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剧电影《红军故事》首映:京剧为媒,传承信仰
7月26日,京剧电影《红军故事》首映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片制片人李晋云、导演萧峰、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演员代表张小清、李博、赵辉辉、王珺等悉数来到现场,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谭孝曾等参会嘉宾、专家学者们一道交流互动,评析解读片中京剧元素的创新独特之处和历史、现实意义。
《红军故事》由国家京剧院、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峨嵋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电影将历史上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三个著名的故事共冶一炉,集中展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守革命信仰的崇高精神。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之际,该片的推出对于赓续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演绎国粹经典,无疑都具有时代意义。
《红军故事》主演合影
四年舞台打磨 “国粹不同流派带来银幕全新感受”
《红军故事》全片分为三个板块:《半截皮带》讲述的是茫茫草地中的红军班断粮断炊多日,老班长刘红根用儿子牺牲时留下的唯一遗物——皮带,作为全班充饥的食粮,留下的小半截皮带承载着红军战士走出草地的希望;《半条棉被》讲述的是三名红军女战士来到罗霄山脉下的沙洲村徐解秀家借宿,看到她家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将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半条留给徐解秀;《军需处长》是根据1983年3月27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刊载的李本深同志作品《丰碑》改编,讲述红军过雪山时,军需处长火雁把自己的口粮、身上的棉衣都让给了战友,牺牲时身体变成一尊冰雪的雕像……
《红军故事》海报
回首往昔,早在2018年,京剧《红军故事》就曾作为国家京剧院重点剧目被搬上舞台,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的范本,此次京剧电影《红军故事》登上大银幕,首映后即收获众多好评。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老旦演员袁慧琴此次也是《半条棉被》故事中徐解秀扮演者,她在现场介绍说,今年正好是建党百年,这个时候把《红军故事》奉献给广大的观众,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风格就是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我们的宗旨。这出戏里筹备时,我们就考虑到将不同的行当,不同的流派融汇其间,老生、花脸、花旦。《半条棉被》中三位女演员周婧是‘程派’(程砚秋),郭霄偏‘梅派’(梅兰芳),郭凡嘉是‘王派’(王瑶卿)。通过派别也把人物的性格划分出来,程派沉稳,梅派大气,王派硬朗,通过她们的表演把京剧唱念做舞艺术地表达出来。”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半条棉被》徐解秀的扮演者袁慧琴
演员张小清是片中老年周国才的扮演者,也是该戏电影版的副导演。他发言道,“从2018年到2021年,这个戏在舞台上打磨了四年,我想到了当初在京剧院八楼整整60天排练的日日夜夜。大家今天在大银幕上看到我们的表演,作为萧峰导演的助手,我在监视器前提前看到了每个演员的表演,会对他们提出一些镜头前的建议,以同舞台上的表演有所区别,电影观众都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串场人、老年周国才的扮演者张小清
京剧电影承上启下 “折子戏组合呈现新面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认为该片具有四大意义,“京剧艺术在党建百年的新时代没有缺席,起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艺术功能;整台演出具有国家气象,代表了国家水准;为京剧传统折子戏,在新时代里面,表现现代生活,做出了重要阐述;在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上,做出了探索。”他回忆说,“在京剧电影史上我们有过《野猪林》《杨门女将》,都是国家京剧院的王牌和名片。而今京剧电影《红军故事》以一种折子戏组合的新面貌,呈现在新时代的观众面前。”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认为,很多戏曲包括京剧的影视化呈现,过往有两大难关不容易解决,“话剧是散文,戏剧是诗。戏剧重在意境,首先它的唱,其次是说与做怎么表现。1963年,京剧《八一起义》有人说是话剧加唱,包括过去八个样板戏在这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历史贡献。”在他看来,电影《红军故事》故事简单集中而又纯粹,“一上来就是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很快进入高潮唱腔。演员的表演跟背景是互补性的关系,背景的实化,台词的实化,包括京剧最主要的特点唱念做打都出来了。”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评价道:“中国电影人一开始就把镜头对准了戏剧舞台,只是那时候无声电影不能再现它的唱腔,现在则可以完全原汁原味地再现,京剧的独特的魅力通过影像被强化。作为一部京剧电影,到底是戏曲为主,还是影像为主?此次导演在做了非常好地控制,既提供了非常多的视点,包括外景,特技,数字技术,蒙太奇。也保持了京剧唱腔的优美,特别是《半条棉被》中四位女演员的京剧四重唱堪称完美,特别感人。”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红军故事》把京剧艺术程式化,假定性的美学,跟电影艺术时空自由性以及场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现在是融媒体时代,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化。京剧艺术如何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何不断地进行跨媒介叙事,过往八个样板戏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在电影化这方面,八个样板戏做的还不够,而是偏舞台表演的纪录纪实。此次把‘舞台’搬到了草原上,以大地为艺术载体,真正做到了两种艺术的高度融合。”
《红军故事》专家研讨会合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