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魔都与新城·青浦|诸大建:五个新城的节点、综合和独立
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空间发展只有内环线内100多平方公里肯定是不够的,空间内核需要更大、更强劲才能承载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所以第二轮,从2000年到2020年上海又花了20年时间,打造了外环线圈起来的主城区。现在的主城区加上周围的宝山、虹桥、闵行、川沙四个片区,合起来有120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大约1400万人到1500万人。
但是主城区做成以后,继续摊大饼式向外扩展,在空间上是低效率的,因此进一步的发展就是离开主城区建设有独立功能的新城。因此上海城市发展的第三轮即2021-2035年的15年,就是要通过新城发力建设1+5的市域都市圈。其中的1是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城区和四个片区,5就是在上海对外发展轴上建设具有制高点和辐射力的五个新城。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都是中心+外围的都市圈发展模式。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强调“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这是一个大的格局。其中,五个新城发力要突出六个字三个方面,即节点、综合、独立。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诸大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先说节点。由上下左右至少两条线相交,相交的地方我们叫节点。上海搞新城不是要孤零零地去搞城市,而是要让城市在对外联系的发展走廊上有节点作用。如果你自娱自乐,对外没有拉动作用,就不是节点城市。节点是在发展走廊上面的重要城市,这个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制高点,对外产生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力。
所以首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海对外的发展走廊在哪里?东西向一直是上海的主流方向,例如嘉定新城在上海到苏州和南京的方向上,松江新城在上海到嘉兴到杭州的方向上,青浦可以在上海到湖州的方向上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南北向如何增加活力和辐射力。上海要变成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要变成全方位拉动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只有东西方向是不够的。例如南汇新城和奉贤新城就需要在东西南北方向有交汇的发展轴上发挥作用。
那么,新城的节点辐射功能实现要靠什么推动呢?第一位当然是交通,主要是轨道交通。每个新城都要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不是过路站。将来的上海内外轨道交通有四种网络,即高速铁路干线网络、城际铁路网络、市域铁路网络、城市地铁网络。高速铁路干线,沟通国家级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城际铁路,沟通城市圈内部的城市联系;市域铁路,沟通上海市域都市圈内主城区与周围新城和近沪城市的联系;地铁网络,主要承担城市内部的交通出行。
过去建设中心城和主城区交通建设要以地铁为主,现在搞新城需要大力发展市域铁路网络。新城要成为交通枢纽和节点,要有两种以上轨道交通,例如地铁线和市域线、市域线与城际线的交汇。未来五年是上海市域都市圈初步形成市域铁路空间骨架的关键时期,正在建设的东西向机场联络线、南北向的嘉闵线是这方面的例子。
然后是综合。一个新城能不能做大,实际上要看三个要素,一个是产业,你有什么产业?第二是,你有什么人?第三是,你有什么样的城市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等。这三者要匹配,新城才有综合意义。产与人要匹配,比如说这个区域的产业是有关高科技的,大学生能不能为这些企业服务,所以要产学融合。人与城要匹配,人口在这边就业,能不能在这边居住。再进一步,产与城要匹配。例如,青浦现在北边都是工业园区,南边是住宅区,城市发展传统上一直沿着东西方向布局。现在搞新城要让北边的工业区加强居住功能,让南边的居住区加强就业功能,要把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做起来。所以,青浦不仅要有传统的东西方向,还要在南北方向上有新思路。
有关独立,简单地说,五个新城最终要发展成为不低于江湾五角场这样的副中心城市,才有独立的含义,才能够吸住人。
总的来说,生活在新城的人们不用再坐着地铁去城里上班,新城到主城区通勤的人少了,50%以上能够在所在新城就地工作了,就可以称得上独立了。如果小孩读高中,读大学,不要跑到主城区了,看大病不用到三甲医院在当地就可以解决,这就可以说是综合了。如果新城不仅吸引当地人,还把周边的人吸引到这边来购物、休闲,来看崧泽文化遗址和广富林遗址了,新城就变成节点了。这就是新城的三个含义。
(本文系诸大建7月2日在上海博物馆与澎湃新闻联合打造的文化项目“魔都与新城:共启寻根之旅”系列讲座第二场《青浦—从千年古港到上海之门》上的发言。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经诸大建本人审订。文本整理: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实习生王俊期 )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