧,饭店。电影院——因为家离宝山万达很近,所以基本上娱乐设施都有。

就是小区比较老,老年人太多,都起得早,早上五六点就太吵了。他们在小区里面遛鸟,很早就会被吵醒。

拍摄于2015年6月20日晚上海大学宏基广场

平时在学校里,经常会和室友去“宏基街”,一般在星期五和周末晚上会去那里——就是那条“黑街”。我也不知为什么这样叫它,之前学长学姐是这样叫的,我们也就跟着这样叫。

我没觉得这条街有什么不好,挺方便的,吃个饭,看看电影什么的,也许以前卫生什么的有问题,现在整改过了,干净了很多。那种没店面的小推车,晚上十点以后才会出来。今年年初,临河一片都是商贩自己搭的棚子,给人吃饭,现在都拆掉了,干净舒服了不少。我觉得,大学就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街!

“黑街”有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我们学校其实离地铁站很近,出行很方便,但还是会有很多同学会选择在“黑街”聚餐,这里近,不贵又好吃。

“黑街”实际上是一条连接校园内和我们宿舍区域的街。我住的南宿舍区,步行到“黑街”十分钟就可以,新世界宿舍区就在“黑街”的对面,也很方便到,从学校内走到“黑街”,步行五分钟就够了。

我觉得“黑街”如果要改善的话,那就是要进行扩建。因为一到周末,人实在是太多了。周边居民区的人也会到这里来。但是,周边也并没有可以再利用的空间了,这倒是挺矛盾的。很多商铺都开通了外卖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对商铺面积大小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并不一定会减少大家去“黑街”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在那里并不仅是吃饭,更多的是喜欢大家聚在一起的氛围。

“希望改善公共交通,让自己可以看一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受访者:余穆,22岁,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是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采访整理:柴羿菲

我在2012年从浙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大学位于闵行校区,环境还不错,校区很大,绿化也很好,各种生活设施都很齐全。

学校南面靠西的门远看像是人字拖,所以俗称拖鞋门。从那里出门,有条可供吃饭、玩乐、聚会的商业街,街道两旁有各种餐饮店、水果店、便利店、桌游店等。从拖鞋门出去,到剑川路地铁站和欧尚超市也很近,基本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到,附近有两个停车棚,但车子放在那里过夜不太安全。

如果不考虑去市区的话,我觉得还是蛮好的。我平时不会经常出门,不是很习惯出去。但我最近在宜家实习,地点在上海体育馆附近,每周两到三天,路上单程大概要一小时十分钟左右,一般我会坐虹桥4路枢纽线公交到东川路地铁站,然后5号线转1号线,在上海体育馆下车后,步行5分钟就到。个人感觉,路上花费时间比较久,还都是早晚高峰,特别累。

环境体验上看,跟校区相比,市区更加繁华热闹,商业气息也要更浓。我在闵行校区已经生活三年,这里所有人和物都让我无比亲切,没有什么比跟同学一起为未来奋斗更让人觉得振奋。

我们渴望接触和了解社会,可当我们出去实习或去参加实习面试时,路上交通的不便,让我深切感到辛苦和劳累,无论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在路上花的时间最让人觉得可惜,很多时候把人晨起的朝气给消磨殆尽。

我最近才真正注意吴泾热电厂和焦化厂的那几个大烟囱,这两个工厂位于闵行区龙吴路上。听同学说过,有人曾打了环保部门的电话举报。我的看法是,让化工厂搬离闵行不现实,闵行毕竟是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就算搬离,也不过是以邻为壑。我希望政府和吴泾化工厂提高环保标准,改进工艺,尽可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破坏。

受访者从闵行校区来到市区,在交通大学校门前。

说到城市更新,我理解的城市更新是一种城市的新陈代谢,为了城市更美好而由政府主导进行的城市改造。我希望加强对工业区的环境整治,也希望在交通上进行一些改造,让我们进入市中心更便捷迅速,比如说,现在的五号线对满足闵行居民进出市区的通勤需求还是很不够的,感觉列车的车厢数比较少,速度也比较慢。

“承载回忆的路”

受访者:ZQ,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居住在华师大中北校区,在浦东某学校实习,来自农村。

采访整理:卜梦倩

我是从农村来上海读书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城市更新这个概念,可能是因为我较少关注这些内容。在我看来,其中应该包括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筑群的大量修建、更新;另一方面可能是城市人口的流动。我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并不晓得深层次的涵义。

2010年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上海有很多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我第一次去陆家嘴,整个人都惊呆了,我是从村里来,没有见过大世面。当我第一次看到月亮船里面的IMAX,真的被震撼到了。科技馆里的各种创意空间,都非常好,那次去有些仓促,希望下次可以好好看看。在上海,如果要我说最喜欢的场所,应该就是科技馆,体验科技、现代化,我很喜欢那种体验的感受,但只去过一次。

我2010年时来上海读书,就住在中北校区。我是硕士生,我们学校的硕士生一般都是被安排住在学校外面的,宿舍的一般设施都有,我还算满意。

住在校外,每晚从学校到宿舍走路的过程中,都可以看看夜景,思考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我们宿舍的周边,在我刚入学时,可以说是一片荒芜,后来就变成大垃圾场,但现在在建大楼,估计再过一年就能建起来了。

现在我对生活的环境的要求,当然是希望附近的施工晚上可以停下来,让我们好好休息。另外,也希望附近可以有更多游玩的地方。

就目前看来,我感觉这附近该有的都有了。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金沙江路,这条路前前后后竟修了一年多,现在偶尔也会修路,这给骑车的同学带来了非常多不便,那条路本身就交通拥挤,再加上路况不好,很容易出事故,我有一次差点被公交车撞到。

还有就是感觉路上没什么文化场所,就只有一个KTV和很多吃饭的地方,还有一个公交站,长风公园站,每次到这些地方附近,人都非常多,会让人感觉非常厌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