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论奥运金牌数量,中国女运动员才是yyds

2021-07-29 0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收录于话题#热点科普4#奥运1#女运动员1

最近,一张奥运金牌中国得奖者性别分布图火了。

网友们发现,图上大多数奥运年份,得金牌的女选手都比男选手多,但很奇怪的是,图片设计者似乎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部分年份的柱状图看不出女多男少。

比如2008年奥运的金牌得主有40位女运动员、34位男运动员,可男运动员的柱状长度看起来和女运动员差不多。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事实上,女性撑起一边天,是中国奥运史的真实写照。东京奥运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中国夺得金牌的都是女运动员。

在1984年至2016年之间举行的一共9届奥运会中,除1988年之外,其他年份的中国奥运金牌获得者,女运动员的数量均领先于男运动员。

即便是女运动员唯一没有赶超男运动员的1988年,她们的金牌数量也与男运动员持平。

在两者差距最大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一共拿下5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包揽了36枚,比男运动员获得金牌数量超出整整20枚。

过去9届奥运会中,女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总数为196枚,与男运动员的138枚之间相差了整整58枚金牌。

中国女将们夺下了更多的奥运金牌,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问题是,在奥运赛场上,为什么女运动员更厉害?

奥运夺冠第一步:获得入场券

要在奥运会这场声势浩大的考试中力争上游,基本前提是获得考试资格,而我们的男运动健儿首先输在了第一步。

从中国重返奥运会直至现在,只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三届赛事,男运动员的人数比女运动员多。

其中2008年得益于中国的东道主身份,一些男子团体项目自动获得参赛资格,大大提升了男运动员的人数。

其余七届奥运会,无一不是女运动员的数量占据上风。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来,中国运动健儿在争取参赛席位这件事上,男女差距呈现逐渐拉大之势。

时间回到伦敦奥运会,当时获得参赛席位的中国男运动员有171人,女运动员225人,女性占比为56.8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有男运动员160人,女运动员256人,女性占比上升至61.53%。

当你认为这个比例已经非常夸张时,今年东京奥运会再次刷新中国运动员的男女人数差异,女运动健儿的比例一下子上蹿到69.14%。

田径项目 图/视觉中国

中国男运动员在哪些项目与本届奥运会失之交臂,而女运动员通过哪些项目牢牢握住奥运会的入场券呢?

在集体球类项目上,中国男队除三人篮球得以入围之外,其它项目包括“三大球”足篮排、沙滩排球、七人制橄榄球、水球、手球、曲棍球、棒球等,均无缘东京奥运会。

在男队痛失参赛席位的9个项目中,女队成功拿下其中7个项目的参赛资格,仅手球、棒球没有入围。单单这7个项目就贡献了95名女运动员。

而男队赢得入场资格的三人篮球项目,女队同样没有落下。

此外,在马拉松游泳、网球、柔道、空手道、滑板、铁人三项这6个项目中,中国队获得参赛资格的清一色是女将,男运动员则在这些项目里全军覆没。

加上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只开展女子竞技的项目,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共15个项目仅有女队员参加。

花样游泳 图/视觉中国

马术是唯一没有女运动员参加的项目,8名参赛选手全部为男性,但远远不能弥补男女运动员在参赛人数上的悬殊。

女将们整体赢在起跑线上,夺得了更多的奥运参赛席位,她们最后能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概率自然也越高。

截至目前,中国队在东京奥运会共拿下9枚金牌,除了2枚金牌来自男女混合团体项目外,剩下的7枚金牌中共有5枚由女运动员创造。

一切为了多拿金牌

关注近几届奥运会的人们,看着中国国旗一次次在颁奖仪式上迎风飘扬,听着熟悉而激昂的国歌一次次奏响,或许很难想象,曾经中国在奥运史上是怎样落魄的形象。

当这项令全球体育爱好者沸腾的盛事举办到第10届时,才首次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刘长春代表“满洲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

遗憾的是,刘长春折戟短跑100米、200米预赛,未能进入决赛。此后数年,中国在奥运会颗粒无收。

直到1984年,许海峰勇夺男子手枪慢射比赛冠军,中国才实现金牌数量“零的突破”,这时已经是第23届奥运会了。

射击运动 图/视觉中国

奥运场上的长期不得志,让我们痛定思痛,并直接催生了1995年国家体委发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旨在提升中国的奥运金牌数量。

但是,一个起步较晚、竞技水平处于下风的国家,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逆袭?

