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冲浪是如何冲进奥运会的?
冲浪,这项近年在我国民间火爆的运动从今年开始正式进入了奥运会。作为一项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运动,冲浪的竞技似乎不仅要考虑到人的技术,还有不少天时地利的成分。今天下午的千叶钓崎海岸提前迎来冲浪项目的决赛,诞生了第一枚(实际是男女项目各一枚)冲浪项目奥运金牌。让我们一起了解奥运冲浪的评判机制,以及这项运动走入主流的文化历程。
——编者按
由于热带风暴尼伯特的影响,原定于明天上午举行的男女冲浪短板决赛在今天下午提前举行。男子决赛在来自巴西的伊塔洛·费雷拉(Italo Ferreira)和来自日本的五十岚之间展开,最终费雷拉在第一浪就折损冲浪板的情况下,以15.14:6.60的悬殊差距击败五十岚,问鼎首届奥运冲浪冠军。而在女子组的争夺中,四届世锦赛冠军美国选手卡丽莎·摩尔(Carissa Moore)以14.93:8.46的比分击败了来自南非的黑马比安卡·布滕达格(Bianca Buitendag),夺得桂冠。
来自巴西的新晋奥运冠军伊塔洛·费利拿(Italo Ferreira)在钓崎海岸练习。©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在当时被媒体誉为“科技奥运”,从全球一体的卫星电视转播到飞腾的东海道新干线,从二战废墟中建立起的东京在世界面前展现了日本战后的全新面貌。57年后,在新冠疫情的危机下,古老的奥运圣火几经波折再一次来到东京,这次还有一些新鲜的血液参与其中。
作为东京奥运会新增加的五个项目之一,冲浪于2016年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加入了奥运大家庭的行列。在千叶县的海岸,来自世界各地的冲浪好手踏上浪尖,以自己的本领去对抗多变的风向与潮汐的涨落,争夺着那份奥运五环下的荣光。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Antoine Colin结合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与相扑元素,为东京奥运会的冲浪比赛制作了一部别有韵味的宣传片。
钓崎海岸的浪花中有何看点
本届奥运会的冲浪比赛将在距离东京大约100公里的钓崎海岸(Shidashita Beach,有时又称为鹤崎海岸,Tsurigasaki Beach)举办。这里隶属于千叶县,位于九十九里浜的南端。熟悉日本流行乐的朋友一定会记得Mi-Ke组合演唱的那首《想い出の九十九里浜》,歌中所唱的那片记忆中“夕阳在哭泣”的海岸便是九十九里滨。
相比日本其他沿海地区的复杂地形,九十九里浜的海岸线却是少见的绵长。这里的海滩笔直地延伸着,鲜少有岩礁,是理想的海水浴场,也是冲浪、帆船等水上运动爱好者的夏日乐园。每年夏天,这里都会举办花火大会,留下无数身着浴衣的少男少女的青春情动。而在今年,奥运冲浪选手为这片海岸带来不一样的荷尔蒙。
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钓崎海滩,是知名的冲浪胜地。
本届奥运会的冲浪比赛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40名选手入围,他们将分别参加男女短板冲浪的竞争。除了来自东道主日本的选手自动入围之外,其他选手都是通过近两年的泛美运动会(Pan American Games)、ISA世界冲浪锦标赛(ISA World Surfing Games)和世界冲浪联盟(World Surf League)巡回赛作为准入赛晋级奥运会正赛的。
奥运会冲浪比赛的赛制与我们熟悉的足球世界杯十分相似:20名选手将通过分组赛选出16强,然后进行捉对厮杀的淘汰赛直至决出最后的冠军。在每组比赛中,比赛时间通常为3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每名运动员最多可以冲25个浪,其中两个最高分会被计入总分。由于海浪的不确定性,选手们得十分慎重地选择海浪才行。
来自美国夏威夷的选手约翰·弗洛伦斯在比拉博管浪大师赛中乘风破浪。
在比赛时,裁判团将坐在高处,俯瞰整片海域。评分通常基于五个维度的表现来综合评定:技术难度和投入程度、先进或创新的动作技巧、动作的多样性、动作组合和配合、力量感与张力。不同于跳水或是体操等打分项目,冲浪的花式动作没有固定的难度系数,裁判的评判会更基于综合的美感与完成度。
