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来“东方红一号”还有个孪生兄弟!
原创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收录于话题#打卡科技老物件4个
◎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视频制作:代小佩 周维海 陆越
前不久,有网友问:
我们的空间站机械臂
能把“东方红一号”抓回地球吗?
实际上
这一操作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很高
卫星回收后的处理也是个大问题
“东方红一号”卫星
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受“东方红一号”
可以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展示中心
看看“东方红一号”的孪生兄弟
这可不是模型
它是“东方红一号”的备份星
按“东方红一号”1:1比例制造
兄弟俩的外观、体重、大小、材质一模一样
“东方红一号”的备份星 。(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为什么科学家要同时造两个一样的卫星?
以防万一
如果先导星发生意外
备份星就得接替先导星继续工作
“嫦娥二号”就曾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
镶有毛主席像章的《东方红》乐音装置
但是
把“东方红一号”接回家的心情完全能理解
毕竟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
毛主席郑重宣布: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中央拨专款支持
还在中科院专门成立581组
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
卫星研制是秘密任务
代号为“581”
科研人员组装“东方红一号”卫星
但当时的科技资源实在太有限
于是
赵九章就率团去苏联考察卫星工作
这次考察让科学家们深刻感受到
中国并没有发射人造卫星的条件
加上遇到经济困难
卫星发射不得不推迟
1965年
卫星发射计划重启
原任务代号“581”改为“651”
航天科研人员在描图
由谁担任卫星总体设计部的领导呢?
钱学森的目光锁定在
年仅37岁的孙家栋身上
孙家栋挑起大梁,选出18个人
建立起一支卫星总体设计队伍
这就是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航天十八勇士”
年轻时的孙家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当时,造卫星的条件很简陋
没有低温实验室
就借用海军冷库
没有先进计算工具
就用手摇计算机
历尽千辛万苦
“东方红一号”终于研制成功
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塔架上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
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人们喜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过头顶
此后
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建空间站
陆续成为现实
这一切
“东方红一号”始终在见证
到现在
这颗卫星已在太空漫游了51年
我们相信
不管它身处哪片天空
不管它是否回归地球
它的功勋,我们永志不忘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纪念日
被定为“中国航天日”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原标题:《原来“东方红一号”还有个孪生兄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