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大教授要求解除师生关系合理吗?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其新招硕士生郝相赫在报到之后,“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并进行过长时间的劝导,这次更是“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因此决定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该学生在《情况说明》中表示同意与导师解除指导关系,并解释他的批评发言都在发在具有私人空间性质的微信朋友圈中,且“没有人格攻击”,哪怕是公开发表,“也是不违法,不违反组织纪律的”,并言因为孙家洲的公开信,其“名誉受到很大伤害,原先在北京考博的计划也完全泡汤”,因此“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我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9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目前学院正在介入此事,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随后奇峰突转,9月21日19时许,郝相赫在新浪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充分地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在多么的年少无知”,自己还非常年轻,这件事已经让其“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容留”。此前的“情况说明”,是在“震惊”、“惊慌”之余所发,现在予以收回。
双向选择下导师有权与学生解除指导关系孙家洲与其学生解除指导关系,从目前来看,如果不从处理方式和道德层面来评价,而仅从现代大学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下来看,是否符合规定和程序呢?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到,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也是如此。
所谓双向选择,是指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指导导师,导师也有权利选择所要指导的学生。双方的权利不仅仅是在确定关系之初,在培养中途,学生和导师都可以行使这样的权利。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导师不是很合适或不满意,可以填写表格申请更换导师,而导师也可以在指导一段时间后申请与学生解除指导关系。
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在其《研究生指导教师规范》(校长办公会2002 年7 月12 日通过,2011 年4 月27 日修订)中显示,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筛选中,如果导师发现学生品行不好、身心健康状况或学习成绩不合格、不适合继续培养,导师有责任向研究生部提出中止其学习或其它处理意见。
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对此事评价道,孙家洲教授的中止师生关系的行为符合相关规定。“高校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导师和硕士研究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如果学生或老师对对方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解除关系。”熊丙奇介绍,如果老师申请和学生中止关系,一般研究生院将出头做老师工作,或者为学生选择另外的导师。
而人大外宣部门一负责人也证实了这样的规定,“基本上导师不愿意带这个学生了,这个学生在同一专业内再找个导师就可以了,这个是正常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谩骂和挑战权威不能混为一谈
在孙家洲与郝相赫一事上,舆论呈现了两极分化。有为老师孙家洲叫好的,认为该学生狂妄自大,当然也有为学生郝相赫是自由精神,导师气量狭小。
从目前流出的郝相赫朋友圈言论看,其所论问题主要有:1、北大历史系是“垃圾系”(“虽然学校不垃圾”)。2、人大从北大引进的魏晋唐宋老师在全国“没啥名气”。3、北大历史系魏晋史教授阎步克是“垃圾”,名高于实。另外根据孙家洲公开信,郝相赫还批评了出自北大、现任教人大的魏晋史教授韩树峰,但郝在情况说明中称只是以拼音首字母写出,没有点名。
郝相赫微信朋友圈截图根据孙家洲公开信,郝相赫还批评了出自北大、现任教人大的魏晋史教授韩树峰。
按照郝相赫的标准(出自北大、魏晋唐宋领域),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其所言“没啥名气”的老师囊括了刘后滨(隋唐史,现任人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李全德(宋史,副教授)、陈昊(隋唐史、专门史,讲师)、王静(隋唐史,讲师),另外讲师邱靖嘉研究辽史从时代上讲,也可以属于唐宋领域。
这里面,刘后滨名气响亮,学术水准在学界评价颇高。其他几位年轻学者,在整个历史学界的声名自然难与耆旧名宿并论,但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陈昊曾获得2010年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邱靖嘉获2011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李全德、王静在历史学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是十数篇。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位学者基本上都是在孙家洲担任人大历史系系主任(刚刚卸任不足一年)期间所引进的。
而郝相赫所称为“垃圾”的北大历史系,其他领域不论,仅就魏晋唐宋,就汇集了阎步克、罗新、陆扬、荣新江、辛德勇、邓小南、张希清、刘浦江(今年年初离世)等众多国内外顶级学人,即便不能说国内最强,也和“垃圾”八竿子打不着。
回到导师与研究生解除指导关系上来,一般来讲,导师对学生的不满意无外乎人格品行与学术能力两种情况。知乎匿名用户评论认为,郝相赫对北大历史系、魏晋唐宋史领域的“批评”,如果我们不从人格品行来考虑,也可以看出其缺乏学术判断和视野。
而针对将郝相赫的言论视为学术自由、挑战权威的评价,知乎用户潇湘认为,“出以“垃圾”之类的秽语,确实是人品问题。用唐(长孺)、田(余庆)来贬低阎,路数完全不同,实在看不出除装逼、泄愤以外还能怎样理解这些言行。”
也有从国内人文学科师生关系来理解这个问题的,比如知乎用户顾景言认为,“事实上,在国内的大学,尤其是历史这种人文学科,师生之间就是传统的师徒关系。一个硕士生或者博士生的前途如何,他的师门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的,如果学生品行不端,也会令师门蒙羞。而人大的这位老先生在已经劝告无果的情况下,与弟子解除关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弟子辱骂老师同行中的好友和前辈,不仅是狂妄无礼,更是在打老师的脸。想必那位郝明赫也是把自己当成傅斯年之类的名士了,忘了自己有几斤几两。污言秽语,此君人品真是不敢恭维。”
当然,每到这个争论性事件,就会不乏“诛心论”、“阴谋论”,在孙、郝事件上,也是如此。有人认为,郝相赫很可能是因为没有考上北大历史系而记恨在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