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潜伏期长达20年,新研究有望提前预测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一向记忆力超群的陶然(化名)在2017年参加一场宣讲时,发现反复背诵的演讲稿,又记不住了。当时她61岁。
领导提醒,别紧张。但她心里清楚,又是脑海里的“橡皮擦”在作怪。健忘,让她感到心情低落,一度把自己关在家里。经过家人鼓励,陶然接受了相关检查,发现自己处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非药物干预,陶然发现,“橡皮擦”几乎不再出现了,自己也更愿意走出家门,打打太极拳,参加合唱队,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以陶然这样的患者为例,2021年7月23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的 “2021阿尔茨海默病防治” 专题会议上,10余位国内权威专家就阿尔茨海默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展开交流,并带来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提前5至10年预测老年痴呆的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在65岁及以上,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的改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开始发病到临床晚期,一共分为6个阶段,过程尤为漫长。
该病的治疗难点在于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清晰,比较公认的病理机制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β,Aβ)水平异常,形成斑快,进而导致tau蛋白介导的神经纤维缠结。
目前,任何一种干预手段,无论是医学的还是非医学的,都只可能延缓该病的发展,但无法逆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FDA)曾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是一种毁灭性疾病”。
但当天与会的国内专家们均指出,可以抓住临床前期的黄金“时间窗” ,有效控制并延缓发病,“只有这一个机会”。
黄金“时间窗”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独立疾病,有其完整连续的疾病谱。从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到痴呆期,有长达20年左右的演化过程。
在认知领域,阿尔茨海默病最先损伤的脑区是海马,表现为情景记忆减退,导致患者出现“不可回忆地健忘”,即进入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联盟主席、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璎教授指出,在MCI之前,还有一个主观认知下降阶段(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而这正是干预的突破口,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二级预防”的关键。
据2018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表的最新标准,β淀粉样蛋白检测为阳性,但认知还未受损的,即可定义为临床前期的SCD。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博导郭腾飞在会上指出,事实上,目前,约30%的70岁及以上认知正常的老年人,都处于这一阶段。
韩璎介绍,患者前期有代偿功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仍有2大特点,较为显著。首先,与急性事件无关的前提下,患者自身感觉到和过去正常状态相比,认知能力在持续下降。其次,经过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校正后,在标准认知测试中表现正常,或者未达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标准。“这两个特点,缺一不可。”
据2020年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上的流调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3.94%。5月11日刚刚揭晓的第七届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是2.64亿。据此推算,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比10年前翻了接近一番。
PET靶向探针有望提前预测风险
韩璎表示,患者出现SCD临床特征后,可以前往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做临床评估和神经心理评估,验血并接受影像学检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专委会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吕粟表示,除了CT、脑脊液或血浆生物标志物、腰椎穿刺等传统方式的检查外,以磁共振(MRI)为代表的无创影像技术凭借无辐射、经济实惠、信息丰富等优势,在认知障碍的临床检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三维处理中心,还可以对全脑皮层、内侧颞叶顶叶皮层萎缩、脑白质损伤情况,做更精细的定量分析。
当天会议,专家们还带来了可以实现临床前期早期诊断的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PET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核医学临床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特点,能提供全身三维和生理代谢功能的图像。为其提供精准显像的武器,则是被称为“分子探针”的一种放射性药物。
从事放射性药物研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发明专利的研究员朱霖教授表示,PET靶向探针的出现,改写了临床诊断标准,有望提前5至10年预测老年痴呆风险。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3种已被验证,经FDA批准用于临床使用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探针。
她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可能会恶化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因此,“准确诊断是提供患者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
目前,PET仪器因价格昂贵,鲜少被医疗机构采用。但专家们指出,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价格有望下降。行业内部也将继续探索高性价比、高准确性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技术及预测体系。
年轻人也难逃梦魇
阿尔茨海默病隐匿起病,潜伏期漫长,发病机制成谜,让人猝不及防。吕粟以一位36岁女性病例表示,虽然目前只存在1%左右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看似比例微小,但同样值得引起年轻人、中年人的关注。
2020年,《柳叶刀》发表“柳叶刀特邀重大报告:关于痴呆的预防、干预和照护”2020年报告,发现调节12种危险因素,或能延缓或预防痴呆病例发生,分别是:缺乏教育(7%)、听力受损(8%)、创伤性脑损伤(3%)、高血压(2%)、过量饮酒(1%)、肥胖(1%)、吸烟(5%)、抑郁(4%)、社会孤立(4%)、缺乏体育锻炼(2%)、空气污染(2%)和糖尿病(1%)。
韩璎向澎湃新闻表示,在中国,40%的病例归因于以上因素,因此,每个人都应积极开展“一级预防”,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个患病率约7%。
韩璎指出,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大,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困扰着年轻人群体,埋下了隐患。
目前,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除了药物干预之外,还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延缓疾病进展,这也同样适用于一级预防。如以冥想、打坐、瑜伽、太极拳为主的体育锻炼;以清淡饮食为主的地中海饮食;以精油、香薰为主的芳香疗法;圆艺种植;舞蹈运动等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