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俄海军无力抗衡美潜艇,中国水下作战如何扬长避短?

徐坚/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研究员
2015-09-14 10: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水面发射导弹的俄亥俄级佛罗里达号攻击核潜艇。 CFP 资料

俄罗斯学者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发表于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2015年第26期的文章,评估对比了俄罗斯海军面临的主要水下威胁和反潜作战能力状况,结论是俄海军现阶段没有能力与美国潜艇相抗衡。

分析俄罗斯海军反潜能力现状和原因,比照俄罗斯评估自身反潜能力的方法思路,笔者提出,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其装备性质决定了它先天具备进攻性质,中国是时候制定一个作战目标明晰化的军种战略了。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首要威胁

俄罗斯认为海军战时对潜作战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消灭敌人弹道导弹核潜艇;二是保护己方弹道导弹核潜艇不被敌人潜艇攻击;三是歼灭在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海域的敌方潜艇;四是对所有海上活动舰船提供反潜防御。和平时期主要任务是搜索、识别、跟踪他国潜艇,查明外国(重点是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战斗巡逻区域和作战保障系统,查证各国潜艇的作战活动海域,属于情报侦察和确认性质。俄海军认定未来反潜作战对象,主要是美国、北约、日本的潜艇,一共大约2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150多艘多用途核潜艇与常规潜艇。

俄海军面临的主要水下威胁,首要的是美国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们装备了先进的AN/BQQ-5声纳系统,噪声指标水平世界领先,装备24枚射程约12000公里的“三叉戟-2”导弹,在本国海域就可以完成核威慑任务。根据多年对其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它可能的战斗巡逻海域是大西洋西北和太平洋东北海域,面积约30万到50万平方海里,全程都在SOSUS水下监控系统所监视的海域内行动,尽管目前其个别水声监听站已经封存,但战时肯定会启用。在这些潜艇航行路线和战斗巡逻海域上空有24小时不间断的预警机监控,保护这些潜艇是美国海空军首要的任务。

第二威胁为美国多用途核潜艇,目前有44艘“洛杉矶”级、3艘“海狼”级和11艘“弗吉尼亚”级潜艇。未来“洛杉矶”级数量可能减少到22艘,而“弗吉尼亚”级将增加到22-23艘。这些潜艇每艘装备12枚“战斧”巡航导弹,能对距海岸线达1000公里的内陆实施纵深打击,核巡航导弹打击纵深达2000公里甚至更远,还装备了高性能的4-8枚“鱼叉”反舰导弹及新型Mk-48远程鱼雷。判断战时其作战任务区域将是挪威海(20-25万平方海里)、巴伦支海和喀拉海(12-18万平方海里)、白令海(12-17万平方海里)、鄂霍茨克海( 8-10万平方海里)和日本海(6-7万平方海里),及毗连日本的太平洋东部(约25万平方海里)。

大西洋海域英国和法国多用途核潜艇也是俄罗斯海军对手,但无论是潜艇隐蔽性或搜索跟踪性能,其作战能力与美国核潜艇相比有明显差距。

俄远海反潜兵力严重不足

反观俄海军反潜兵力,潜艇兵力包括1艘新型885型多用途核潜艇、11艘971型和4艘945型共16艘核潜艇,12艘隶属于北方舰队,4艘隶属于太平洋舰队。20艘常规潜艇,太平洋舰队8艘,北方舰队7艘,黑海舰3艘,波罗的海舰队2艘。由于战时每个舰队必须至少拨2-3艘潜艇给攻击兵力编队,用于消灭敌人大型水面编队,估计战时可以用于远海反潜的潜艇最多24-26艘。

可以执行反潜任务的水面战舰共73艘,其中8艘远洋大型反潜舰、15艘轻型护卫舰、50艘小型反潜舰,分属4个舰队。

海军航空兵反潜兵力共70多架飞机。北方舰队3架图-142M和约10架伊尔-38反潜机,20架卡-27舰载直升机执行舰母编队反潜任务。太平洋舰队7-8架图-142M、10架伊尔-38和约20架卡-27PL。但只有图-142M和改进后的伊尔-38N具备远海独立反潜能力。

按作战任务重要性顺序,首要作战目标是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北方舰队为例,最多一次可以出动3架图-142M飞机和6-8艘971及945型核潜艇与之对抗。图-142M在搜索海域逗留2-3小时的情况下,飞机实际上每昼夜出动强度不能超过1-2架次。由于美国核潜艇通常在其声呐监听系统(SOSUS)范围内行动,尽管该系统发现俄核潜艇的距离已大大缩短,但核潜艇在该系统监控区域内长时间逗留机动容易被发现,将会被美国岸基反潜巡逻机P-8搜索跟踪攻击,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也会很快转移到其它备用行动海域。

通过多年的海上行动验证,即使在和平时期,对怀疑有4-5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可能海域实施连续数日的全覆盖搜索行动,发现1艘核潜艇的概率也不超过5%。战时俄航空兵则根本无法出动,因为美国核潜艇机动海域一直处在其预警机的持续监控中,反潜机在进入搜索区域之前将会被敌歼击机拦截,战时俄多用途核潜艇行动时也将面临着美国远程反潜机动兵力的强大对抗。在战斗实施的头6-8昼夜中,俄执行反潜搜索任务的兵力可能全部被消灭,而俄歼灭1艘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概率不超过2-3%。分析结论是目前俄海军绝对不具备与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相抗衡的能力。

