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触摸鲜活的中国社会,22位老外在中国的“家”与“缘分”
22个外国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肤色,带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当中有在上海当养护院院长的拉脱维亚人;有在云南读书的俄国大学生;有用摩托丈量中国的葡萄牙人;有热爱京剧的瑞士人;也有说自己有个中国胃的西班牙人……
来自法国,现定居于厦门的梅洛(Melody Pace)将他们的故事集结成册《我在中国挺好的: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该书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梅洛也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梅洛出生于1988年,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2021年,是梅洛在中国居住的第12年,这些年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在南京、苏州、上海、厦门定居生活。
中国读者对这本书感兴趣,可能会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我们的。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很多现象,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无感,外国人为我们提供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而外国读者也想知道,他们的同胞在中国过得怎么样?中国人好相处吗?国际上五花八门对中国情况的反映属实吗?
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尤其是当前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国际上出现很多失实的报道,造成了部分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此时,特别需要有客观公正的眼睛和嘴巴为中国发声。这正是梅洛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和背景,“我希望通过多位不同身份的外国人的亲身经历,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反映出来,一方面,客观地还原出中国当下新鲜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碰撞,发现中国特色、和中国的美好生活。”梅洛说。
梅洛
“我和中国很有缘分”
“我从小就对中国很感兴趣。”梅洛说。在她五岁的时候,从父亲口中知晓了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从此产生了对于中国的好奇;高中时期,排除种种困难,她开始正式学习中文。因为喜欢画画,汉字对她来说有着艺术品般的吸引力。16岁时,她第一次有了前往中国的机会,参加了高中的交流项目,在上海生活了两个星期,收获了“上海家庭”的关爱。这使她更坚定了对于中国的热爱,回到法国后,开始“拼命学中文”。
得益于在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学习,她的中文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也开始经常往返于中法两地,“一有机会就会去中国”。19岁时,她担任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法语外教,后来也曾在苏州大学留学。在梅洛眼中,这都是她与中国“缘分”的体现。“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梅洛说。虽然父母在法国让她有点不舍,但热爱使她还是选择定居在了“第二个家”,更在这里遇到了中国爱人。
“大熊猫”是她对中国认知的开始,而“大熊猫奶妈”也是她在书中叙述的特别经历。2019年,她通过选拔,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一起,体验大熊猫饲养员的生活。他们接受了培训,在成都大熊猫培育基地进行实习。这对于梅洛来说是梦想的成真。“我也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能够多去分享这次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多关注到动物保护这个话题。”
书中故事主角的生活片段
故事中的老外们在中国的生活留影
“像我这么爱中国的人肯定不只我一个”
作为本书的主编,梅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她将这些人们联系起来,并收集、记录他们的经历。开始写这本书,也是源于梅洛对于中文写作的兴趣。她经常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与中国家人相处的小故事。2020年初,她因为疫情无法回到中国,便开始思考写一些文章。一开始,她并不是特别清晰要写什么,只想分享对中国的爱。后来她意识到,“像我这么爱中国的人肯定不只我一个,找到其他人分享我们与中国的故事和经历,不是更有意思么?”
于是,她联络了其他21位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记录他们与中国的故事。这些人中,有她亲近的朋友与同学,也有她原先不认识,通过网络上寻找到的外国朋友。
来自拉脱维亚的阿娜西在中国16年了,现在是上海海阳九峰养护院院长。阿娜西的父母分别是俄罗斯人和拉脱维那人,家庭混合了很多欧洲不同血统。高中毕业后,阿娜西决定选择汉学,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因为她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过文化的国家,她想要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本计划来华读书一年后就返回自己的国家,但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期间她就迷上了这片土地。阿娜西告诉梅洛:“如果回国,我只能回忆我在中国的过去,触摸现代的中国应该留在当地体验和研究。”阿娜西在复旦大学顺利读完法律本科和硕士后,就留在了上海工作。
海阳九峰养护院是一家位于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养老机构——阿娜西是中国第一个“洋院长”。“我们照顾220多位老人,大多数老人是80岁以上的,有50多位老人已经超过了90岁,目前年纪最长的是一位99岁的阿婆。”阿娜西团队的目标就是让他们享受晚年生活,经常组织做手工、唱歌、康复运动等活动。最让阿娜西感到骄傲和高兴的是,“每次有人来参观养护院,都说这里不像养老院,老人们都过得很开心。”
“我的目标是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希望以后有机会参与养老政策的完善等工作,做养老专家,也希望有机会到国际组织做相关的工作。我目前已经跟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了合作。”阿娜西说。
《我在中国都挺好》中的每位主人公都如同阿娜西一样,在中国有着生动的人生故事。而在他们的故事中,大部分人都提到了“缘分”这个词,描述中国的时候也会说到“家”。这让梅洛深有同感。“很多人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国家反而会不习惯。”便捷、安全是他们对中国的共识。他们每个人又都是独特的,都有特别喜欢的中国的事物,有些喜欢中国菜,有些喜欢中文,有些喜欢中国功夫……在挖掘故事的过程中,总会有梅洛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
阿娜西是养护院里的第一位洋院长
“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梅洛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想要让中国人了解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让他们知道,有很多外国人特别喜欢中国;第二是想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她也希望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或法文,传播到国外。
“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外国人不够了解中国。”包括在梅洛的家乡法国,以前人们没有了解中国的渠道,而现在渠道多了,信息却鱼龙混杂,各种声音真假难辨。梅洛认为眼见为实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到中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梅洛也有一些朋友会在Instagram、Facebook拍视频展示中国的情况,她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现在的情况比我刚来中国时好很多。”梅洛说。当时在法国,学中文的人不多,提供中文教学的学校也很少。因此,在学中文的过程中,她还一度听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而现在,在法国学中文变得容易,很多法国小朋友也在学中文。“这让我真的很开心。”梅洛感觉自己就像“一座桥”,乐于沟通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她想继续做这座“文化的桥”,让两端的人们更多了解彼此。
梅洛希望,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都会喜欢这本书。的确,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会好奇外国人是如何看中国的。“旁观者”的视角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自己国家的很多现象;而外国人也会想知道,同胞在中国过得如何?国际上五花八门对中国情况的反映属实吗?这本内容生动、观点客观的书,无疑能够带给人们启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