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初心奋斗者|妇产科男医生严沁: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痛苦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1-07-26 14:5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严沁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他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医生可以给予病人多一点关怀。 拍摄:张呈君 剪辑:田瑞玥(04:52)
【编者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建党百年,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上海这座城市不断地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3月1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百年初心奋斗者”系列稿件,记录幸福生活背后,奋斗者们的身影。

严沁。受访者供图

为何要当医生?严沁说,这是一种执念。

在1994年参加高考时,他一口气填下了18个志愿,全部都是医学院,第一志愿则是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最终他被第一志愿录取。

“一方面是受到我妈妈的影响,她希望我学医,另一方面医生能治病救人,解决病人的痛苦。”严沁说。

严沁在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等。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实习时就想做妇产科医生

严沁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师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教授。

“作为一名男医生,为何会选择妇产科?”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严沁,他说主要是受到实习时带教老师——张惜阴教授的影响。“当时我在红房子医院实习,张惜阴教授是当时全国妇科肿瘤的大拿,她当时已经70多岁,但仍然坚持每周都来查房,开展疑难病例的讨论,把病人当作家人一样来对待,她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9年严沁大学毕业时,他选择去了一家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我去面试,还记得那一年医院不招录妇产科医生,我从早上等到了晚上6点多,院领导看到了我的‘坚持’,最终破格把我留了下来。”得来不易的工作机会,更加激发了严沁在临床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工作半年后,他遇到了影响他职业生涯的万小平教授。

“当时,万小平教授通过人才引进,从山东省立医院来到了市一医院,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妇产科行政主任。无论是做学术还是看病,他都是一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严沁说。

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严沁在临床实践中总会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妇产科面对的都是女性患者,她们同时承担社会、家庭的双重身份,患病时往往也有着对家庭的诸多顾虑和焦灼,我们不仅仅是帮助她们缓解疾病的痛苦,也要考虑她们的情绪和心理,从内心去真正关心她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严沁坦言,20多年的职业生涯,他深深地感受到女性的伟大,“很多病人来看我的门诊,即使建议他们紧急手术治疗,她们当下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家里的孩子、家人如何先安排好的问题,这些都办好了,才开始顾及到自己的病。”

严沁带领团队为病人查房。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医学需要多观察多询问

“细心、多问一句”是严沁看门诊时的一个习惯。“病人有很多事不愿意和家人讲,但医生要尽可能去了解更多,不少简单的疾病症状背后,可能潜藏着其他看不到的毛病,医生及早发现,就能帮病人提前开展治疗,节省医疗开支。”

他曾经在门诊里遇到过一名30多岁的年轻女性,未婚,刚失业,因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前来就诊,就诊时心理很焦虑。

“类似的病例我们接触的很多,初诊结果往往是内分泌紊乱,但我跟病人一深入交流,发现她有肿瘤家族遗传史,她的奶奶有9个孩子,6个孩子都得过肿瘤,有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等。”严沁这番仔细的询问,使得这名患者的诊断更为精确。

“但在进一步检查前,我告知了病人,检查是有创伤性的,尤其是未婚女性需要多考虑一些。”在征得病人和家人同意的前提下,严沁为她开具了详细的检查,最终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需要把子宫、卵巢都切除。

手术前,病人还经过了一番心理疏导,当时的严沁顶着巨大的压力帮她做了手术,最终这名病人还被发现淋巴结转移。“当时如果没有多问一句,简单开个药,那病人预后肯定不一样,结果很难想象。”严沁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也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去查房看诊都会与护士、病人及其家属多聊聊,“偶尔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是线索,能及早发现疾病。”

在严沁眼里,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有很多疾病目前还无法治愈。譬如先天性子宫缺失导致的不孕症,还有很多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在他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看到了医疗技术、检测手段、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技术怎么改变,医生仍然会面临病人的死亡,面临不可治愈的疾病。

他感慨,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医生可以给予病人多一点关怀,尽可能地去减少病人身体以及心理的痛苦。

严沁所在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肿瘤团队合影,第一排左四为严沁,左五为万小平院长。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供图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