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喜欢《像素大战》,因为当年曾通宵打小霸王
《三体》里有种武器叫“二向箔”,大致就是把一个三维空间二维化。
在看电影《像素大战》(Pixels)时,我恨不得朝着银幕扔出一块二向箔,让电影里那些过于立体的游戏形象打回原形,否则这电影不如叫“乐高大战”得了。
《像素大战》剧照其实本人还是蛮喜欢《像素大战》的,尽管这部电影不够“像素”。事实上,我也能理解为何许多人说它难看,在IMDB上,该片得分只有5.6,在几个有关年度烂片榜上也算是“名列前茅”。
这部电影的缺陷是相当明显的:文戏不足,笑点尤其是语言类笑点牵强、老套,无厘头过度,以及戏剧冲突张力有限。
但这年头,但凡有个“情怀”二字,总能打到某些人的心里。《像素大战》于我便是如此。年初,我参加了IMAX的新片推介会,第一次看到了《像素大战》的预告片,就把它列入2015必看片单中,甚至我还把它列在《速度与激情7》《终结者5》之前,勾起我观影兴趣的便是其创意(虽然从完成度上说没有令我满意)。
查资料得知,电影《像素大战》源自同名短片,2010年法国工程师帕特里克·让(Patrick Jean)把不到3分钟的短片上传到Youtube上,很短时间内就有了超过百万的点击量。
2010年,帕特里克·让制作的短片电影《像素大战》剧照
短片里已经包含了现在电影中的基本故事元素,即“吃豆人”、“太空入侵者”以及“大金刚”等上世纪80年代8BIT电玩游戏的超级明星入侵纽约城,最后把地球变成一个大像素的故事。
所谓8BIT以及像素风格,指的是计算机进行单次运作时所能演算的二进制位数。原本只是受制于当时科技发展的简陋,可是现在却成为一种独特的复古风尚。CineFix推出的一系列用80年代像素游戏风格重新演绎的著名电影,本人理想的像素大战电影便是全像素的,只是如果成片果真是如此影像,观众群可能只能锐减到“谢耳朵”等人了。
影片设置的故事原点是1982年,当时正是Arcade街机风行世界的年代。对于成长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80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童年娱乐里自然也不会少了这些电子游戏。
当然,许多80后当年玩的红白机肯定不会是原版的任天堂,而是“山寨”的小霸王,99合1,999合1,9999合1,记得小时家里买的二手小霸王不能存档,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通宵打通关了小蜜蜂2、小蜜蜂3、小蜜蜂4,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关卡应该没有什么实质差异吧。
正因此,当我看着银幕上的那些熟悉的“小伙伴”,曾经的热血再次上涌,所以本人对于本片的评价必然是不客观的。理智的说,本片适合那些对于街机、红白机时代小游戏有着深刻记忆的人,非玩家或没有经历过8BIT时代的人,基本都不太能把电影看下去,因为电影本身碎嘴子太多。如果纯从游戏形象角度来说,本片的故事完整性可能还不如《无敌破坏王》,这个差别在于《无敌破坏王》里出场游戏形象本身就具备RPG(角色扮演游戏)的特点,因此它们从一开始就有着人物性格,而《像素大战》里的小蜜蜂、吃豆人更多只是一个游戏符号,从游戏时代开始它们就只不过是玩家闯过每一关需要保护或需要消灭的对象,换言之,它们更多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工具。
原本我就知道“魂斗罗”里有“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变30条命的代码,照《像素大战》里的说法,“吃豆人”、“小蜜蜂”等也是有的。可惜,复刻到苹果、安卓手机上的这些8BIT游戏却赤裸裸变成了内购加命,或内购加游戏次数(还真把玩家的手机当街机了)。另外,影片开始阶段,童年时期的Eddie和Brenner在游戏大会上对战过程中,显示的游戏最高分确有其事。现实中,“吃豆人”的最高分为满分3333360分,由资深玩家比利·米切尔(Billy Mitchell)率先达成,片中的Sam也达到了满分。Eddie在“大金刚”里的得分为1068100分,比现实中的纪录高出100分。Ludlow最擅长的“大蜈蚣”,他的得分为16389548分,比现实中世界上最高分高出1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