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艺术品中的历史:格里芬墓中的迈锡尼武士生活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2015年,在著名的派罗斯遗址附近,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著名的迈锡尼时代遗迹--格里芬武士墓。
墓中出土了象牙梳、牙雕、金项链、宝石柱和许多青铜武器等珍贵文物。它们都是迈锡尼文明和米诺斯文化的融合缩影。墓葬中出现的许多经典艺术造型,则会在后来的史诗、艺术和宗教中反复出现。从而体现了早期希腊文明并非完全失传,反倒是和后来的城邦时代藕断丝连。
迈锡尼早期的武士装备与形象
根据考古学家分析,墓穴的建造时间约为公元前1450年。墓主人在去世时大约30岁,身高1米70,属于那个年代的高个子。他身边的梳子则暗示了战士的蓄长头发习俗。根据体质人类学家的还原,这个武士有着棕色的头发和眼珠、神情坚毅的宽脸和宽大的下巴。从他的骨骼和关节磨损的情况看,生前是个强壮的迈锡尼武士。生活的年代,也正好是迈锡尼的竖顶墓时代走向圆顶墓阶段的改朝换代时期。正是这个阶段,南方的克里特岛上也发生了政权更迭。来自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武士征服了当地,将两种文化合二为一。早期迈锡尼文明也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所有的征服者,都会被他所征服的先进文化征服,这个过程自然也发生在迈锡尼和克里特人之间。相比于尚武的迈锡尼人,克里特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军事化。早期特遗址看不到任何设防或者战争的遗迹。其壁画大多以高度写实的笔法,描绘自然景物、海洋生物、农业生产的景象,体现着田园牧歌一般的悠闲情调。
格里芬武士墓中的黄金公牛印章
至于墓主人的印章,则体现了克里特文化的核心--公牛崇拜。因为在荷马史诗中,是宙斯变身成公牛,将腓尼基公主欧罗巴拐到了克里特。两人一起繁衍出了繁盛的克里特文明。后来还有王后和神牛偷情,生下了半人半牛的怪兽米诺斯。
从考古发掘来看,无论是牛头角还是克里特王宫中著名的斗牛者壁画,都体现了公牛崇拜在克里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牛头崇拜很可能受到埃及、中东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也因为本地的自然环境特色而被富裕了特殊的意义。克里特岛本身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版块的交界碰撞地带,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多发地震。地下传来的沉闷轰鸣声,也类似牛的低吼。所以牛不仅仅意味着力量和生殖力,在克里特人的神话中还具备着地震之神的象征色彩。
具有克里特文明特色的 跳牛仪式
刻在印章上的跳牛仪式,就是让年轻男子去激怒公牛,引诱对方向自己。然后一把抓住牛角,使得整个人从牛背上翻身而过,最后平稳地落在公牛身后。戒指上的图案,正好定格了青年从牛背上起跳的一瞬间,整个构图非常拥有力量感。和其他米诺斯人类似,戒指上还有穿着敞胸上衣和荷叶边群的贵族妇女们向牛角献祭,以及单纯的米诺斯公牛图腾。
当然,让这座墓葬得名的符号,还是浮雕图案疑似神兽格里芬的印章。格里芬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亚欧大陆的各个古文明中,在古埃及、两河、波斯、古印度、腓尼基和斯基泰系游牧民的文化中都有出现。在他们各自的神话中,这种神兽都象征着勇猛和力量。由于狮子是陆地之王,而鹰是百鸟之王,所以二者的结合是力量和王权的象征。
克里特壁画上的早期格里芬形象
类似于安纳托利亚等地广泛崇拜的公牛图腾,格里芬崇拜也是上古各文明,包括印欧人先祖崇拜的神兽。从后来的希腊罗马作家的记载来看,激发远古居民这种图腾崇拜的根源,很可能是中亚草原地区的古生物化石。为了解释这些硕大的骨架来历,古代先民就创造了鹰狮结合的格里芬。后来这一图腾在中世纪的亚欧大陆继续受到广泛崇拜,中国古代的带翼神兽的身上都有格里芬的影子。
这个墓葬里也有非常明显的迈锡尼文化因素。除了青铜剑和匕首之外,还有有着极强象征意味的战士印章,都是迈锡尼军事文化的象征。相比于克里特艺术的轻盈飘逸,迈锡尼艺术显得更加厚重粗犷,而且有着崇拜黄金的蛮族色彩。荷马口中“多金的迈锡尼”,已经为考古发现所证实。英雄之间进行的血腥单挑,就是来源于迈锡尼人的武士文化。
格里芬神兽形象 可能源自古人发现的生物化石
在墓中发现的印章上,有三个身形矫健、肌肉发达的武士。他们只穿着护裆和护阴套,头戴镶嵌着野猪牙或者骨片的羽冠头盔,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厮杀。左边的武士长发飘散,已经将一个敌人刺死在地。然后一跃而起,左手一把推开对手头盔上的羽冠,右手趁机用剑刺向敌人缺乏保护的颈部。他的对手虽然保持着左手持盾、右手持矛的经典姿势,但是面对已经近身而且直扑要害的武士也毫无办法。虽然这是一个被定格的战斗瞬间,但是整个场景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人物的身材比例和肌肉线条非常具有写实性,不禁让人联想城邦时代的希腊浮雕。
从整个克里特-迈锡尼艺术形象来看,当时的希腊先民还没有黄金分割比概念。但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和解剖,雕刻这个格斗微雕的工匠已在无意识中运用了类似理念。
印章上的迈锡尼武士决斗
这一场景甚至可以在荷马史诗中找到呼应。史诗反应了从迈锡尼文明末期到公元前8世纪希腊大陆风俗传统和生活画卷,也提到了这一时机的军事战术。武士在搏斗中打倒敌人,会抓住对方的羽冠,将他拖回己方阵营。或者剥去他的甲胄作为战利品炫耀。其他地区出土的迈锡尼武士决斗印章,也反应了类似的格斗动作。可能是武士为了纪念自己的英勇,或者总结特定的战斗技巧。于是请人打造了这样的戒指,让自己的英勇永远定格在玛瑙石上。
这些迈锡尼时代的微雕艺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构图科学还是人物的肢体比例十分合理,体现了当时工匠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平。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神话和文学具有现实和历史的内核,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抽象和升华。
原标题:《艺术品中的历史:格里芬墓中的迈锡尼武士生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