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辟谣:不怕水淹的青岛,是因为德国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统?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导语
最近的水灾灾情让人揪心,7月20日仅郑州一地,一小时的降雨量就突破200毫米,三天时间更下了往年一年的降雨量,是不久前一些“发达国家水灾”时降雨量的数倍,河南多次更出现强降雨,严峻的灾情让多少人心焦。而在东南多省,新一轮的台风威胁又已到来。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是我们在这个夏天,必须团结面对的考验。
可是同样让我们不愿看到的是,一些“老谣言”也沉渣泛起,某些“名流”又跳出来,大谈特谈起“某国下水道”,山东青岛也成了谈资。但很巧,这恰是我们于是,我们决定重新发一下这篇我们五年前的老文,聊一聊这个问题。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821,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先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是不是很多人都看过?这文章所述的所谓的真相是:青岛不怕水淹,是因为德国人一百多年前给青岛设计的排水系统。
而随着近日国内暴雨如注,多处受灾,这篇文章又疯狂的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青岛排水系统的历史。
每当夏季暴雨如注,山东省青岛市,总会自然而然火一把。
凭啥火?就凭青岛独家强项:不怕暴雨的强大排水系统。
青岛下水道结构图(来源:《看历史》)
国内一些一线城市,平瓢泼大雨浇几个钟头,立刻漫成大灾:黄金地段积水成河,地下超市灌成池塘,赶上高峰期,交通淹到瘫痪,汽车泡得熄火,几乎满城急抓狂
偏就是青岛不抓狂,强大的排水系统,多强的暴雨全扛住。曾有媒体直播:有次青岛遭遇21小时强暴雨,有路段突发积水,排水工人打开应急排水阀,倾盆大雨中两分钟轻松排完,真是羡煞各地围观小伙伴了。
甚至就连某电视相亲节目里,青岛籍男嘉宾冲心动女生深情喊话:来青岛吧!我们这里暴雨天上下班永远不怕堵。骄傲宣言掷地有声:不怕水灾,青岛是认真的。
青岛的这项强大优势,全国都认账,但这种论调一直没停过:你青岛排水厉害又怎样?还不是沾了德国人的光,靠了人家一百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统。
青岛安徽路地下排水管道的入海口,这段排水管道是仍在正常使用的德国地下管网。(摄影:张旭东)
拜青岛曾被德国十七年殖民统治所赐,外加多年前,广东某媒体一篇热情讴歌德国排水系统的文章疯传。“德国一百年前排水系统造福青岛”的说法,早传得有鼻子有眼。
甚至还衍生出“神剧”版本:德国人留下的排污管出了故障,青岛师傅不会修,打电话给德国那边,德国人淡定指点说排污管旁边有个油纸包,包里的零件换上,立刻运转自如。这传言出炉,有些纸媒记者都激动了,撒腿跑来采访,才知道那段神奇的德国排污管,几十年前就进了博物馆,“油纸包”?要让德国人听了去,只会笑编这“神剧”的人没文化。
其实如此“躺着受表扬”,大洋彼岸的德国人真惭愧了。德国人自己的《南德意志报》忍不住辟谣:青岛强大排水能力,真不是我们功劳。
德国人说这话,不是谦虚,而是诚实。
那一套多年来不断被美化,传说造福了青岛人的德国排水系统,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占时期,却是青岛人记忆中,不折不扣的灾难。
1德国排水系统的真相
德国的排水系统到底灵不灵,得看看德国人最早在青岛怎么修的。
晚清光绪年间,清政府被德国胖揍一顿,甩手就割了青岛。而后德国人刺刀闪亮杀到,上来就划片占地强拆,青岛口和青岛村一代的黄金地段,统统被德国人强制划走,成了白人专用生活区。居民统统被强拆赶走,无数人家流离失所。“德国造福青岛”的论调,以这血泪为开始。
而以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性格,占了好地段更得住得舒适安全,城市排水更马虎不得。于是完全以德国最先进工业技术修造的城市排水系统,就这样在青岛应运而生。
这套排水系统有多强大?首先是领先全球的理念:雨污分流,也就是雨水排泄与生活污水排泄分开处理,专门修筑十二条分流雨水的暗渠,总长5464米,更有总长29点97公里的排雨水管道和41点07公里的排污管道。如此强大排水系统,当年造访青岛的亨利亲王就曾自豪断言:亚洲第一!
