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蝶变”中的青少年体育培训

2021-07-26 13: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柳牧宗 钛媒体 收录于话题#钛媒体深度63个

钛媒体 TMTPost.com

|科技引领新经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前家长们给孩子报名体育培训,都是跟应试教育挂钩,但现在他们对孩子强身健体的目标更为强烈。”钛媒体编辑丨柳牧宗

“我们第一批暑期班在7月12日就开课了,小班课一般为4~6名学员,大班课12人以下,现在每天来咨询的家长也不少,预计今年招生人数跟去年同期是持平的。”得乐网球市场部负责人张虎告诉钛媒体App,家长们给孩子报暑期班,大多希望他们能多进行体育锻炼,强壮体魄。

钛媒体App注意到,进入暑期,全国多地发布了有关禁止校外学科类培训的通知,不少家长转而给孩子报素质教育培训班,其中就包括体育培训。

事实上,如今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名一到两门体育课程,篮球、羽毛球等热门运动几乎成为「标配」,而帆船、击剑、马术、攀岩等小众项目也在悄然升温。

据睿艺发布的《2018中国少儿体育培训家庭消费报告》显示,在所有受访家庭中,有80.4%的家长已为孩子选报了体育培训项目,其中选报篮球、游泳、体适能、围棋项目的家长均超过20%,选报亲子游泳、轮滑、跆拳道项目的家长均超过10%。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

“以前家长们给孩子报名体育培训,都是跟应试教育挂钩,但现在他们对孩子强身健体的目标更为强烈。”资深行业分析师Linda告诉钛媒体App,这两年国家政策给予最大的支持,就是两个赛道,一个是体育,一个是艺术。青少年积极参与健身运动,也与国家全民健身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比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在体育项目的品类及内容方面仍有不足,对于体育培训赛道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很好进入体系内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愿意去报校外培训班的原因。

“如今暑期新政出来以后,对学科类培训影响较大,但同时体育培训也有了更多机会。”张虎告诉钛媒体App。

综合因素推动之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正迎来一场「蝶变」。那么,当前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情况究竟如何,又存在哪些新的市场机会?

资本市场正在回暖

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一度是资本的「宠儿」。

2014年,国务院颁布46号文件,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而体育培训行业占整个体育行业的比重大约为20%,按此估算,其产业规模至少在1万亿规模,潜力巨大。

政策红利之下,社会资本疯狂涌入,体育赛道投资、并购事件不断,体育培训机构也迎来资本青睐。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9年间,共有50余家机构获得融资,其中最大一笔融资来自动因体育,金额达到5亿元,不过这些机构投资轮次集中在Pre-A、A轮。

“46号文件下发之后,2015年大批基金流入体育培训赛道,5年之后到了退出期,大量资金撤离,投资市场也随之转冷,再加上去年受疫情影响,现在投资人普通都比较「理性」,融资事件并不多。”卓越教育集团投资和并购合作部负责人梁颖琳告诉钛媒体App。

事实上,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体育培训市场就已转冷,很多获得种子轮、天使轮的机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获得进一步融资——这意味着投资人头脑逐渐变得冷静,开始认真考虑经营及盈利之道。

“很多玩家都是退役运动员或体校毕业生,自身体育素质很扎实,但管理及运营相对粗放,导致一些曾受青睐的项目,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跑路的状况。”Linda向钛媒体分析道,体育培训的「非标准化」特性,使企业普通面临连锁经营、跨区域经营的难题,现阶段市场仍以单品类培训项目为主,如热门的篮球、跆拳道等,且较难辐射到全国市场。

不过,即便面临一些难题,但庞大的潜在市场已然无法忽视,据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最新数据,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比为17.95%,这部分群体正是青少年培训市场的「中坚力量」。

再加上去年10月,教育部宣布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的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政策红利之下,投资机构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赛道。

今年1月,北京动因体育携4亿元人民币并购Isee灰姑娘儿童艺术中心,3月2日,杭州青少儿体育教育品牌「宾果运动」也获得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可见资本市场正在回暖。

梁颖琳告诉钛媒体App,自己能够感受到资本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像卓越教育,已投的素质教育企业达到10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做青少年体育培训,如东湖棋院、华蒙星体育等。”

公开资料显示,东湖棋院是一家集三棋(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培训、竞赛组织和棋类相关产品开发为主的专业棋类教育机构,基本覆盖广州所有青少年宫,幼儿园、小学也有其开发的课程,同时也承办世界性的围棋锦标赛。

