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位穿越牛熊的基金经理论后市:牛市格局没变,只是中场休息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荀玉根
2015-09-13 08:58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话三位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经理。

9月11日下午,上海紫金山大酒店紫金厅,海通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研讨会(上海站)再次爆满,300人的会场,最终加座到500以上。以下是“股票投资圆桌论坛”环节的纪要,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话三位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经理。

荀玉根:大家好,现在进入股票投资圆桌论坛环节,这是海通研究所季度大类资产配置研讨会的特色,每次都会请几位嘉宾交流,这次考虑到刚刚经历一场股灾,我们特意邀请了三位穿越牛熊的明星基金经理,甚至经历2轮以上牛熊市。第一位是孙庆瑞,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曾任中银基的权益投资总监。第二位是石波,尚雅投资董事长,曾任华夏基金投资副总监。第三位是董承非,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刚才提到股灾,我们第一个话题还是先回顾和反思一下这一轮股灾,为什么出现股灾,股灾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把这次和08年做一个比较,你们在股灾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感悟跟我们分享一下。先请庆瑞总,女士优先。庆瑞总的经历很神奇,从债券基金经理转到股票基金经理,2007年任股票基金经理,连续六年基金净值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累计排名第二,不受牛熊、市场风格影响,请庆瑞总跟我们分享一下股灾感悟。

孙庆瑞:这次股灾对我心理冲击还是挺大的,2008年时我在公募,虽然是相对收益,心理压力也很大。2007年市场非常火热,08年虽然大跌,但中间还是有反弹,有机会减仓,我在2008年初就开始谨慎,逐步减仓。今年6月份市场涨到5000点的时候,我发现风险溢价已经为负了,心理上有点谨慎,但整体上看市场依然处于牛市的趋势中。

通常的判断,我们认为一个牛市调整,指数跌15-20%,需要一到两个季度消化。我当时减了30%的仓,这个事后来看,是公募遗留的习惯影响了我,减30%仓位是看市场要调整的一种应对手法,事后来看这次下跌最后演绎成了一场股灾,恐惧程度远远超过2008年,到了千股跌停,到了你想卖都没有机会来卖的情景。

事后反思,之前市场大涨,利率水平下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杠杆快速扩张,这是对政府的预期、对改革的预期前所未有的乐观。

从绝对收益投资角度来看,我开始理解之前我认识一个的基金经理,他总是在估值20倍时买个股票,40倍一定要卖出,永远只做这一个波段。

我开始特别理解这件事了,从绝对收益投资的角度来说,不能追求完美刚好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大概率的区间有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增长价值,或者市场从悲观到偏乐观的增长价值。

我也开始理解风险溢价,之前认为风险溢价两倍标准差是很正常的,是有可能达到的,现在要考虑这件事,这是我对很深刻的感受。

荀玉根:庆瑞总比较了一下这次股灾和2008年的不同,这次已经观察到了风险因素了,心理不踏实,也是做了一些减仓。2008年是慢慢跌,能够看到基本面的变化,能给你一些时间做一些反应,这次跌的太急、太凶、太猛了,减了仓之后再想减仓也减不了了,这是这次跟之前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次股灾之前有一家机构非常牛,就是兴业全球基金,在4500点的时候说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他们2007年6000点时号召基民赎回基金,这次在4500点提示风险不发行新基金,当时是市场上非常不一样的声音,回头来看非常厉害。我想请问一下董总,咱们在当时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决断,在4500点以上抛出了非常谨慎的观点,现在看是很令人敬佩的。

董承非:当时主要还是觉得市场太疯狂了,5、6月份时半年涨了5、6倍的股票好多。这波行情其实比2006年、07年的赚钱效应更明显,那时相同时间区间个股涨幅没有这次涨幅大。

很多人习惯于做右侧,牛市最后阶段是最诱人的,5、6月份一个月净值翻倍的不在少数,赚钱效应使得大家不愿意离开。当时看各个指标,市场是明显过热的,无论从估值还是从交易量、交易金额、换手率来看,市场都是过热的。回头看,市场跌幅和跌的速度也是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这样。这波下跌给我及很多投资者印象最深的是这次没有双头,这点尤其超出投资时间比较长的人预期。

