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战阅兵兵器谱|解读阅兵中三种机械化部队

陆知杨 / 军事媒体撰稿人
2015-09-04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出了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其中,10个地面装备方队最先接受检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力量的最新风貌。

此次受阅的共有10个地面装备方阵,较6年前的15个方队有所减少,坦克方阵减少为1个,压制炮兵方阵减少到1个,原本仅有1个方阵的陆战队、空降兵、高炮、反坦克导弹和武警装备方队数量也没有变化,而装甲步兵/摩托化步兵方队却依旧保持3个装备方队的规模,且受阅装备型号与09年皆不相同,成为本次阅兵中数量最多的装备方队大类。

繁多的步兵载具及其相关衍生型号,构成了中国军队由传统机械化/摩托化军队向新时期信息化军队转型的几大系列。本文仅依据公开材料,对解放军正在构建的数种不同类型的装甲步兵/摩托化步兵及其作战目标进行简单分析。

从摩托化艰难挣扎出的机械化萌芽

与其他强国追求军队的全机械化(俄军的全摩托化)不同,中国军队由于部队员额庞大、国内工业基础则相对薄弱,长期以来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无法满足需求。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二汽的全面投产以及“文革”结束后的对军队的三次全面精简整编,中国军队才彻底摆脱了骡马,实现了基本的摩托化(即卡车化)。

根据当时的军语定义,我军的步兵包括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装甲步兵,徒步步兵顾名思义是徒步机动,尽管实际运用中偶尔也能乘坐上级加强的汽车,但本质上不属于摩托化部队;摩托化步兵则是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装甲步兵则搭载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既可乘车作战也可下车作战。尽管80年代我军已经基本淘汰了徒步步兵,但真正的装甲步兵部队数量十分有限。因此,乘坐卡车、徒步作战的摩托化步兵成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象征,摩托化步兵进入战场的5公里越野也成了中国陆军延续至今的标志性科目。

不分兵种,“五公里”几乎成了中国陆军的标志。

同期的美苏(俄)军队比中国军队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苏军早早地实现了全军摩托化,不过其摩托化相当于我军的机械化。苏联在全军的摩托化步兵师都装备了装甲输送车,并在每个摩步师装备一个团的步兵战车,在精锐的西部集群更是全面换装了步兵战车;美军虽然理论上还分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但现役部队早已全面机械化。

面对差距,中国军队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始奋起直追,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先后开始装备86式步兵战车、89式装甲输送车、92式轮式步兵战车等新型装备。步兵战车的装备使中国步兵真正具备了乘车作战的能力,从而使中国的装甲步兵真正成为机械化部队。不过这一代装备的缺点也非常突出,总体性能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比如86式步兵战车上使用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已经在中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证明不适合战场实际,而92式步兵战车上的25毫米机炮因为自动机的先天不足而有着不少缺陷,底盘性能也与国际一流有一定距离。但以89式装甲输送车和92式步兵战车发展而来的一系列变形车不仅初步实现车族化,也为新一代装备的研制积累了相关经验和基础。

强化了火力的86A步兵战车仍有一定的装备价值。

进入新世纪,中国在陆上各方向虽然没有急迫的强敌,却也有着不少潜在的冲突热点。面对不同的威胁和假想敌,中国有针对性地研制了数个不同的系列装备,以武装面对全新挑战的地面部队。

每一种机械化都有他的目标

在今年的阅兵上,解放军展出的3种陆军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分别是ZBD04A步兵战车、ZTL11轮式突击车和长轴猛士装甲车,加上2009年展出的3种陆军装备——ZTD05两栖突击车、ZBD04步兵战车和ZBL09轮式步兵战车,再结合其他中国军队装备的新装备,几年前还仅仅是军迷设想的几种不同的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装备体系目前已经初见雏形。在此,笔者仅以其中的主战装备为代表,对这几类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装备及其作战目标进行简单梳理。

05式两栖突击车参加9月3日阅兵。

最先完成研制换装的,是以05系列两栖战车为主力载具的两栖机械化部队。主要的装备对象是海军陆战队机械化步兵旅,此后在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陆军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也换装了该系列战车。该系列战车的主要战斗车辆包括基于05系列两栖战车底盘的火力突击车、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同时还有一系列诸如装甲抢修车、指挥车、弹药车、工程车等的变形车,一举替代了原先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两栖机械化师编制内63系列水陆两用坦克、86“海改”步兵战车、63C/77式两栖装甲车等一系列互不相同的底盘系统,在极大简化后勤压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装备体系。特别是122毫米两栖自行榴弹炮的装备,极大强化了两栖机械化步兵在抢滩登陆阶段的压制火力。

