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子被鱼刺扎破后浑身长满疙瘩,爱吃海鲜的人要小心

2021-07-28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有多少小伙伴喜欢吃海鲜?知妹第一个举起手!

但你想过吃海鲜也有可能发生危险吗?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就让知妹又揪心又后怕:

河南的陈女士发现自己全身长满了疙瘩,去医院询问医生后才得知,原因竟然是半年前在家收拾海鱼时被鱼刺扎到,被鱼携带的细菌感染,引起了慢性肉芽肿,叫游泳池肉芽肿。

但处理海鲜被扎到又很常见,难道这海鲜真吃不得吗?

新闻中的陈女士是因为海鲜中存在的“海鱼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这种菌容易从皮肤破损处侵入,引起皮肤软组织及手部感染[1,2],表现为肉芽肿性病变,也就是看起来很多小疙瘩。

(来源:网络)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潜伏期也比较长,一般是为2~4周,但也有一些人长达6个月[3]。

感染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结节、斑块、溃疡、脓疱等,如果严重还会直接扩散,引起腱鞘炎、滑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等,非常严重!

(来源:网络)

但陈女士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每年都会有人因为被海鲜扎伤而截肢或死亡……

(来源:网络)

这些惨剧都是因为被海鲜扎破后造成了“创伤弧菌感染”。

“创伤弧菌”在海水中分布非常广泛,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接触或食用被感染的鱼、虾、贝类等海产品,或者身体有伤口又接触海水就会引起感染,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坏死性筋膜炎,甚至是毒血症[4,5]。

看到这,生活在海边的朋友可能要哭了,不吃海鲜臣妾又真的做不到啊。

(来源:网络)

不用慌,海鲜还是可以吃的,也不是所有人被扎到都会感染,但遇到以下这些情况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1. 身体有伤口:手上或嘴里有伤口的人尽量避免接触、生吃海鲜,以防让细菌有机可乘。

2. 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有糖尿病、肝损伤等患者要小心,目前感染后转成重症败血症的人都和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有关。

3. 被扎伤后出现发热、寒战、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继而四肢(尤其是小腿)剧烈疼痛、肿胀、出现红斑等,一定要立即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除了自身做好防护,挑选海鲜时也要留意!有些海鲜吃着爽,实际上“杀机四伏”!

1. 生蚝等贝壳类海鲜:贝壳类动物是创伤弧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媒介[6],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生吃。蒜蓉粉丝生蚝、海蛎子汤它不香吗?

2. 螃蟹:像海里的梭子蟹,尖尖的刺和能夹碎核桃的蟹钳很容易伤人,处理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并戴上厚手套。

3. 小龙虾:夏天小龙虾就啤酒,越喝越有。但龙虾虽小,钳子依然不可小觑。曾有新闻报道一位70岁的奶奶在洗刷小龙虾时手指被夹出血,经历发烧昏迷,最终抢救无效后身亡。

4. 海鱼:常见的海鱼在处理时很容易被鱼鳍、鱼刺扎到。所以如果对自己的技术不够自信的话,可以拜托热心摊主帮忙处理,毕竟他们是专业的,防护措施做得也会更好。

1. 戴好橡胶手套

很多海鲜壳体尖锐,一般的手套容易被刺破。所以尽量选择材质偏厚的手套。用好工具给自己一份安心,也给海鲜们一个痛快。

2. 海鲜都要高温蒸煮,熟透了再吃

一些生吃的海鲜,比如三文鱼,只要在正规厂家购买,经过超低温冷冻杀死寄生虫,可以放心吃。但除此之外,江湖流传能杀死细菌的辣椒大蒜都没有用!烹饪熟了再吃卫生又健康。

3. 被刺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

把血挤出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如果出现瘙痒肿胀等不适症状,立即到医院就医,千万不能大意!

不要小瞧了海鲜小小的一根刺,有时命运就在一念之差,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记得转给身边爱吃海鲜的朋友,吃得开心,更要吃得健康平安!

审稿医生:刘文斌 | 北京航天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龙航,陈世玖.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7);1616-1618.

[2]何丹华,李其林,李湘君,等 . 皮肤及软组织非结核分枝 杆菌病研究进展 [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011,18(3):207-209.

[3]Tebruegge M,Curtis N.Mycobacterium marinum infection[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2011,719: 201-210.

[4]付凯飞,刘剑飞,王欲晓,吴成林,钦可为,周丽君.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E-J Transl Med) 2017,4( 10)

[5]Huang KC,Weng HH,Yang TY,et al. Distribution of fatal vibrio vulnificus necrotizing skin and soft-tissue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 Baltimore) ,2016,95( 5) : e2627

[6]Jackson JK,Murphree RL, Tamplin ML.Evidence that mortality from Vibrio vulnifi cus infection results from single strains among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in shellfish[ J] .J Clin Microbiol, 1997, 35( 8) :2098-2101.

【主创团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