荀总刚才说A股自由流通市值近一半被散户持有,当时市场很热,每天2万亿成交金额,虽然我们讲高了、贵了,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么强的走势,没有双头真是罕见。2006年、07年的那波行情,2008年年初做了一个双头,给了一个确认的机会。这次很多人讲被打得措手不及,市场压根没有让大家确认的机会。经过这次以后,以后估计很多人面对下跌时都谨慎了,未必有双头,以后中国股市投资形态会更叵测一点。

荀玉根:董总说的很形象,这次股灾当中很多老手不是顶点被埋的,而是在半山腰被埋的,总想着双头,想趁着国家队救市再抄一把,二次往上冲头的时候再赚一次,结果没有双头,这是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双头形态没有出现可能跟新型的交易模式有很大关系,比如杠杆交易。

第二波从4000点跌下来之后,跌的就很急了,因为市场有了学习效应,投资者宁愿卖错也不要卖不出,所以6个交易日跌了1200点,也有些人是在后面一波被血洗的。我想接着问一下石总,对这次股灾的反思。6月份5000点左右,东方财富采访过石总,那时候石总认为股市涨到5000点的位置应该要休息休息。现在回头看,这个判断是对的,但最后演变成股灾估计也是超过您预期吧。

石波:这次暴跌和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刚才讲的杠杆,这个市场环境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很多是不计成本的抛售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上半年杠杆牛红火时,大家不计成本不管估值打高股票,创业板泡沫比较重。整体上,今年的股灾没2008年大跌那么严重,因为大部分的投资人如果没有用杠杆还是盈利的,这点比2008年还是要好一些。

这次股灾给我们的反思是,市场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制度建设要考虑长期目标,创新的同时重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我们自己做投资的时候,要做一些资产平衡配置,风格上不能都去搞小股票,搞创业板的股票,可能盈利非常高,但是最后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流动性都有问题,这样的投资配置是有问题的。站在中长期角度,投资要在自己投资理念和方法上面要做好本职工作,金融就是防风险,做好均衡配置,不能走极端。

荀玉根:石总最后从从制度建设和投资理念角度做了一些反思,这些角度是对这个话题很好的收尾。股灾之后生活还得继续,还得往前看,未来市场该怎么走,是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做一些布局,还是说继续以防风险为主,我们第二个话题在这方面展望一下。请石总接着先谈谈。今年上半年炒得太嗨了,杠杆交易模式下10个月指数涨了150%,个股涨了几倍,现在跌下来之后怎么看待市场,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石波:跌到这个位置,现在还是看不太清楚,大部分投资者仓位都比较轻,大家对未来经济走势、政策走势还在观望。市场整体的环境来讲,杠杆牛已经死掉了,现在证监会在清场外配资,杠杆要完全降下来。

利率牛的趋势还是存在的,改革牛现在有个说法叫试错,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政府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投资者也只能跟着政策去看,到底下一步如何继续。

邓小平说中国这么大个国家不搞改革开改就是死路一条,因为面临的任务比较重,经济转型,地方债务危机,资产高位去杠杆,这要有改革明确的路线。利率牛、改革牛、资产配置牛,这三个牛还是存在的,整个大的市场环境还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灾大面积的冲击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相持阶段,大家看中国往前走,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要看政府十三五规划,或者说政府有什么样的改革动机措施出来,这个市场才会选择一个方向。

牛市的格局没有改变,去年7月以来市场还在上升轨道中,只不过牛市进入中场休息阶段,或者说叫牛市的论持久战,目前大家都处于相持阶段。现在成长股30倍市盈率就是一个中值,如果能跌到20倍市盈率就有投资机会。30倍是合理估值,PEG为1左右。明年要赚钱的话,股票30倍市盈率,公募可以持有,但对私募大家还是要等待。看看明年经济政策、改革的措施,还有十三五规划出来以后,大家才能找到方向,现在从资产价格来说,还是不便宜的,处于相持阶段。

