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水保治理成效显著,早日制定黄河保护法
在陕西,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显著。
7月20-23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主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走进陕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陕全国人大代表观察指出,陕西水保治理目标已由单纯的水土流失控制转为以生态效益为中心、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路径,建议积极推进黄河保护法制定实施,通过法治力量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状况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省内黄河流域在陕西的经济及生态功能地位突出。陕西黄河流域涵盖关中5市区、陕北2市、陕南1市,土地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5%,承担了全省83%以上的工业用水和78%以上的生活用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陕西黄河流域水保治理,深刻影响着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方兰评价指出,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大、治理步伐快、治理成效好的新局面,黄河流域主色调逐步由黄变绿,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
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首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陕西水保治理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方兰表示,陕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历了由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与预防监督相结合,从单一措施的局部治理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水保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过程;治理目标由单纯的水土流失控制到以生态效益为中心,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并取得显著成效。
比如,在水保生态修复上,陕西省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以小流域为单位推进陕北多沙粗沙区、白于山区、渭北旱塬等生态敏感区、脆弱区水土保持工作,对农村4000余个渍水池塘、站窖等进行了水生态修复和整治,共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333万亩。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
“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中,陕西省将淤地坝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坝系改善生态、防洪保安、蓄水用水、融合产业等功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陕北治沟造地,优化坝系建设布局,坝系建设成效初显。”方兰表示,陕北地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为建设淤地坝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淤地坝建设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建成淤地坝3.4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拦泥58亿吨,淤地造田86万亩,年灌溉面积4千公顷、增产粮食4亿公斤。
与此同时,陕西省还大力推进水保示范园建设,探索了综合管理、科研实验、科学教育、特色产业、特色展示等五大水土保护示范园区建设模式,建成49个示范公园,其中21个被评为国家级水保示范公园。
不仅如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亦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退耕先进省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536万亩,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达到60.6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水保生态治理之时,陕西还率先落地了生态补偿机制。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2008年,陕西省政府就制定发布了《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有关授权部门制定了《实施细则》。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全国首创。”方兰表示,这两项措施均于2009年1月1日生效,这是全国首个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年均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约20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征收补偿费近200亿元。
据方兰观察,上述补偿费主要用于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重点治理、生态恢复等方面,重点实施了“矿区生态再造”“重点水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生态长廊”“淤地坝除险加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水保生态治理还存一些普遍性问题,早日制定黄河保护法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0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态势,表明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
其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2020年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5.33万km2,占其国土面积的33.97%,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6.83%,水土流失面积较2019年减少0.39万km2,减幅为0.86%,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进一步显现。
“黄河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方兰举例说,比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仍需提升,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比依然高达68.8%,然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流域平均仅为0.562,大规模的农业用水量,伴随着较低的用水效率,已成为当前黄河流域农业灌溉面临的最大困境和挑战,也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水保资金、人才和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加强、部门间需强化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和重视。”方兰表示,黄河流域涉及9个省区,各省区要协同治理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规划和设计黄河流域的水保生态治理。
在方兰看来,应以系统思维统筹考虑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总体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同时促进流域内省际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水土保持、林草、生态环境、农业、资源、水利等多部门的会商与联席工作机制。
基于此,方兰提议,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顶层设计和微观操作层面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机制,同时对丰水、缺水地区实行差异化水价政策。在制度措施方面,强化流域内河长制、水价形成机制、水权配置机制等的进一步完善,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兼顾水保生态治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与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综合提高水保生态治理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理念上,方兰则呼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保生态治理要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产品市场化为基础,充分发挥水保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兰表示,第一,树立水保治理的大系统观,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思维,积极探索新型水保工程措施,科学规划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成果,合理统筹部署水资源治理工作,不断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二,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她还希望,黄河保护法能早日制定并实施,通过法治力量有力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