当一道浪快要倒塌时,通常会在最陡峭的位置形成一个“浪尖”。运动员会从浪尖进入他们选择的波浪。当两个或更多选手想要抓同一个浪时,每道浪的“通行权”由最接近浪尖或位置最高的运动员获得。
冲浪项目的大多数参赛选手来自于传统强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来自拉丁美洲沿海国家的巴西、秘鲁。由于公开水域的不确定性与打分项目天然的低容错率,这样的单败淘汰赛制可谓冷门的温床。在本届比赛中,男子项目夺冠大热门美国名将约翰·佛罗伦斯(John John Florence)已在第三轮早早出局。而来自巴西的前世界冠军加布里埃尔·梅迪纳(Gabriel Medina)则在一场异常激烈的半决赛角逐中以0.24分之差负于日本选手五十岚,无缘决赛。
在女子方面,美国的世界冠军卡丽莎·摩尔(Carissa Moore)一路凭借微弱优势惊险晋级决赛,而她最大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名将史蒂芬妮·吉尔摩(Stephanie Gilmore)则在第三轮提前出局。
源自波利尼西亚的海浪
在现代社会中,冲浪与阳光和沙滩常常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冲浪只是一种休闲度假的方式。但事实上,冲浪的历史比许多人意识到的要更为丰富与久远。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冲浪运动,主要起源于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在各种不同版本的记载中,古代的西非、秘鲁以及波利尼西亚都存在着关于使用冲浪板驾驭海浪的记载。但其中,最为详实且可考的记录来自于夏威夷群岛,而其中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对于当时的夏威夷原住民来说,冲浪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有着其重要的社会与宗教影响力。
在古夏威夷社会中,最长的冲浪板是为国王与统治阶级保留的。而下层阶级则必须使用较短的冲浪板。
作为一个相信多神论与泛灵论的社会体系,古夏威夷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一套被称为 “卡普”(kapu,一套基于灵魂纯净建立的禁忌法则)的规则约束,而冲浪则被视为一种向自然神祈祷献祭的宗教仪式。通常,夏威夷人会选择在树雕与庙宇旁进行冲浪仪式,在“卡胡纳”(kahuna,夏威夷神职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祈祷。在祭祀以外,冲浪者们会相互竞争并押注。他们驾驭着由相思木、面包树或是柳树制成的冲浪板,以最快的速度追赶着浪潮,并试图以此在族群中获取尊重、社会地位甚至是爱情的筹码。
与大多数现代冲浪板不同,当时所有冲浪板都是无鳍的,需要冲浪者用双手双脚来进行转向。
自18世纪起,众多欧洲探险者都在波利尼西亚群岛见识了冲浪这项运动。1777年,伟大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于大溪地航行时目睹了当地人冲浪的场景,他的航海医生威廉·安德森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不禁得出结论,这个人在当时感受到的,是最至高无上的乐趣。” 在19世纪,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在书中提及了这项运动,如梅尔维尔与马克·吐温。
上图:如今,夏威夷毛伊岛(Maui)冲浪的人们。©unsplash
下图:夏威夷欧胡岛(Oahu)北岸(North Shore)是世界顶级冲浪胜地,每年举办三场高水平的比赛,被称为冲浪的三重冠(Triple Crown of Surfing)。
尽管欧洲殖民者发现了这一新鲜的运动,但他们的到来更多地促进了冲浪文化的衰亡。一方面,由欧洲人和美国人引入的疾病使夏威夷本土人口锐减。在另一方面,由于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对夏威夷进行宗教殖民,许多夏威夷人不得不放弃先前的生活方式,开始去教堂礼拜并去学校上学。冲浪运动在夏威夷暂时失去了其强大的影响力,不过却从未完全消失。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冲浪比赛将在离法国本土千里之远的大溪地(法属波利尼西亚)举行。在某种意义上,冲浪回家了。