当时,在男足、男篮等男子团体赛项目中,西方国家的职业体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雄厚的实力,从头开始的我们很难与之抗衡。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从那些竞争较少、较为冷门的项目入手,而在当时的体育界,女运动员的内卷程度没有男运动员高。

《奥运争光计划》就指出,要大力开发女子垒球、女子足球等项目。

后来,这份纲要划定的重点投入项目,被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小、巧、难、女、少,即小球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大的项目、女子项目和比赛人数少的项目。”[1]

很难不佩服《奥运争光计划》田忌赛马式的战略目光,在那种情况下,投资一个亿专攻跳水带来的效果,远比投资一个亿搞足球更立竿见影。

跳水 图/视觉中国

在《奥运争光计划》的“高性价比”策略之下,中国的奥运金牌数量稳步上升。

其中,女子项目势不可挡地成为摘金的中流砥柱,金牌数连续7届超过男子项目。[1]

当我们为中国屡获金牌而尽情欢呼时,不能忽略的是,这种速度优先、效率优先的方针实际上不利于全民体育的发展。

小众技巧性项目的奖牌一枚枚叠加,却不能掩盖我们在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团体性体育项目中节节败退的失落。

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夺金数量达到顶峰后,以往那种金牌至上的理念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但“女强男弱”的根基仍在发挥作用。

成就一个女奥运冠军,

到底有多难

在《奥运争光计划》执行时期,虽然优质体育训练资源向女运动员有所倾斜,但如果没有女运动员们的拼搏、刻苦精神,我们的金牌数量也不会增长如此明显。

女运动员的训练要考虑生理期带来的影响。

研究指出,如果不正确地安排训练和使用训练负荷,会致使少年女运动员性系统的功能受到损坏,主要表现在推迟性发育和月经功能紊乱方面 。[2]

许多女运动员从童年时期起,就要开始接受高强度的培训。2008北京奥运女子体操团体冠军成员江钰源八岁就背井离乡,从广西老家到浙江省队训练。

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开始出现月经初潮后,专家提醒,必须降低训练负荷,在形成正常的月经功能之前,只能采取中小负荷的训练程度。[2]

除此之外,长期的紧张训练可能会给她们带来一些困扰。资料显示,各项目的高级运动员中,出现经期缩短和经血量减少的约占67%。[2]

女运动员的努力应该被认可。图/视觉中国

一些需要浸泡在水里的项目如跳水、游泳等,对生理期的女运动员而言是更大的挑战。遇到重大赛事,有些人只能通过药物强行调整生理周期。

中国游泳健将赵菁在2013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碰上了生理期,即便她感到浑身没劲、小腹疼痛感强烈,还是咬牙坚持游完全程,并拿下了冠军。上岸之后,工作人员把脸色煞白的赵菁抱了回去。

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在一些力量型体育项目中,女运动员如果要获得与男运动员同等的成绩,往往要付出加倍努力,因为她们上半身的力气可能只有男运动员的三分之一,而腿的力气或许只有男运动员的三分之二。[3]

高强度运动也对女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损伤。山东姑娘唐功红在雅典奥运会上不可思议地举起了182.5公斤的杠铃,打破世界纪录,拿下举重项目金牌,同时回馈她的还有内脏受损,比赛后经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是无数的汗水。 图/视觉中国

五年前,一路过关斩将、杀进里约奥运会参赛阵容的侯志慧,本以为能在奥运比赛中为国争光,却在赛前由于膝盖伤病被临时换下。

这种与梦想擦肩而过的心酸,让侯志慧在崩溃中愈发坚定了闯进东京奥运会的决心。最近几年,她经历了自我怀疑,越挫越勇,承受巨大的身心考验,直到笑容绽放在冠军台上。

与女运动员付出的血汗相比,整个社会对于女运动员的关注及尊重,却是远远不够的。据记者Ava Wallace透露,本届奥运会官方发放的媒体报道手册中,有一页特别提醒:

“女运动员被男教练代表发言的几率比男运动员高20%,男运动员上头条的几率比女运动员高67%。”

即使女运动员登上新闻、收获关注,她们更可能被“年纪大了、老了、已婚”等不太友善的高频词定义,而相对应的,媒体对男运动员的高频形容词为“快、强、打败”。

能够屹立于奥运赛场的,都是骁勇善战的女运动健儿,她们不该被偏狭的目光审视。奥运会官方也呼吁,媒体及社交网络应该“更多地选取女运动员强壮、自信、有力的照片”。

没有女运动员们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我们就不可能在金牌榜上霸榜。

请记住这一点。

参考资料:

[1]《中国奥运代表团女性是男性两倍,女多男少的根源何在》,巴九灵

[2]《关于女子运动员训练过程安排方面的问题》,姚颂平

[3]《体育运动上的性别差异》,伍德

[4]《杨倩:沉稳果决 拼下首金》,人民日报

[5]《中国东京奥运第二金!侯志慧女子举重49公斤夺冠》,中国日报网

[6]《中国队东京奥运第3金!孙一文夺女子个人重剑冠军》,中新网

[7]《赵菁克服生理期困难夺金落泪 连称没想到没想到》,新华社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中国女运动员金牌数更多?

撰稿 | 小七

原标题:《论奥运金牌数量,中国女运动员才是yyd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