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之间是“清白”的吗?

刘云军
2015-09-22 08:48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不久前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举办第二届西王母文化庙会,庆祝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平凹等9位知名文化人士身着汉服参加典礼,以祭祀古代帝王三叩九拜之礼的最高礼节为原型,用周礼仪式进行祭拜。

诞辰庙会如此兴师动众,这位“西王母”是何方神圣?其实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王母娘娘”,但从“西王母”到“王母娘娘”,中间还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早期的“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也没有关系,之所以后来成了“一对”,要归功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撮合”。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之间是“清白”的吗?(图片来自网络)

“豹尾、虎齿”的半人半兽

西王母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地位崇高的女仙领袖。早在先秦时期,西王母的名字已经屡屡出现在许多典籍中,如《山海经》、《尔雅》、《庄子》、《穆天子传》等等,算得上是一个资格很老的神,资历远远高于玉皇大帝。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很显然,早期的西王母是一个半人半兽、形象令人望而生畏的神,更像是一个怪物。如此形象的神祇无疑令世人难以接受,也不利于西王母信仰的传播。于是,与中国古代许多神祇的经历相似,西王母很快便开始了向人格化形象的全面转化。

西王母人格化形象的转变首先是淡化其兽的特征。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大人赋》描写西王母,称:“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可见,司马相如笔下的西王母虽然“穴处”,但已经没有了让人恐惧的“豹齿”、“虎尾”的怪兽特征,更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

西晋时期出土的西周典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巡并与西王母会面。虽然文中并未直接描写西王母的形象,但从西王母的身份地位、二人和谐的会面,西王母为周穆王吟唱,并称“我惟帝女”等等内容来看,《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绝对不可能是一副怪兽模样,只能是人。此后,西王母作为人的形象日益丰满立体,更加符合世人的审美心理。

真正完成西王母人格化形象的功臣是魏晋时期成书的《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已经是一副雍容华贵的天仙形象,找不到一丁点野兽特征的踪迹:“(西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西王母不仅华贵,而且青春永驻,与世人心目中对于掌握长寿秘诀的女仙形象相吻合。

四川成都出土的西王母汉代画像砖拓片

此后对于西王母形象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围绕《汉武帝内传》的内容进行增删改动。据日本学者小南一郎研究,《汉武帝内传》的形成,与道教上清派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西王母形象的转变,离不开道教徒的不懈努力。

道教的“女仙之宗”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追求长生不老、飞身成仙为目标。因此道教出现后,积极吸收一些传说中的神化人物成为道教尊神,西王母很快也被吸纳进道教神祇谱系中。道教徒除了积极塑造西王母雍容华贵的形象外,对其地位备极推崇,将西王母作为“女仙之宗”,即女仙的首领。如东汉道经《老子中经》中,西王母位于第四神仙。梁代茅山上清派宗师陶弘景所撰《真灵位业图》中,共设立七个等级,其中“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即西王母)居于第二等级的第二中位“女真位”的第一位,以下是魏华存等诸位女仙。可见西王母地位之尊。

五代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中,西王母已经成为传授道经以及主宰天下的女仙的至尊女神:“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正因为西王母如此尊崇的女仙身份地位,当人们将玉皇大帝抬高至无上的地位,并给他安排配偶时,只有西王母这样的“女仙之宗”才能配得上玉皇大帝,于是二者的结合便顺理成章了。

太真西王母

日益复杂的身世与家庭

上古传说中,西王母尚处于半人半兽状态,身边只有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随着西王母人格化的转变、地位的提高,其身世也越来越复杂、神秘化。

首先是五花八门的名字。除“西王母”外,还有“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杨回”、“何婉妗”等,这些名字许多都是道教徒所造,见于道教典籍。但西王母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恰恰来自非道教,是出自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的父母是谁?《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称“我惟帝女”。后人便在此基础上进行铺陈演绎,特别是西王母被纳入道教神谱后,她的身世便日益复杂。如东晋葛洪《枕中书》便说,元始天王与太元玉女“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

有了父母,还要有配偶。早期西王母只是一个单独的神祇,后来道教徒给她配了一个对偶神,便是东王公。如东汉的《仙传拾遗》里面明确将西王母与东王公作对,称“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原,化生万灵,育养群品”(《太平广记》卷6《张子房》引)。此后道教典籍中,也屡屡以东王公与西王母并举,似乎二者为夫妻关系。但据葛洪《枕中书》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俱为元始天王与太元玉女所生,那么二人应该是兄弟姐妹关系。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西王母的丈夫,是在她被称作“王母娘娘”后的“玉皇大帝”。

东王公、西王母车马画像铜镜

早期玉皇大帝与西王母互不相干。那时西王母住在昆仑山,玉皇大帝则居于天上的太微玉清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天各一方。后来随着道教将西王母的地位不断抬高,西王母的活动范围也开始从地上向天上发展,与玉皇大帝住的近了些,但两人之间仍然没有交集。

