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借书读时,有时不经意会发现书籍的扉页上印有“某某先生捐赠”的字样,但很少人会去探究捐赠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关于这些书还是捐书的人。
其实捐书的缘由有很多种,或是书籍过多无处安放,或是书的主人逝去,或是藏书者割爱,或是出版商的爱心奉送。而捐赠的书目也有某种讲究,有人图省事全部捐赠,有人专挑珍贵的古籍善本捐赠,有人用心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捐赠。对于书籍的接受者,尤其是正规的图书馆来说,收到善本和珍本往往是如获至宝,而大规模的捐赠,则要费一番周折编目上架。不过无论如何,私人的藏品被拿出来分享,受益的都是读者。
下面就是两则新近的捐书故事。
现已年逾八十的美籍华裔刘冰先生在美国加州华人圈中因创办、经营长青书局被很多人知晓。长青书局曾在十几年间成为全美最大的华文书店,他们不仅销售中文图书,还曾出版帮助华人在美国生存的系列指导手册。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刘冰捐赠了许多有价值的藏书给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美国的图书馆之所以愿意同他合作,因为他从小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培养了对图书和文化的热爱,所以对图书的了解和好坏的分辨比一般书商强很多,他懂得哪些书适合捐赠。
同时作为一个“只收不卖”的收藏家,如果宝物有合适的去处,他会毫不吝惜免费赠送。刘冰曾将一幅父亲留给他的于右任手书《千字文》,赠送给陕西省博物馆, 还将一本写有蒋介石题字的《神童诗》捐赠给了浙江奉化。当时蒋介石希望其孙多读些中国古籍,故以自己珍藏几十年的《神童诗》相赠,而其孙又将之送与了刘冰之弟,后又辗转交由刘冰保管。
今年夏天,刘冰专程从美国来到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捐赠了乾隆年仿澄心堂纸、影印版的唐刻《金刚经》、元刻《金刚经》和宋刻《孝经》等古籍图书。
澄心堂纸本是“李后主订制之高贵泥金彩色粉腊纸,收藏于澄心堂也”,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绘有金色图绘、表面彩色的无光铜版纸。据《辞源》所述,“细薄光滑,为人所贵重。”据说欧阳修起草《五代史》时,用的也是澄心堂纸。
乾隆年仿澄心堂纸。据刘冰介绍,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虽然沿用到宋代及以后,但在宫中澄心堂纸已不复存在。著名金石书画家潘德熙曾在他的《文房四宝》(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中讲到澄心堂纸在当时造价实际上要比锦缎高得多,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里曾仿制过多种前代名笺,这也是这张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的来历。刘冰此次将这张珍贵的纸捐赠给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亦有希望研究院保存和研究之义。
唐刻《金刚经》和元刻《金刚经》原本现分别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台湾中央图书馆。在刘冰看来,这两个刻本在中国古代出版史和印刷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前者是现在中国所发现刻有年代最早的印刷品,后者是朱、墨两色套印,其印刷技术可作为研究印刷史的参考。于是刘冰用早年在台湾出版教材获得的收益来影印这两本古籍,他的印刷理念是如果版本很好,那就要尽量保持原版的面貌。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老师表示,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刘冰所印元刻《金刚经》这样的函套了,这门手艺基本已经失传。
影印元刻《金刚经》函套。而在今年秋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也将收到一批赠书,是已故波士顿大学著名哲学教授Stanley Rosen的藏书。原本Rosen教授的女儿计划将父亲2000多册藏书捐赠给波士顿等大学,但他们都以无处放置为由拒绝了。正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白彤东教授是Rosen教授的学生,所以这批藏书才有机会飘洋过海,落户到复旦大学。
在刚刚收到捐赠消息时,白彤东在他的朋友圈发出“诚征费城-纽约附近的爱哲学、会开车、有力气的志愿者,我的老师Stanley Rosen的家人决定把他的2000本藏书捐献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需一位志愿者,租一辆Van或者U-Haul,把40个书箱子装上车,从费城开到纽约,办理海运的手续”的帖子,后来复旦大学物理系86级校友王健带着自己的儿子义务帮忙把书运回复旦,目前装满书的箱子已经抵达上海洋山码头,正待清关。
志愿者在Stanley Rosen生前的书房将图书装箱。白彤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Rosen教授当年从波士顿搬家到费城时,已卖掉了一千余本书,他的朋友碰巧买到了几本,并称Rosen教授卖掉的有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优秀著作,以及很多人送给他的书,“那么剩下的2000多本书应该会是很经典的书,马上就能看到什么书剩下了,会很有意思。”
等到图书全部送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资料室会对这些图书进行编目,并会作为“Stanley Rosen捐赠图书”一个专门的单元上架。Rosen教授研究的领域涉及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并且在深入研究分析哲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所以他在哲学研究领域的视野非常开阔,正因为这样,白彤东认为Rosen教授晚年留在自己身边的书目会比较有参考价值,加上他会在书的扉页记录笔记,会让这批书给复旦师生带来更多益处。
Stanley Rosen教授生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