梁颖琳表示,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跟学科比较相近,产品易标准化、成熟度较高。“围棋跟学科培训一样,都是坪效很高的品类,我认为这条赛道出来独角兽的几率很大。”

据了解,「坪效」是体育培训产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体育培训品类众多,坪效也相差甚远,如一座500平米的击剑馆,就比同样面积的篮球、排球馆能容纳更多学员,也就具备更高的坪效。

当然,并不是坪效越高的就越受青睐,也要考虑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度,像很多培训机构就投身到篮球赛道中,市场机会也更为广阔。

青少年篮球培训成“热宠”

作为国内受众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之一,篮球也成了诸多青少年培训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外教篮球培训形式,正成为一种新风尚,创立于2008年的YBDL,就凭借 “美式篮球特训+中英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上海本土打开局面。

目前,YBDL上海自营场馆达到40家,业务同时辐射江浙沪地区,在国内不少城市布局线下店(含加盟店),旗下学员数量达2万余人。

对于篮球培训机构来说,场地是生命和基础,没有场地就无法复制商业模式。YBDL创始人张晋之向钛媒体App感慨道:“篮球场馆对物业的要求非常高,是一种典型的重资产型,不像瑞幸咖啡,只要有钱一年可以开出1000家店,篮球场馆很难如此大规模铺设。”

正因如此,如何最大程度提升坪效,一直都是摆在篮球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

在一线城市,纯中教形式的篮球培训机构课程单价普遍在200元左右,而中英双语课或者纯外教的课程价格至少能翻0.5倍,单位面积下也提升了坪效。“一般200平米的店面,可以带15个孩子培训,做得好的店能达到200万的营收,也就是说坪效能达到1万块钱。”张晋之告诉钛媒体App。

据了解,YBDL的教练均拥有多年海外青少年篮球培训经验或是高水平联赛退役球员,现阶段在上海地区的教练达到70人,全国教练数量达到100余人。

除了提供日常培训服务外,YBDL还举办了一系列篮球赛事,目的是给学员提供更好的「晋升通道」,同时也是为了建立更完善的篮球培训体系。

张晋之表示,从普通培训,到精英队的进阶,再到社区球队乃至联赛,这一套完整的篮球培训体系是「金字塔」模型,国内99%的机构还停留在普通培训。“从行业视角来看,体系的缺失,导致晋升通道受阻,很多孩子学一两年就不学了,整个行业续费率不到50%。”

从培训人才再到输送人才,YBDL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体系,张晋之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YBDL成为体制外最大的篮球运动员输送通道。“像上海地区有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大联赛,以及体育局组织的精英赛及市运会,YBDL通过跟各区合作,将优秀的学员输送到区队训练,之后再参加这些赛事,未来这一模式可以扩展到全国。”

除了YBDL外,市场声量较大的还有华蒙星体育及动因体育两家机构。

华蒙星与广东省内的幼儿园合作,提供篮球普及课程,并对省外的幼儿园采取入园培训及师资认证的合作模式,同时也在布局线下幼儿篮球馆,截止2020年,业务遍布全国超150市,合作幼儿园超15000所。

动因体育则采用「辅导老师+运动教练」双师辅导学员成长模式,并开发了一系列线上课程,自研了中台系统、签到系统、直播系统、排课系统等,与此同时也在构建「培训+赛事+场馆」的商业闭环,在产业连上加深布局。

钛媒体App了解到,如火如荼的篮球培训产业,也衍生出不少乱象,很多教练没有正规的教学资质,就能混进培训机构当中。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有些培训机构对教练的任职要求极低,只需要有教练员证就可以上岗,甚至连「体育爱好者」都能作为招聘要求。

“行业正在规范化,前几天上海培训行业协会就开过会,接下来每个机构都需要有培训资质,包括行业颁发星级评定等。”张晋之告诉钛媒体App。

小众风口渐起

近些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帆船、攀岩、击剑、马术这类小众运动在年轻人中兴起,也成为一些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眼中的「蓝海」市场。

以击剑赛道为例,《击剑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参与击剑运动的人数规模达到20万,形成700家以上具备高水准的击剑运动俱乐部,在击剑培训和击剑运动装备领域,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而最早布局这一赛道的万国体育,曾于2016年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体育培训第一股”。

据钛媒体App了解,万国体育与国家击剑队及多个省市的击剑队,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目前万国体育技术总监由原国家击剑队主教练肖剑担任,前国家男子花剑队两届奥运会主教钟瑞明担任万国体育击剑顾问。