从二人地位上看,西王母很早便成为“女仙之宗”,地位尊贵。而玉皇大帝起初虽然是道教大神,但并非最高神祇。到了大约唐宋时期,玉皇大帝地位逐渐提高,最终成为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神与芸芸众生、并管辖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的道教尊神,也成为世人心目中天上地位最高的神祇。此时玉皇大帝与西王母虽然身份地位相当,但还是“清白”的。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让两位尊神结为夫妻,并将西王母称作“王母娘娘”。由于《西游记》的风行,世人也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种观念,于是西王母成了玉皇大帝的妻子,并从此又多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有了配偶,儿女成群也就顺理成章。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记载号称西王母女儿的女仙有第四女南极王夫人、第十三女云林右英夫人、第二十女紫微王夫人、第二十三女云华夫人、小女儿太真夫人,还有云华夫人之姐太真王夫人。当然,提起西王母最为人所熟悉的女儿应该是七仙女(古代典籍中一般记做“织女”),她与董永的爱情故事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西王母的地位尊贵,自然还要有侍女环侍。据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记载,西王母的侍女有王上华、董双成、石公子、宛绝青、地成君、郭密香、干若宾、李方明、张灵子等。汉魏两晋时期民间传说中的神女,多经过西王母的精心养育。汉代知名神女杜兰香,传说就是由西王母养于昆仑山。

蟠桃与蟠桃会

作为地位尊崇的大神,西王母神通广大,其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还要属她种植的蟠桃,当然这也与玉皇大帝没有丝毫关系。《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就描写了孙悟空因王母娘娘没有邀请自己而大闹蟠桃会,进而大闹天宫的故事。其实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渊源已久。

1986年版《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

早期的西王母职责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根据清人郝懿行的注释:“厉及五残皆星名也。”这说明西王母有伺察和消灾祛祸的能力。此外,西王母很早便被赋予长寿的能力。如《庄子》就将西王母描述为一个与皇帝、伏羲、彭祖一样长生不老的神仙。后羿的不死之药据说就得自西王母(《淮南子•览冥篇》)。

道教吸收了民间对于西王母的信仰,将西王母作为主宰人生死寿夭的大神。如东汉时期出现的道教早期典籍《太平经》中,就有号称西王母传世的长寿秘诀:“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汉武帝内传》中大肆渲染西王母掌握长寿秘诀,不仅通过西王母之口谈论成仙之道,还列举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神仙之药,如碧芝琅菜、九色凤颈、玄都绮葱、扶桑丹椹、碧海琅菜、大真红芝草、灵丛艾、灵丘苍鸾、昆丘神雀、白水灵蛤、太玄之酪、蒙山白凤之肉等等,这些仙药也分等级,不同等级的仙药人服食后有不同作用。

除了仙药,西王母拿出“大如鸭子、形色青”,能使人长寿的仙桃给汉武帝吃,并告诉汉武帝:“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大概是西王母的仙桃太过诱人,据说汉武帝还是将桃核留下来,希望能在人间开花结果。更神奇的是,汉武帝留下的桃核竟然一直保存到明代。明人王世贞在《宛委余编》中便煞有介事地记载:“元洪武时,元代内库所藏蟠桃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十四字。”从西汉到明朝,西王母的仙桃桃核竟然跨越了上千年而不失,足见人们对于西王母仙桃故事的深信不疑和对食用仙桃长寿的美好愿望。

取材于《西游记》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剧照。

正因为西王母和仙桃都有长寿的美好寓意,关于西王母与仙桃的故事和传说便在民间到处流传,且仙桃逐渐具体为蟠桃,人们也都向往着这种能让人长寿的蟠桃。如南宋人张孝祥词中便有:“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

宋元时期的杂剧中,已经有“王母蟠桃会”这样的内容,如《诚斋乐府》中记载的《群仙庆寿蟠桃会》就是这样一出戏剧。剧中提及:“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太上仙官东方朔在二万七千年间已偷吃过三次蟠桃,这次又逢成熟之期,他又想偷吃,趁着看守仙桃的仙女睡着之时,变成仙鹤,终于偷得蟠桃。”(《宋元戏文辑佚•王母蟠桃会》)

对于今天的国人而言,真正使王母娘娘蟠桃会故事深入人心还得归功于古典小说《西游记》。

《汉武帝内传》中虽然描写了仙桃,但仅仅寥寥数笔,而到了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不论是西王母还是仙桃,都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送给汉武帝吃的桃子“形色青”(肯定是熟桃子),而到了《西游记》中,这样的桃子却属于“还生的”,熟桃子是“酡颜醉脸”,显然是红色的。其次,《汉武帝内传》中“三千年一生实”的仙桃,到了《西游记》中,“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竟然成了王母娘娘仙桃中最低一级。在它之上,还有六千年一熟的桃子,“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桃子,“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可以说,《西游记》中对于王母娘娘蟠桃的描述,大大增加了蟠桃的神秘性,令人无限向往,所以连孙悟空都忍不住要去偷吃。

除了小说《西游记》,王母娘娘设蟠桃会的故事也曾见于其他古代小说中。如描写八仙得道成仙故事的明代小说《东游记》,其中便写到八仙参加西王母的蟠桃会(《东游记》卷下《八仙蟠桃大会》)。不过相比较《西游记》中的描述,《东游记》中对于蟠桃的描述就单调的多,几乎就是把《汉武帝内传》中关于西王母仙桃的描述重新抄录一遍,毫无新意,艺术效果远远不及《西游记》中的蟠桃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