大溪地的Teahupoo有着最凶险的海浪,是世界著名的冲浪胜地。©surfline
伴着时代浪潮前行
随着夏威夷王国的倒台,夏威夷群岛被正式纳入了美国的领土。在20世纪初,当地原住民又一次回归了冲浪这项运动。夏威夷人杜克·卡哈纳莫库为冲浪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位“现代冲浪之父”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和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美国赢得了三枚游泳金牌。在奥运领奖台上,他向世界表达了冲浪项目加入奥运大家庭的愿景。在100多年后的东京,卡哈纳莫库终于如愿以偿。
尽管欧洲殖民者对19世纪夏威夷冲浪的衰落负有责任,但也正是他们在20世纪复兴了这项运动。1907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一篇杂志文章中将冲浪描述为“国王的运动”。这一描述被广为流传,激发美国人对冲浪的兴趣。同年,美国铁路大亨亨利·亨廷顿(Henry E. Huntington)聘请白人冲浪先驱乔治·弗里斯 (George Freeth) 前往南加州进行冲浪示范。从此之后,这项本属于夏威夷原住民的运动漂洋过海,在那片“蜂蜜与牛奶之地”生根发芽。
左图:《冲浪者》(Surfer)杂志的封面。
右图:海滩男孩专辑《冲浪旅途》(Surfin' Safari)的封面。
在三四十年代的加州,冲浪运动开始缓步发展,当地爱好者开始有组织地举办冲浪比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加速了冲浪在美国的发展 —— 在太平洋战场上,许多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军人爱上了冲浪这项运动,并在战后将其带回了家乡。
但是直到60年代,冲浪运动才真正进入流行文化中。在1959年的好莱坞电影《怀春玉女》(Gidget)中,少女透过青春性启蒙的视角,暧昧地望向冲浪少年。这样的场景,伴随着大量冲浪杂志与报纸的传播,深深地渗进了一代少男少女被海水浸湿的潜意识中。冲浪音乐的流行更是使得这项运动对于年轻人变得不可抗拒。每当人们听到海滩男孩(The Beach Boys)的歌声时,无法不对加州的阳光与海浪产生幻想。
美国加州,无疑是冲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亨廷顿海滩则是南加州的热门冲浪目的地。
与此同时,在六十年代,越南战争与民权运动正愈演愈烈。伴随着“垮掉的一代”与反文化潮流的涌现,年轻人们陷入了对于自我身份的迷惘。此时,冲浪与其象征的无忧无虑的精神成为了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最好逃避。一代“生育潮”(Baby Boomers)青年们将长大的烦恼暂时抛在脑后,投身至太平洋的浪花之中。
冲浪运动的发展同样伴随着技术的革新。50 年代初,杰克·奥尼尔(Jack O'Neill)发明了首款冲浪潜水服,它能够保护冲浪者免受加州寒冷海水的侵袭。而在1970年前后,市场上出现了更为短小轻薄的冲浪板,它的浮力更大且能够更轻便灵巧地在浪中转弯。在东京奥运会上,选手们便将使用这种短板来展开争夺。
现有市面上主要流行的冲浪板分为长板、短板、枪板与鱼板,而短板将成为本届奥运会的主角。
如今,冲浪这一几乎消失的传统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每年举办的Mavericks冲浪比赛与WSL世界巡回赛等知名比赛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在竞技以外,从北加州的半月湾到夏威夷的瓦胡岛,世界各地的海滩常年被无数冲浪客占据着。
海南的万宁日月湾、三亚后海、深圳西涌以及青岛老人石,综艺节目和互联网的加成,使得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冲浪。在冲浪俱乐部的教学下,零基础的小白也能够体验驾驭海浪的自由;而专业的冲浪者被困国内,也重新发现了国内的冲浪宝藏地。
无论男女老少,人们通过冲浪释放情绪、寻找自我,也不时结下深厚的友谊。全新的奥运金牌诞生,我们也期待着中国冲浪选手在世界赛场绽放异彩的那一天。
原标题:《首金诞生!冲浪是如何冲进奥运会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