这一系列机械化步兵装备的目的和用途,从其设计特点和相关部队的位置就一目了然。作为全球性能最好的现役两栖步兵战车和两栖战车车族,05式从一开始就瞄准了统一祖国的军事斗争准备。在两栖渡海登陆的作战背景下,05式高度优化了其水上航行系统,使其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达到水上28km/h的最高速度。当然,这种优化带来的牺牲,便是车体庞大、且防护性能并不优秀的两栖车辆老问题。

第41集团军的04A步兵战车受阅,根据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验,南方部队并非完全不需装备重型装甲车辆。

第一种模式:重甲重炮的04A步战和重装机械化部队

真正满足解放军陆军履带式步兵战车需求的则是两次阅兵都有出现且进行了大规模改进的ZBD04/04A步兵战车。作为重装机械化步兵的主要战斗车辆,该型战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火力,可发射100毫米杀爆弹和炮射导弹的低压线膛炮+30毫米机关炮+并列机枪的配置可谓全球领先。这套源自苏联BMP-3的武器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后,改变了中国步兵战车火力的面貌。其中的2A72型30毫米机关炮更是被单独作为解放军陆军的主力机关炮,一方面用于将现有的86式和92式步兵战车升级为86A型和92A型,一方面则作为新一代的03式伞兵战车、05式两栖战车和一系列外贸步兵战车上的主要火力。不过与BMP-3系列相比,04/04A的火控系统有了明显改进,其行进间射击能力、复杂环境下的战场感知能力与远距离观瞄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04A步战另一个重要的改进是防护明显增强。为了强化防护,它甚至放弃了不经准备进行水上浮渡的能力,这在中国的步兵战斗车辆设计中还是头一遭。这一取舍表明,中国在新一代步兵战车更加强调战场上的生存性能,而对于原本极为看重的江河浮渡的机动性,则主要通过围帐浮渡和工程兵架设舟桥等手段加以弥补。在装备范围上,04A主要装备的是北方重型机械化部队,例如北京军区的第38集团军和兰州军区的第21集团军,配合这些部队的99A和96A主战坦克使用。这两支部队的作战地域内主要环境是大面积平原和戈壁,因此没有无准备浮渡能力的影响也有限。

第21集团军的04A步兵战车,参加跨越-2015·朱日和G演习。

至于重量更大,正面防护能力接近主战坦克的重型步兵战车,中国军队却并没有发展。这里面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作战方式原因。一方面,重型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夺取城市的巷战,但即使以目前的技术,想要让装甲车辆全向免疫单兵反坦克武器依然是难以做到的。另一方面,按照我军的战术想定,使用重型步兵战车进行治安战式的巷战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灵活的步兵战术要比单纯加厚装甲更加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重型机械化步兵部队中的ZBD-04/04A步兵战车并不像两栖的05式一样有着枝繁叶茂的大家族,而是由另一种底盘——89式改进型装甲输送车衍生而来的各种支援车辆。包括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炮兵观察车、炮兵雷达车、装甲抢修车、卫星通讯车等数十种型号……这个型号虽然长期默默无闻,只在阅兵装备方队的领队车种偶有目击,但凭借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强大的扩展衍生,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步兵战车本身。这两种车型配合主战坦克、自行榴弹炮等重装备,将成为我军三北平原战场突击的重装甲核心。

09式车族已经成为新一代轻装部队的骨干。

第二种模式:走在“大八轮”上的轻装机械化部队

除了重型机械化步兵外,以轮式装甲车辆为核心的轻型机械化部队也在转型的中国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轮式装甲车辆重量轻、公路机动性好,因而能借助公路进行快速机动;加上轮式战车天然具有整备难度低,后勤供应难度较小等优势,既适于用于执行快速反应任务,也可以作为快速部队掩护主力侧翼,还能用于第二梯队的进攻突击行动,用以扩大和发展胜利。而且它们具备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可以用大中型运输机快速投送,因而成为强力快反部队的核心装备。

中国在90年代就装备了WZ551系列,对轮式装甲车辆已经有相当的认识,随后发展出来的“大八轮”09式车族,正是中国运用新时期技术全面升级的轮式战车车族。本次阅兵中,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作为该车族的代表接受了检阅。与2009年阅兵时展出的02式轮式突击炮相比,它配备了威力更大的105毫米低压线膛炮。同时,与隶属炮兵的PTL-02相比,该车隶属于装甲兵,需要承担一定的突击任务,因此在防护和火控系统上也较以短停射击为主的突击炮更加先进。综合来看火力性能与05式两栖突击车相似。

参加阅兵的11式轮式突击车。

09车族目前已经衍生了规模庞大的变形车型号,包括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装甲抢修车、指挥通信车在内,衍生型号已经超过60个,几乎涵盖了轻型机械化步兵分队的各种装备。这种在分队内部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让整个分队的战斗车辆通过能力保持统一,便于战场上的指挥调动,也让后勤工作大大简化,从而降低了分队补给的复杂程度。