而看看这套排水系统的工艺水平,却更强大得令当时国人咋舌:独特“V”字形水泥抹面陶瓷贴底的德式排水管,横断面八十公分,且哪怕水量极小,都能保持高速排泄。
也的确,这些一百年前的大管道,好些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余热。
而比这更让当时国人震撼的,是那些专用排雨水的暗渠,基本都是直径半米以上的大管道,宽敞到人都能站立,沿海暗渠排泄口,直径更到两米,今天每当青岛排水,它都忙得热闹。
以当时德国胶澳总督府的备忘录里说,当时德国修这一套系统,是怀着大梦想的,要把青岛打造成德国的疗养胜地,一切工艺建造,清一色高标准严要求,修出这强大效果。
但这套公认强大的排水系统,对于当时青岛的华人百姓来说,非但不是造福,相反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因为德国人花这么大力气,是为了德国聚居区住的考究舒服,所以整个排水系统,都围绕德国居民区修。以民国名流康有为的记录,青岛的德人聚居区,简直是风光流连忘返。而华人居住区,怎一个脏差了得,常年污水横流,且瘟疫传染病横行,走在街上臭气熏天,根本没法住人。
为什么闹成这样?污水都排华人区了呗:德国人在德国居住区“雨污分离”,排到华人区,就是“雨污合一”,雨水污水经过加压后,一股脑往华人区排。所谓强大的德国排水技术,就是青岛平民百姓们几十年糟心生活。
今天青岛团岛地区,当年就有德国人排污的沉淀池,德国人居住区的污水在这里沉淀后入海,周边的华人区,也就被恶臭肆虐了几十年。团岛一带也常被叫“大粪场”。这德国强大排水系统,就是这样干净留给德国人,污水排给中国人。
如此缺德运转,带来了多少青岛老百姓生活在污浊里的糟心生活。这样的痛苦,直到新中国成立,经过痛下决心的治理,才算彻底结束。
至于德国人留下的管道管线?好些在发挥作用不假,但以德国《南德意志报》自己的统计:现在还保留的德国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作用已经非常小。但这段辟谣传到中国,竟又繁衍出新谣言:德国修造的占青岛排水系统百分之三的管道,竟然担负了青岛排水的所有重任!
对于如此缺乏科学常识的谣言,只能有一句反问:难道一百年前的德国下水道是核动力的?
2青岛排水,中国制造!
既然德国人留下的管线,早已打了酱油,那青岛强大的排水抗洪能力哪来的?中国自己造的!
如果说德国排水系统,给青岛留下的最大贡献是啥?恐怕还不是那些体积恐怖场面震撼的管线,而是城市防汛的经验理念。
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青岛就完成了一场震撼全国的强大改造:1953年青岛大港纬路明沟改造。
这个长六百米宽七米的臭水沟,就是德国排水系统的造孽后果,虐了青岛人几十年,这下不但被一口气填平,更完全参考德国技术,把明沟改成了暗渠。旧址之上,还建成了街心花园。
这事意义有多大?看过老舍话剧《龙须沟》的,都能知道其中的辛酸与价值。而比起话剧里的龙须沟,这青岛版的“龙须沟”不但更恶臭更难填,治理方法也更强,花园取代了水沟,暗渠更确保了排污畅通。如此一举多得,当时就是全国典型,还被推广各省学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和各大城市一样,青岛也在扩张,可与好些城市不一样的是,青岛的城市扩容,每一个步骤,都是排水系统先行。排污排水管道铺好了,其他才跟进。生活在青岛的好些朋友都知道,这事多常见。但放在其他城市里,这事多难得。
拿一个官方数据,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就有排水管道596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据拿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绝对领先大半一线城市。发展到今天,青岛的排水管道总长,早已超过了三千公里。当年德国领先世界的排水系统,放在其中,只是九牛一毛。
青岛市博物馆保存的一段德占时期青岛下水管道,底部贴有瓷片。(摄影:张旭东)
而且传说中强大,能用百年的德国管道,今天绝大多数,都已经被重新翻修了,真正还存留的德国原装管道,也是凤毛麟角。
但虽说管道几乎换光,但比起当年德国人严格的匠人精神,今天的青岛排水施工,却也一脉相承:以《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的规定,青岛排水系统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排水重现期”(水利学专用术语,指的是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国家标准半年到三年,青岛标准高达三到五年,好些关键干道的暗渠,竟是十到二十年。
也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青岛的排水系统,才真正在每一年的暴雨风潮中,任你暴雨倾盆,我自巍然不动。
这样的场面,与其说沾了德国的光,不如说青岛真正学习了德国人的排水理念,以沉稳扎实的努力,证明了中国突飞猛进的大城市,一样可以挺过暴雨的考验。这个被很多人嘲笑为“沾光”的事件,其实是中国城市建设结结实实的骄傲!