荀玉根:石总的话概括一下就是,市场从战略防御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还要边走边确认,确认改革、转型、“十三五”等政策的推进。现在的股票说便宜也不便宜,要等待更多的信号,特别是绝对收益,首先考虑风险防范。我接着问一下董总,董总是业内有名的长跑健将,管理的基金在2007-11年五年时间里面跨越了08年、11年两次熊市,业绩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董总有句话叫做“在极端情况下不做极端的操作”,这句话很有意思。可能有的时候市场太偏的时候,你不能太情绪化,需要理性一些,折中一些。董总,您如何看现在的市场呢?这个阶段是不是应该还是中庸一点?

董承非:目前从心态上来讲,肯定是要更加积极一些。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就是风险释放的过程,千万不能越跌越消极,心态上要积极一些。

这波下跌幅度还可以,2008年幅度比这个要大。主要的问题就是快,2008年跌了一年,这次实在是太快了。我说这个话的原因是,从顶点看这次跌幅很大,从年初来看,心态就好很多,基金到现在为止还是正收益的,而且20%、30%的还不少。其实去年那么大的行情整个基金也就平均20%、30%的收益,这么一想心态就会好一些。

股票是便宜了,也会有几个困惑,第一个是买什么,到底是买旧的还是买新的,旧的便宜,几倍的很多,但对于这些旧经济的股票,大家觉得一眼就看到底。但买新的平均有50、60倍,不知道买什么。现在仓位无论是公募是私募仓位都不是很高,确实现在实体缺乏投资机会,利率往下走的话,资金也没别的地方去。但是,比较这么多年的房子和股票很有意思,我们经济过去十多年是高速发展的,股票市场一塌糊涂,大家都很悲催的,房子为什么会这么坚挺?现在大家都说房子不行了,但是一二线房价还是涨的。

我自己在反思,股票市场适不适合长期配置,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资产会配在股票市场吗?从过去来看这个是很失败的,失败的根源在于哪,我们没有股东文化,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屈指可数的公司管理层是为股东尤其是流通股东着想的,是真心实意为股东带来回报的,反而大多数都在欺骗股东。很多上市公司讲的一些故事,目的是要减持。

这么一个市场,就好像你找一个合作伙伴做生意,他总是算计你,你会放心把你很多资产放在这吗?这是我的第二个困惑,仓位都很低,资金利率也在往下走,都是积极因素,大家会不会把钱放到这个市场里面来。这次投资者,2007年信这个市场后一下就受伤了,这次又是这样,要把他说服过来是需要时间的。

荀玉根:董总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过去十几年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很火,房子买了就是自己的,而股市是进去一波被割一波韭菜,这个市场到底有没有股东文化,真是值得深思。董总在12年、13年在美国学习过一段时间,估计您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跟美国股市文化的巨大的差异。A股自由流动市值中有46%被散户拿着的,而美国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70%-80%的筹码是机构持有的,可能这是美国股市具备股东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从散户主导的市场走向机构主导的市场前后花了70年,中国的路还很长。刚才我们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讨论股市,庆瑞总,您做过债券基金经理,您怎么看现在的股市,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是债市更好,还是股市更好?

孙庆瑞:我是这么想市场的,利率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业绩增长也是很重要因素。从全市场总量来看,的确看起来利率是向下的,风险溢价水平,现在看还是处于比较合理位置,业绩增长看起来压力大一点。目前的基本判断是,如果没有任何杠杆,所有渠道都被关住,市场可能短期会需要一段时间振荡,来看看像石总讲的改革能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效率,能够真正为投资人做回报。