由于09车族的成本工时都比履带式装甲车辆要低,目前该车族的服役速度要比履带式装甲车辆要快得多。比起履带式装甲车辆每年数百的装备数量,09车族每年服役可达上千辆,装备部队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在全军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发展的要求下,许多该系列战车装备到传统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使其实质上成为机械化步兵。济南军区的两个主力师——铁军师和中原猛虎师就是鲜明的例子。原本铁军师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装备92式步兵战车;中原猛虎师则是摩托化步兵师,但由于后者近年来开始了09车族的换装,因此在近年举行的对抗演习中,反而出现了摩步师装备全面优于机步师的情况。

同样的情况在早前还出现在另一些换装92A型步兵战车的摩托化步兵师身上。这表明当代中国军队在全面向机械化部队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摩托化步兵与机械化步兵的编制和定义都受到了全面冲击,甚至在很多时候都不再适用。只有当这一轮换装全部完成后,我们才能重新描绘中国机械化步兵的新面貌。

西藏军区某山地旅装备的装甲猛士。

第三种模式:“装甲猛士”带来的准机械化

除了这几种机械化步兵使用的战车之外,本次阅兵还展示了一种地位颇为微妙的装备——二代长轴版的猛士装甲车。严格来说,这种装甲车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机械化步兵武器,因为它是由一代的东风猛士高机动车发展而来,而后者的原型又是著名的军用越野车“悍马”。

在二代猛士装甲车服役前,我军已经有了10年装备使用“东风猛士”的经验。“猛士”基型车于2003年下线,2006年正式定型。目前各型猛士军车已经在我军各作战单位服役超过4000台。而作为一个优良的平台,厂家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生产一款高机动性、高勤务性和高防护级别的高机动装甲载具,以满足包括反恐作战在内的作战需要。但在“猛士”基础上研制的猛士装甲车载员不足、搭载的武器基站受载荷(1.5吨)限制,勤务周期短,以及装甲防护级别低等不足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轴2代猛士装甲车应运而生。这种装甲车有长轴4轮和6轮两种型号,防护能力则全面升级,该车风挡玻璃可在正面100米距离抵御7.62mm步枪弹射击,车身正面可在100米距离抵御7.62mm穿甲弹的射击,车身侧面在100米距离可全面抵御7.62mm步枪弹射击,可有效防护爆炸物冲击波。车身底部在加装V型装甲保护后防护级别也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款近乎全新研发的二代猛士,已经从一代猛士模仿悍马而来(猛士的动力、变速器、分动器均采用原装备件)变为一款核心部件自主化的全新车型。

综合载荷、改装潜力、通过性、人机功效、燃油消耗和勤务状态等的综合考量,陆军更加倾向于4轮驱动的长轴2代猛士装甲车,参与阅兵的4轮版猛士就来自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6轮驱动版虽然提升了载荷和通过性,但是在燃油消耗、整车勤务性上有所欠缺,不过部分武警部队仍选用了该车,也参加了9月3日的阅兵。它们参与过新疆、西藏的反恐作战。

武警“雪豹突击队”的6轮装甲猛士。

在国内还有不少下辖汽车连,依靠卡车进行机动的摩托化步兵部队存在的情况下,成本低廉的猛士装甲车具备一定的装甲防护,可以一次运载一个建制步兵班,能使摩托化步兵从乘坐卡车机动的传统作战模式中解放出来,开始具备一定的乘车作战能力。加上以“猛士”底盘改进的自行82毫米速射迫击炮,使得这类摩托化步兵不但拥有比传统摩托化步兵更强的火力和防护,也开始具备一定程度的乘车作战能力,从而成为战斗力强于传统摩托化步兵的“准机械化步兵”——当然,在真正的高烈度战场环境下,这样防护的装甲也只是聊胜于无,步兵更多时候还是要以下车作战为主。不过对于执行中低烈度作战的部队来说,躲在装甲后面的安全感显然不是任何卡车能够媲美的。

怎样的机械化才足够?

毫无疑问,随着多个系列的机械化步兵装备的服役,中国军队的面貌似乎很快又要焕然一新,至少原本代表摩托化步兵作战模式的5公里越野在战场上的用武之地正在逐渐减少,而依托机械化步兵作战的科目则会变得更加重要。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对规模仍然超过百万的解放军陆军来说,究竟怎样的机械化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和需求。

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使人们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依然印象深刻,人民解放军的换装规划中也不乏装备成百上千辆99A主战坦克并搭配04A步兵战车的设想,但这样的大规模换装不仅耗资甚巨,也不符合中国当下安全形势多样化,应对手段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以美国“斯特赖克”旅为代表的中型旅概念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治安战中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但各方对于轮式装甲车辆的价值依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再加上中国军队巨大规模导致必须面对的三军经费与装备的平衡,使得中国未来的机械化部队建设充满了变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