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小学零起点教育”两年:无须提前学拼音,仍有家长焦虑
上海小学实施“零起点”教育两年来,效果到底如何?家长能否坦然接受,不再送幼儿园的孩子去学英语、学拼音?
从2013年9月的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全面实施“新生零起点”教学,代替“分数唯一”的“等第制”评价同时在全市铺开,上海市教委将此改革合并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这意味着小学一年级新生不必在入学前学习英语、拼音、识字等内容。上海市教委当时还回应社会上的质疑称,拼音、识字成为小学一、二年级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小学不教拼音,而是放在具体语境中教。
两年过去了,2015年3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明确显示:“零起点”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新学期开学不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015年9月17日采访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长宁区适存小学、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普陀区武宁路小学、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等上海八所知名小学的校长,体验“零起点”教学。
在这八所小学的校长看来,比起小一新生,更焦虑的是他们的家长——他们有的还是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拼音、识字、算术等内容,有的则对孩子“空白”进入小学赶到忧虑,不知孩子能否跟得上进度。
校长们认为,这些家长的焦虑是缘于对真实情况不了解,而道听途说更增加了焦虑感。因此,学校加强家校互动,和家长多沟通,请家长来学校,能有效消融家长和社会对 “零起点”的误读。
此外,很多家长向澎湃新闻记者提起一些公司或个人开办的微信教育公号,不停宣扬幼升小必识600字、牛校幼升小试题等内容,让他们有了更多紧迫感。
小学“零起点”教育要消除更多家长的焦虑,还需要在政府加大宣传、各小学认真执行、加强赢利式教育机构自律等多方面下功夫。
2015年9月11日,上海一小学,下课时间还没到,家长在窗外等待学生。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读小学还要不要"收骨头"
9月17日上午9点多,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Coco上完35分钟的英语课后,没有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做课间操,而是与其他一年级同学,在学校准备的一年级活动区开始玩耍,跳绳、滑滑梯……
这是上海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育实施中的一个缩影。
8年前,为了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小学一年级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2013年9月,上海市小学“零起点”教育启动,希望逐步深化“学习准备期”的实践,尊重孩子的差异,让他们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而此前,“读小学了,要收骨头了”这句上海坊间名言一直被广大家长所认可。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认为, 如果小学的开端就伴随着惶恐和难受,孩子该如何安心和自信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变化呢?所以,上海理工大学附小取消了暑期学前教育,设计了“精彩入学日”活动,让孩子们安心快乐地体验规则。整个活动在家长的陪伴下,由孩子们开展“班级活动和校园寻访”。
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校长郑小燕认为,对小学生活的体验与适应,是所有孩子都要面对的“零起点”。这一阶段,孩子的习惯,兴趣,情感的发展要比知识更重要。
郑小燕希望小一生适应课堂始于学会倾听。据教师观察,初入学的孩子度过几天陌生期之后,最大的一个现象是只顾抢着说,唯恐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当别人发表意见时甚至老师讲话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
“用心听的习惯将极大影响孩子的后续学习。”郑小燕表示,学校重点关注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比如,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作出积极的反应。或者运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训练学生用“说停,就停”小口令进行注意力调节,有意识地进行倾听完整句子的训练。通过一个月左右耐心的教学活动,大部分小朋友能初步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长宁区适存小学校长胡蓉认为,以前教师最在意的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学得怎样,而现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成为准备期的核心。“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都不相同,学校要关注个体的差异,要允许能力强弱的存在”。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则提倡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上外双语副校长龚鸣表示,表扬信、激励章、阳光短信,都是及时评价的有效形式。至于延迟评价,是因为学校调查发现,小学段过早地以纸笔考试评价孩子知识学习结果造成了新生家长的普遍焦虑。因此,在小学第一学期,学校减少书面作业,取消期中期末考核,给予零起点的孩子成长空间与自信。
入学前还要不要学拼音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经常被家长问到学拼音的话题:入学前没学过拼音怎么办?汉语拼音学多久?
除了对家长进行解释,上理工附小开设了主题讲座《慢慢来,孩子们都很好》,告诉家长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不用情绪去控制孩子。
在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那些对汉语拼音学习充满了担心的家长,则被邀请进入课堂听课,观察孩子学习拼音的过程。
七宝实验小学校长王瑾表示,家长通过走进课堂,不但对学校教学有更多地理解,同时也观察到了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逐步懂得了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方式,“家长们真正从“零起点”的彷徨中走了出来,也更支持学校教育”。
王瑾认为,不能盲目地面对“零起点”,而是要化“纳入”为“融入”。根据课程标准,一年级第一学期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拼读简单的音节,在教师指导下拼读三拼音音节;能尝试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据此,七宝实验小学两年前将汉语拼音的学习按教材“入学准备、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分为渗透、强化和巩固三个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扎扎实实经历学习过程,“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
两年来,这一拼音“三步走”方法成为了家长的“好帮手”。一位一年级家长表示:“孩子从没学过拼音,刚开始几天完全找不到拼读的感觉,回家后,我们根据老师每天发在班级群里的拼音学习方法继续指导他,小家伙很快找到了拼读的技巧。而且我还能看出他非常有成就感,这种喜悦,非零起点的小朋友也许很难体会”。
把家长请进学校消除焦虑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上述上海八所小学的校长们发现,比起孩子最初入学的不适应,家长的焦虑更为突出。
上海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蒯峰梅表示:“许多家长的焦虑源于对学校教育的不了解。我们坚持‘读懂每一个’,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老师们设计私人订制版互动攻略,让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家长们的恐慌与焦虑慢慢消除,他们会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让成长自然而然地每天发生。”
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校长王瑾则幽默地把家长需求分为不同的类型,对关心孩子在学校吃什么,吃得好不好、能不能吃饱的家长,设立了“温饱型家长访问团”一周一次把校园向家长们开放;对于关心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家长,设立了“质疑型家长访问团”,每周一次让他们随堂听课。“我们希望减缓并消除家长的焦灼情绪”。
在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看来,如今班级家长群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家长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加进来,40人的班级群成了240多人的大群,教师很难有精力回答家长的每一个问题,而且家长之间许多交流,也很容易加剧焦虑。”目前,武宁路小学启用了一个专门的校园APP,在其中,教师和家长能够点对点的沟通,但家长之间无法直接交流。
2015年3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明确显示:“零起点”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介绍, 2015年1月起,上海教委基于“零起点”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16余万名、逾900所学校的小一生家长进行了全样本调研,调查结果显示:97%孩子睡眠超8小时;超过半数以上家长认为“孩子能适应学校生活”,并有较高学习兴趣,同时对学习压力的感受表示适度;逾八成半家长认为学生感觉上学是“很快乐”的,并能在上课时较好地集中注意力。
不过,不少家长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虽然知道“零起点”教育,但一些教育类的微信公号加重了他们的焦虑:“身边有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的都在看这些公号,很多人都按公号说的去做,我不做能行吗?”
一名家长出示的一个专注于上海幼升小教育的微信公号显示,其内容不仅包括介绍上学学区房、重点学校,还有不少类似“幼升小必识600字”、“历届盛大花园小学面试真题分享”、“沪上十大少儿英语机构点评”、“中班家长的心历路程”等文章,其中不少宣扬不从幼儿园努力学起上不了好的小学等思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