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粗制滥造的环境里,他的内心也会是粗糙的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5-09-22 14:5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中国美院民艺馆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山间,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的建筑,这就是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这座建筑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构想,因此这座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9月20日,中国美院民艺馆正式开馆,第一个展览名为“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展览用100张椅子、100扇窗格、100件日常生活器具以及48000余件皮影和与皮影相关的工具、乐器、手抄本,呈现了别有韵味的江南风物。

“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民族艺术馆,也不是民间艺术馆,更多地应该展示民众生活。我们建民艺馆不仅仅只想展示传统的民艺精品,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传统民艺转化成时尚新民艺,让传统的精髓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受现代人欢迎的新作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馆长杭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因为作品满意几乎没收设计费

5年前,中国美院就筹划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民艺研究博物馆,经过多方参考后,最终选择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该建筑。

“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三里屯现代的SOHO广场还是日本的马头町广重博物馆、高柳町社区中心,他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总是能很自然地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这为他赢得了国际级大师声誉。

“这是隈研吾在亚洲设计的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他自认为最为满意的作品。因为建筑所在的地形充分满足了他‘让建筑消失’的理念,所以他几乎都没收设计费。在建造过程中,他多次来现场查看进程,并提出部分修改意见,这足以看出他对这件作品的重视程度。而且民艺馆的开幕式,他推掉了在日本的工作专程过来,就像父亲参加孩子的婚礼般的开心。”杭间介绍。

民艺馆外观

占地约4936平方米的民艺馆外墙,是由数万块用铁丝相连的瓦片构成。杭间表示,当时他们曾考虑与象山校区的其他建筑一样,用回收的旧瓦片来完成。后期发现,建筑体量太大,瓦放上去太小不好看,厚度也不均匀,瓦还要有可以固定铁丝的地方,不然一阵风吹来瓦会全掉下来,最后用的瓦都是专门为民艺馆烧制的。

中国美院方与隈研吾有时也会产生分歧,其中最大的分歧在于民艺馆巨大的落地玻璃。艺术馆的空间一般最好不要有窗户,人工布光既能保护展品又能充分地突出作品。但隈研吾的设计却是到处都有巨大的落地玻璃,最终美院尊重了他的方案。在建成后,中国美院方认为不贴膜阳光直射,展品两天就晒坏了,隈研吾与其助手坚决反对贴膜说会破坏整个建筑的通透感。最终,中国美院选择了一款中性的膜,既有效解决日照问题也很好利用了自然光线。

在这里展厅与展厅间不那么分明

不仅如此,民艺馆的展馆内部也与众不同,里面几乎没有台阶,上下楼是通过长长的坡道实现的。而且大部分艺术展馆的展厅与展厅间区块分明,但民艺馆有时甚至很难判断,这块区域究竟是展厅还是公共区域——大约可分为7个展厅的空间,就这样“消失”在公共区域中。

民艺馆内部如此的构造,给此次展览的视觉艺术总监、中国美院副教授袁由敏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袁由敏此前一直活跃在平面设计领域,民艺馆是他第一个空间设计项目。

“展览空间是个‘整’的空间,是一个流线型的通道,从下到上一览无余,中间没有任何隔断。怎么有效分割这个空间?我们用了廊道的办法。‘廊’是古代中国人连接不同居住空间的重要环节,我们设置了四个廊道,观众通过相对空间狭小的廊道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袁由敏表示。

民艺馆进门处的水口

入口的地方设立了一个水口,这个水口是过去江南每个村子进去的地方都会有的一个装置,观众先小坐一下,洗洗脸、洗洗头,然后再进村,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东西。水口旁边用图像做了一棵老树呼应这个空间,两边分别有入口,可以进入后面的空间。

“百椅百态”展区

在第一个展厅内展览的“百椅百态”被放在一个向上的坡道上,这些椅子被放在专门设置的平台上,有些平台在两边、有些平台则在中央,用来印证阴阳的概念。坡道的尽头有个小通道下去就是“雕皮成戏”展厅,里面有皮影及相关的工具、乐器、皮影剧本等藏品48000余件,这是民艺馆唯一的常设展,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皮影剧场,供参观者现场观看皮影戏。

“三国演义”系列皮影

而在坡道的上方,是一个供观众休息的平台,也是整个民艺馆视觉效果最好的地方。为了防撞,袁由敏在巨大的透明玻璃上贴上了白鹭,贴法则是按照宋徽宗赵佶所作的《瑞鹤图》。“白鹭曾是栖息象山的精灵,我们这次通过这一方式将他们重新请回了象山。研吾的设计是把民艺馆隐在群山中,我们就在休息区用木质平台还民艺馆一座小山,这些木质平台内还镶嵌着视频播放器,供休息者观看。”袁由敏说。

巨大的落地玻璃上的白鹭图案

穿过休息厅就是展示生活用品的“日用即道”区域,这里摆放的都是以前使用的老式生活用品,包括化妆盒、食盒以及十里红妆用具等。沿着楼梯下去则是最后一个“格物之知”展示区,里面收藏的100件窗阁,每一件窗阁的纹样都是不同的。为了让光影达到最佳效果,策展团队还在窗阁里打上竹叶、花朵的光影。

“格物之知”展区

新设“手工艺术学院”培养民艺人才

“看到今天中国家庭起居的所谓舒适的‘无椅’布置,看到今天的孩子们将身体绻曲在‘互联网+沙发’的绵软之中,看到中国传统座椅退守在茶室雅集一类的仿造空间独自沉寂之时,这让我有所惊醒。”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

中国江南传统生活的方式是以茶米为食、以麻丝为衣、以竹陶为用、以林泉为居。围绕着这种衣食用居,维系着一个风采独具的器用世界,氤氲着本土日常生活的技艺精神。这种独具风采、日常活用的器用世界与技艺精神,我们称之为“民艺”。

许江表示,现代社会面对本土的生活世界不持有尊崇和承续的文化职责,而一味看重功能化的器用标准。由此人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中国木艺,还有陶艺、茶艺,以及诸多维系着国人生命基因的礼俗和民艺,甚至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乡土,这正从根本上毒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内涵。

或许这正是让许江下定决心,在中国美院建这个国内最大体量的民艺博物馆的源头。

六出龟背纹格窗

而对于发展民艺的可行性,杭间举了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和现代设计之父柳宗悦的例子。“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产品也大量进入日本,日本的民族工业突然一下子萎靡不振、粗制滥造。这个时候柳宗悦重新强调日本的传统之美、民艺之美,在东京建立了民艺博物馆,由此推动日本整个制造界和使用界来重新倡导发展自己的美学产业。

“柳宗悦说过‘一个人如果生活在粗制滥造的物品环境里,那他的内心也会是粗制滥造的;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不美的生活空间里,那么他的心灵也肯定会受到不美的影响。’民艺能对现代生活、现代制造有提示作用,让我们不忘生活之美的本质,这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办民艺博物馆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杭间表示。

放置了播放装置的古井

在此背景下建立的民艺馆,将集收藏、展示、研究、教学、传习于一体,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开展研究、展示传统生活之美,为现代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知识源泉。民艺博物馆将承担除书法和绘画以外,所有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的展览和研究,创造出体现中国传统、民间、偏重生活的一些展品。

与此同时,今年中国美院进行学院整合,专门划分出一个全新的手工艺术学院。据悉,该学院下设陶艺、玻璃、首饰等专业,强调学生的设计性与动手能力的兼容,将有效与民艺馆进行互补,培养民艺人才。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葛熔金拍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