再看看真的13亿人口在新的方式上,互联互通的情况下,真的从收入端和利润端有体现。我非常同意在这个时点上肯定是以积极的心态来挑个股,以合理的价格挑一个优质的公司是非常对的一件事。刚巧买到最低点是太小概率的事件了,不能假定已经发生了。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区间,能看到一小批股票,能够以这个角度买是非常踏实的。拿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下跌的空间看得见,上涨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股市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不是全市场所有,但是部分的股票优于债券市场和现金,但这假定剔除小概率事件,比如说真的汇率出现其他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导致国内的利率水平不降还升,这种概率就导致了整个所有的估值经济要出现极大的问题,这种概率我们先不说。先货币牛、再债券牛、再股市牛,逻辑上是通的,是隐含着贴现率水平的变化,我觉得资产轮动还是会出现,中间会有一些反复,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荀玉根:谢谢庆瑞总,市场的底都是后验的,我们没法精确判断,这好比我刚才演讲时比喻的预测气温,但我们可以分析判断,现在处于什么季节、哪个节气,市场是否进入慢慢进入到一个可选股票的阶段。庆瑞总人为有一些股票开始有吸引力了,这是个好现象。谈到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聊第三个话题,放得稍微远一点,看未来一到两年维,有哪些方向是值得我们做一些聚焦或者布局。这个问题请庆瑞总先说一说,您做公募基金经理时行业配置非常厉害,2007年买金融、2009年买周期股,2010年买消费股,2012年之后买了很多TMT,大的行业主线把握的比较准。站在这个时间去看,假设没有您提的小概率事件的风险出现,未来一年甚至以上,有哪些方向值得我们去关注?

孙庆瑞: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也说一下我的困惑。在A股挑股票,从PE、PEG的角度可以选择一些好股票,其中一些公司过去已经证明自己是优质公司,但是对比香港股票时,困惑就出现了。

过去在公募,我很少看香港市场,我对香港市场完全找不到任何方法来判断它是涨还是跌,现在可以通过沪港通参与部分香港的市场,会发现香港市场可以在便宜之后更便宜。我在配置A股时在行业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包括挑什么样的公司,但是把香港放进来,又会出现很大的困扰。

具体看A股行业,你看13亿人口,其实买房也好,买车也好,服装、喝酒、医药等,看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和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目前能选中的,以13亿人口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能聚集在一起的机会,比如传媒、医药、环保、旅游、体育等。如果我们有很高的GDP大家都很苦的工作,身体不健康、过得不愉悦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方面的满足程度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荀玉根:庆瑞总讲了选择行业的方法和路径,最终跟实际需求挂钩。我自己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也是从人口结构和收入水平演变角度入手,最基础的买房买车需求满足之后其他的需求会出现,一些产业会因此快速发展,刚才讲的娱乐、体育等,就是随着社会潮流发展的必然。回顾美国投资大师,从格雷厄姆到费雪到巴菲特到彼得林奇到比尔米勒,每个人的成名作和成名年代都不一样,就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年代抓住了当时最潮流的行业、最潮流的公司,一举成名,这就是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关系。说到这一点,石总以前把A股市场的牛市总结为三大波。90年代是的制造业大发展,那时城市家庭消费升级,1996-2001年牛市以家电为代表的公司表现最优,比如长虹。2000年以后是房地产大发展时代,2005-2007年牛市中地产、有色表现最优。2012年后我们处在转型期,新兴行业成为主流。请问石总,现在展望未来,哪些行业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哪些领域会产生比较伟大的公司?

石波:看法差不多,现在经济不好,实业不好,但是文化娱乐时代到来了,特别是90后,他们进入消费市场,出现了以90后新兴趋势。他们对财富不会有大的追求,他对快乐、教育、娱乐、文化这些东西有很大的追求。我小孩14岁,那天跟我说生日派对要喝RIO。

比如说网络剧《花千骨》,我也看了,还挺好看的,现在一些网络剧还收费。现在网络小说家写的书能卖几百万册,以前写小说,金庸的小说也就这个水平,这说明我们进入文化娱乐消费时代。在这方面,传媒、影视、网上娱乐增长是第一大需求,移动互联网、视频、直播、移动营销都发展的非常快。传媒行业,从影视到他的IP,到大数据这个方向的发展是朝阳行业,增长飞快。

