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些70年前的画面,“一定要让中国人看到”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139WC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100多万份传单,这是日本国土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
“这些传单是由郭沫若撰写的,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翻译的,当时就被誉为‘人道远征’,”纪录片《燃烧的影像》总导演黎涛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后世对中国空军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因此在制作本片时特意将与此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出来,“在原始的纪录片里,曾经出现了两秒钟阮玲玉的画面,当时我们编进去了,后来专家审片时指出,阮玲玉在1935年就去世了,我们立刻连夜修改画面。”黎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燃烧的影像》中100%画面来自原始影像,“但不能排除这些素材本身就存在错误,比如阮玲玉的画面出现在‘人道远征’里。为了尽量减少这样的错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专门请了军事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战争史专家,帮着我们鉴定影像,考证范围包括武器、服装、标志、旗帜等,所以请相信我们是尽了最大努力,我们的创作态度是非常非常认真的,很多画面都是反复论证过的。”
100%画面来自原始影像将于9月18日公映的纪录片《燃烧的影像》是一部尝试站在中立角度回望1931-1945年抗战历史的官方影像,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也呈现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为。
与以往教育系统宣传片、官方媒体平台专题片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由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500多部抗战时期纪录片重新挖掘、截取、剪辑而成,100%画面来自原始影像。
黎涛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尽量让历史说话,让史实说话,尽量少带有主观与主题思想,所以我们确实修改了很多次,而且我们馆长亲自对这个文稿进行把控,亲自进行修改。”他介绍本片素材的来源,“这部电影资料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当年国民党拍摄的;第二方面是日本人拍摄的,战后被我们缴获的;第三方面是美国人拍的;第四方面是当时中国的社团、公司等,比如黎民伟先生等;第五方面是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
影片采用了大量国民政府当时拍摄的战争记录,展现正面战场的战斗场面。观众可以看到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美国飞虎队,也能看到中国空军战士在相当局限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地英勇撞击日军军舰和飞机。
黎涛进一步解释:“相较一下,共产党(影像)较少,这是因为当时共产党处于发展阶段,在敌后(抗战)很多东西是没有的,设备缺乏,没有国军美军日军那么丰富,而且还有一些,当时(共产党)做的地下工作、敌后工作,是很难拍摄的,所以这方面的资料显得就少了一些。”
18万帧素材进行了修复从2014年开始,出品方对馆藏抗日战争时期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整理考据,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选了133104帧画面,编导制作完成了时长95分钟的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
由于这些老纪录片胶片已经历经70余载,画面损伤严重,为了保证观众看到较为清晰的画面,出品方还对其中18万帧素材进行了修复。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将馆藏资料制作成纪录片面向社会公映。黎涛介绍:“本片可以说一半以上影像是首次公开的,因为这些影片都是我们以前在馆藏中没有对外放映过的,通过这段时间的整理、考证,才做到片子里头。这个片子最大的特点,有些画面是非常不清楚的,但是这些画面已经是我们修复过的,如果没有修复过是完全没办法看的。在原始影像里,有很多都是16毫米的,它是这样一个概念:用底片修复,出来的效果会非常好,但是我们这些很多都是孤本,都是拷贝,不是底片,拷贝很多都是16毫米的,而且很多都是残片,我们从中整理出来,修复难度之大是大家难以想象的。”
首度披露众多历史镜头黎涛与本片总撰稿李镇分别介绍了他们认为片中首次披露的影像,黎涛说,“比如公审战犯金壁辉(川岛芳子),这个我相信是很少有人看到过的。还有溥仪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身份,这也是很少有人看到的。”
李镇则介绍:“比如说台儿庄战役时,孩子们挖战壕的画面,还有国军离开南京的最后一瞥,那个画面从现在的影像来看,摇晃、模糊、空洞,但这画面当时重重地震撼了我,因为我们都知道军队离开南京后,后面发生了什么,有些专家说这个镜头是在抚摸南京。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留下来,一定要让中国人看到。还有包括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把以前英美在中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都废除掉,不平等条约废除。还有去日本本土的两架飞机飞到日本领空。当时所有的飞行员都是写了遗书的,他们投的是纸弹(传单)。这个场面我们看了以后当时非常震撼。感觉中国人真的很了不起。当时日本人把我们炸成这样,但是我们没有以怨报怨,而是宣传和平,撒播和平的种子,这是中国人能够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
片中,观众得以近距离观察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领袖人物真实风采。还比如宋美龄、张学良这样曾叱咤政界军界的大人物,在镜头前陈述自己的政治宣言时,竟然跟小学生背课文似的,磕磕巴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