第二作战对象是多用途核潜艇。在声呐监听系统监控的海域,以及挪威海、白令海、日本海和日本以东海域,都受到北约和日本严密监控并部署有大量的海空兵力,俄海军没有什么有效手段对抗敌人的多用途核潜艇。

在巴伦支海、喀拉海和鄂霍茨克海,俄反潜兵力要在距离海岸150-200海里以外的海域,即敌潜射对陆巡航导弹发射区域内消灭多用途核潜艇。由北方舰队组建2-3艘971(945)型核潜艇、3架图-142M飞机和1-2个多兵种搜索打击编队(每个编队编成为2艘1155型大型反潜舰和5-8架伊尔-38飞机)构成的反潜兵力集团,其对潜搜索能力能保证在3-5个昼夜内搜索发现部署在该海域的1-2艘美国潜艇,并对其跟踪4-5小时。据媒体报道,2013年俄罗斯反潜兵力发现了在俄领海附近活动的美国多用途核潜艇,跟踪4-5小时。根据多年的海上反潜行动检验,战时该集团有能力在4-5昼夜内搜索消灭部署在该海域的1-2艘敌多用途核潜艇(10-25%),但编队将损失一半的舰艇并实际失去战斗力。战争爆发时,美国潜艇常规远程对陆巡航导弹大部分将在进攻发起后1-2个昼夜内消耗完,此时间段内,俄最多能够消灭1艘在此海域的多用途核潜艇。由此,俄海军根本无力阻止敌多用途核潜艇对俄领土进行的导弹打击。

俄反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有效的海洋固定式和阵地式水下环境监控系统;二是远海机动反潜兵力数量严重不足。

中国亟待全球性水下作战思想

基于上述评估,在中国海军水下作战能力建设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制定海军发展战略,加强海军战略规划,明晰水下作战指导思想。我国执行积极防御的总体军事战略,但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其装备性质决定了它先天具备进攻性质,一个作战目标明晰化的军种战略,将指导海军的具体发展方向。这都需要基于目前亚太军事态势以及未来战略环境进行精细规划。

在庞大的海军作战平台中,尤其潜艇是进攻性平台,是现阶段唯一适合到“对方家门口”隐蔽活动制造战略威慑的兵力。尽管俄罗斯海军现役只有36艘潜艇,低于中国海军潜艇数量,但其水下作战思想出发点是着眼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战略,思考的是如何在全球海域对抗威胁最大的美国核潜艇。另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冰川溶化加剧,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着眼于未来几十年,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及早制定并着手建设中国的北极水下作战能力,已是中国海军必须思考的问题。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我国潜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应该到了发挥其战略威慑作用的时候了。

(二)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军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的定位来确立海军战略目标与能力建设方向。将总书记的指导思想尽快落实到中国海军军事思想、作战理论、条令法规、装备建设、军事训练、人员培养、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具体工作之中,已是当下中国海军最为紧要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海军建设有巨大发展,但也有许多教训。海、空军是消耗国家军费的大户,单纯追求数量、吨位将导致国防资源极大地浪费,过分注重海上与水下武器平台硬件数量建设已制造了不少弯路,以综合作战效能为牵引已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第一要务。纵观近二十年来美国和西方海军的发展,其军舰总数量在减少,而作战效能却在增加。

潜艇是一种复杂的武器系统,特别依赖后方的作战指挥和后勤物资保障,有潜艇不等于有战斗力。因此,中国需要定期评估反潜作战面临的新变化,针对不同对手设计制定差异化的作战指导。

(三)加快我国海洋综合信息能力建设。反潜战从本质上就是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取胜的前提是完整全面的海洋信息保障。随着国家间对海洋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中国对海洋依赖也越来越深,国内涉海单位对海洋信息需求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多,必须尽快加大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分期建设海洋固定式和阵地式水面和水下环境监控系统,形成环中国海的海洋监控系统,近期应具备对第一岛链海域空中、水面、水下监控完整能力,远期需要拓展持续建设形成第二岛链监控能力。同时构建军地一体,相互联动的信息共享网络和机制,在信息收集、数据整理分析、信息融合判断方面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平时全面监控海洋,提供运输、海上救护等服务,战时为反潜提供信息保障。

(四)注重加强情报信息的积累和综合分析,尤其要加强对可能对手潜艇作战方法和战术的研究。俄罗斯海军几十年如一日全面收集和分析作战对手信息的作风,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尤其是其以量化方式对敌我作战能力科学分析的严谨思路。

潜艇作战最依赖信息,和平时期就必须十分注重收集有关对手潜艇的所有信息,包括可能的行动航线、训练时习惯使用的潜深、通信联络的方式和频段、活动海域的水文地理数据如盐度海水密度水温情况等,完善情报收集、整理、分析、分发等流程机制,形成跨部门的情报交换共享机制,统合海洋情报相关机构,建立高效的联合海洋情报体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