比如票房,今年上半年增长50%,下半年还要加快,这些东西都是反映了新的成长空间。第二,医疗、医药需求是有刚需的,还是比较看好的。中短期,也有些行业有机会,新能源汽车不错,业绩数据非常好,但是到明年可能增速就会放缓了,会打价格战,他们今年是靠补贴起来。再比如迪斯尼,猪相关品种都不错,猪周期处在三年来的拐点。还有些传统消费品也不错,慢慢地步入拐点,打击三公消费的冲击慢慢过去。另外,放开IPO对市场是有益的,现在可以看重组股,可以多关注一些重组以后增加的内容。

荀玉根:石总展望了中长期的主线,也讲了短期可以关注的热点。传媒、娱乐都是偏新兴的消费,他提到14岁儿子想喝RIO。这很有意思,我发现不同的年龄层消费习惯和行为差异很大,比如今天是周末大家聚会,70后肯定说今天晚上整点白的,80后会喝点啤酒,90后就直接去酒吧喝RIO了。RIO酒,我特意去酒吧喝过,非常不错,入口好、酒精度不高,有六种不同口味和颜色,一次能喝好多瓶。我们再问一下董总,您怎么看今后的投资方向和主线?

董承非:观点可能差不多,因为从经济发展方向上找亮点,大家体会得到,肯定在新兴行业领域。旧的经济,从中报业绩也看得出来,基本上都在下滑,只有一两个领域不下滑。展望未来,如果市场有比较大的机会,肯定还是在新兴行业方面,本身这些股票也杀得比较狠。

荀玉根:我把前面几个话题总结一下,站在这个时间点,战略上还是可以乐观一点看待市场,至于买点怎么去把握,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金性质的投资可能选择的介入点会不一样。更长期一点看未来市场的机会,三位嘉宾基本都认为集中在新兴行业。最后,我想谈一个小问题,这一波下跌已经给了我们很多风险教育,未来市场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点值得警惕?石总,您先来吧。

石波:最大的还是汇率风险。年初我们提示过的几个风险,第一个是流动性风险,因为小股票没有流动性,大家集中持股,小股票的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大,这个风险已经释放了。但是汇率这个事情刚刚才开始,一旦打开贬值的盒子,后面不确定性都存在。全球金融市场里中美之间如何博弈,不知道,因为周边的国家他们汇率过去一年都贬值很多,产业的竞争力出口压力是比较大的。

荀玉根:石总认为应该关注汇率波动的风险。董总,您有什么关注的风险点?

董承非:最大的风险就是宏观经济,现在看整个经济形势不好,不好成什么样,我心里没底,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以后整个业绩都在下滑,不知道会下滑到什么程度,底在哪,这个很关键。

荀玉根:现在宏观经济增速仍是下降趋势,微观上企业盈利还有下行压力,这个是一个风险点。庆瑞总,您也谈一谈吧。

孙庆瑞:石总和董总讲的我都很同意,汇率是风险点。从整个国家来看,实体经济本身是好还是坏,这是根本。国企改革短期可能低于预期,但是如果看三年五年都没有改的话,这个影响会特别大。曾经在两年之前就谈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各种悲观。再看两年后改革各方面还没有任何进展,整个体制角度上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自身内在很健康,汇率贬一贬不是很重要。就像刚才讲的,贴近均衡汇率这件事情肯定是正确的,汇率是很大的风险点,但核心是在内部,如果我们改得很好、很健康就是很好的事情。而如果没有,就要考虑整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不光是汇率的动荡,可能关系到各个层面的稳定。

荀玉根:庆瑞总把石总和董总讲的结合在一起了,最后还是要看基本面,只有不断地改革推进实体经济变化之后,才能最终达到汇率的稳定,基本面的好转才是未来市场真正能够走稳、走强、走得健康的关键。一个小时的论坛交流,三位嘉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非常感谢你们,谢谢各位参会的朋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