万国体育副总经理殷柯向钛媒体App表示:“早期发展阶段,万国体育的教练多来自退役运动员、退伍军人,为了满足规模化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教练资源都来自体校。”

业务层面,万国体育大力发展青少年俱乐部,对于推进场馆的综合发展、竞技体育的人才输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万国体育还创建了体能、技术、实战课程在内的教学课程体系和赛事考级体系。

“赛事是整个体育培训产业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纽带。”殷柯表示。

产业层面,击剑培训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殷柯告诉钛媒体App,现在谈产业上下游整合还为时过早,只有把用户规模做大了,才能衍生出上下游更大的产品需求,比如上游的装备器材,或者是下游的赛事开发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虽然击剑培训市场已有万国一家龙头企业,但放眼整个体育培训市场,跑出来的独角兽仍然少之又少。

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殷柯分析道,任何一个产业,都有积累沉淀的过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也就十余年时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场馆短缺,人才也十分匮乏,唯有解决上述根本性的问题,将用户基数做大,才能厚积而薄发。

“如今,赛道里不乏年营收上亿的培训机构,在政策、市场竞争等推动下,未来3、5年就可能出现颇具规模的企业。”他向钛媒体App说道。

受「2022北京冬奥会」影响,青少年冰雪培训也在悄然升温,据公开资料,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仅在北京就高达300多家。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在中游的冰雪运动培训行业中,培训学校的利润可达40-50%,可见「高利润」也是诸多培训机构入局的原因。

据钛媒体App了解,根据场地不同,滑雪培训主要分为室内培训和室外培训两种,收费均不便宜。室内培训方面,一家位于通州梨园的某家室内滑雪品牌收费标准分为三档,4380元/12节课,8120元/24节课,14800元/48节课,课程单价超300元;室外培训方面,一位手持国职证书和加拿大CASI单板证书,雪龄5年、教龄3年的滑雪教练,初学体验课两小时的一对一课程高达500元,同样价格不菲。

滑雪教练培训费用清单

目前,魔法学院、FlowerSKI、雪乐山、完美风豹、雪梦都等为主流培训机构,像雪乐山在全国30余家城市的门店数量,目前已突破一百家。

不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一些滑雪培训机构不具备雪场资源,在与雪场合作时无法拿到很好的分成比例,虽然培训价格普遍昂贵,但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赚钱,这也是制约滑雪培训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随着中产阶段的崛起,滑雪、击剑、潜水、棒球这类小众运动已具备明显的长尾属性,其培训市场也将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获得高速发展。

就拿棒球运动为例,如今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让孩子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它之所以获得国人青睐,离不开MLB在国内的精细化运营。

在国际上,棒球运动不仅在北美相当流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备受推崇,但在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

据《2019中国棒球人口白皮书》,中国棒球人口规模为4100万,其中活跃人群2100万,参与棒球运动的850万,其中近65%是近三年来的新增群体。

MLB美职棒大联盟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祁冬告诉钛媒体App,亚洲人很适合棒球这项运动,“棒球没有很强的冲撞性,不会在孩子发育阶段造成影响,而且这项运动更讲究谋略,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所以家长们很愿意孩子去接触棒球运动。”

作为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之一的MLB,从2005年起就开始支持中国国家棒球队,通过挑选优秀的教练团队,帮助中国在奥运会、世界棒球经典赛等大赛中不断进步。从2009年起,MLB分别在无锡、常州和南京建立三个MLB棒球发展中心(DC),通过体教融合的理念,为中国培养顶级棒球人才。

“MLB也推出了Learning Center学习中心,跟各地方棒球俱乐部、学校进行合作,帮其建立完整的棒球人才培养体系,带来MLB的棒球理念,有助于更多棒球人才的培养。”祁冬告诉钛媒体App。

据祁冬介绍,目前已经有多达100余名学生从MLB棒球发展中心毕业,其中34名球员曾在各级别国家队效力,70多名球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拿到了棒球奖学金。

此外,MLB还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电竞游戏等娱乐方式,把棒球文化带给Z时代的年轻人。可以说,MLB给玩家们打了一个「样板」,想要让小众运动变得流行,就需要利用多方渠道进行普及,破圈层,才能谋发展。

如今,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处于一场「蝶变」之中,做消费决策的家长对培训机构的专业度要求不断提升,中小学暑期已至,各培训机构之间开始了一场无声地竞争。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柳牧宗,文中Linda为化名)

原标题:《「蝶变」中的青少年体育培训 | 钛媒体深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