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迈克尔·杰克逊之死来谈谈“牛奶”那些事

2021-07-28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於章杰 仁济麻醉科普 收录于话题#麻醉14#麻醉用药1#迈克尔·杰克逊1

此时此刻,孙女士正躺在手术台上,周围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尽管主刀医生反复向她保证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手术,不会有问题,但孙女士仍然紧张得浑身颤抖。

没关系,我给点牛奶,一会儿她就睡了。

牛奶?开什么玩笑!现在哪有心情喝这个。

正当她想举手抗议时

阵阵睡意袭来

眼皮也不由自主地耷拉下了

# VS#

此奶非彼奶,麻醉医生口中所说的“牛奶”,其实是一种外观酷似牛奶的乳白色麻醉药物,学名叫丙泊酚(又称异丙酚),欧美国家俗称“失忆奶”(milk of amnesia),只能通过静脉输注而无法饮用。

这个专业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还要追溯到2009年,据报道,美国著名的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因过量使用丙泊酚而不幸离世。

近些年,不少欧美、日韩明星也被曝出滥用此药。

那么“失忆奶”到底是治病的良药还是致命的毒品,是天使亦或是魔鬼呢?

1973

从1973年起,经历了漫长的研发,一位名叫约翰·格伦的英国化工协会研究员及其同事合成并改进出这一新型麻醉药物----“牛奶”。

在此之前发明的一些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物,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问题。而“牛奶”因其起效快,苏醒迅速,可消除手术期间不良记忆发挥遗忘的作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以及持续使用后无蓄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麻醉、重症、急诊等领域:其用量占静脉麻醉药物的50%,占所有麻醉药物总量的近34%。绝大多数接受全麻的病人,血液里都曾有“牛奶”流淌过。

由于该药在麻醉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2018年其发明者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医学奖(2011年屠呦呦曾获此奖)。

对于需要气管插管并接受长时间呼吸机治疗的新冠病人,由于清醒状态过于痛苦,2021年3月美国FDA紧急授权该药物的应用。

尽管“牛奶”有着种种优点,且在国内有着每年近亿支的使用量,但并不表示该药物可以由随便什么人任意使用:该药属于国家管制的高危麻醉药品,不但医院外买不到,即使在院内,也只有麻醉或重症监护等有限科室接受专业训练的医生才能使用!

“牛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过量可抑制呼吸,抑制心脏搏动,导致心律失常,明显降低血压。

如使用者缺乏经验或密切观察则有致命风险!

回到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亡案件中,从专业角度来看,被判过失杀人罪的私人医生莫里犯了多个严重错误:

■ 缺乏使用该药的经验和资质;

■ 在使用“牛奶”的同时再给予其他类的镇静催眠药物,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风险增加;

■ 使用“牛奶”后缺乏必要的生命监测设备;

■ 使用“牛奶”后离开了病人,使病人失去监管;

■ 发现病人没有呼吸后,缺乏对病情准确地判断和抢救经验。

而麻醉医生在手术中对每位病人实施全麻期间使用“牛奶”情况则完全不同:

#1

■他们对该药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合格的处方资质;

#2

■每位病人手术期间身边至少有一位麻醉医生全程看护,不会擅离职守;

#3

■ 麻醉医生通过了解每位病人的体重、年龄、性别、合并症和手术进程等情况来设置和调整“牛奶”的剂量,他们还有专业的电子输注设备来精确给药;

#4

■ 麻醉医生通过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麻醉深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配备灵敏的报警系统,将不当用药、过量用药的概率降至最低;

#5

■ 如出现“牛奶”相关并发症,比如呼吸抑制和严重低血压,也不用过分担心:麻醉医生可以通过给病人吸氧,抬起病人下颌,放置各种通气装置,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等多样化手段和技术及时处理纠正,将风险降至最低。

“牛奶”

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问题:

比如注射时部分病人会感到一过性疼痛,我们称之为“注射痛”,这和“牛奶”的制剂类型、注射部位,注射速度等有关。

针对这一现象,麻醉医生也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良剂型、缓慢给药、稀释后给药,选择稍粗的静脉注射、或在使用“牛奶”前给予预防性镇痛药物等等。

另外,“牛奶”中含有适合细菌生长的甘油、磷脂和豆油成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病人感染,引起发烧、败血症等严重症状,而麻醉医生、护士在抽取药物及注射药期间会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于打开未用尽的“牛奶”在超出规定时间后也会做废弃处理。

当然,“牛奶”也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大剂量超长时间的注射会诱发“牛奶”输注综合症,引起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严重可至死亡。

所以,对于需要长时间镇静的病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会严格计算和控制“牛奶”用量,必要时使用其他替代药物。

使用“牛奶”后许多病人会有美梦、愉悦或欣快的体验感,这是该类药物特定的优点。

但正因为这一特点,某些非专业人士听信谣言,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该药物,将其应用于娱乐、解除焦虑、解除失眠的目的,而忽视了私自用药可能引发药物滥用、药物依赖等问题,最终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对于“牛奶”等毒麻药品,国家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销毁流程,麻醉医生在使用麻药时必须严格地掌握适应症。

在黑市中私自提供和购买非法的麻醉药品都是触犯法律的!

总之,“牛奶”像其他麻醉药品一样,只有掌握在合格的麻醉医生手里,权衡其利弊,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才能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安全、舒适的体验!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健康科普项目

(项目编号:21DZ2315300)

原标题:《从迈克尔·杰克逊之死来谈谈“牛奶”那些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