3反思:躺红的德国
青岛沾德国光的说法,流传起来很广泛,说起来经不住推敲,但个中的反思,却颇多心酸。
其实本文写到的内容,这么多年里,好些个有识之士,都有振聋发聩的好文章,告诉我们这个真相。我们写这个问题,其实有些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还要写?很悲哀的是,当又一年暴雨如注的时候,上一年被辟的谣言,又再一次反复流传。特别是在微信的传播圈里,所谓的德国油纸包,神一般的德国排水,强大的德国制造,各种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言,依然有鼻子有眼,火遍朋友圈。
一个原因,现在的很多自媒体不经考证就什么火发什么,而大多数国人的知识面偏窄(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就如很多专业领域里很高级的人才,术业有专攻,在其他领域里就是小白,同理,接触面单一造成的对事物认知也一样),且大多数国人自我思考能力偏弱,导致谣言传一年又一年。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一部分国人的自卑心理在作祟,老是觉得我们自己做不出好的东西,都是要靠国外先进技术。
青岛排水系统的奇迹,多少年来反复说,可是除了争论到底是不是沾德国的光,却有多少人看到这背后的意义:学习他人的长处,把他人的可贵精神和优秀技术,结合自己的优势外加勤奋,最终变作自己的并传承下去,不断完善进化到更好,造福到一代又一代。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就是中国如何能自强,往小了说,就是如何做一个新时代人才。
答案很简单:像青岛人一样认真修下水道!
写在后面的话:
这篇文章我们写于五年前,即2016年7月8日。那时也是“德国下水道神话”流传最广的年月。我们当时查阅了许多知名媒体的新闻报道,也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及专业文章,努力还原这段“神话”的真相。虽然也因此遭到了许多谩骂抹黑,但我们团队一直坚定认为,这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情。
在写完这篇文章至今的五年里,全国多地都进行或正在进行着防水防汛的改进工作。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我们都是感受得到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五年前在写这篇文章时,也参考了那年夏天,全国多地的“强降雨水情”,但那些“强降雨”,都无法与今年河南强降雨相比。无论郑州“150个西湖”的强降水,还是河南多地“创观测纪录”的降雨量,都属于极端天气造成的空前灾难。
而这,才是这场灾难,最值得我们思考之处。2015年时,当时国家气象中心的一篇论文里就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暴雨天气出现频次、影响频次、影响范围都很大的国家,几乎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因此“暴雨灾害的影响是我国和平发展时期最主要的桎梏”。这个考验,不止存在于哪一次“强降水”“水灾”,却是中国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
以这个意义说,“德国下水道神话”是个可笑的事情。但包括青岛在内,许多中国防汛建设的历史经验,却为我们接下来应对挑战,能够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借鉴。而这些天不断更新的灾区灾情和救援情况,那么多负重前行的人,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也印证着我们的信心——战胜这场灾难,战胜这个挑战,中国,一定行。
原标题:《辟谣: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岛,是因为德国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