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虎队:30年不塌房的偶像男团,我只服它

2021-07-28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荷西帕 新周刊

这个解散20年的组合,是今天优质偶像的天花板。

小虎队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吸引着我们,一方面是因为青春烦恼的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无法永远实现的兄弟无间。

他们所有的创举,在今天看来依旧不可思议。正是因为与日后偶像组合不同的属性,让无论何时回头,小虎队的故事永远能吸引更年轻的观众。

“怎么起名叫乖乖虎呢?”

“我想大概是我长得比较……”

1991年第一次来到大陆接受央视采访的小虎队成员乖乖虎苏有朋,当时只有18岁。一时没办法搜索到合适用词的他,把目光投向了身边年长的队长。“斯文吧。”21岁的吴奇隆回答。

一段自我介绍,就能让小虎队喜提热搜。

吴奇隆是小帅虎吗?那是陈志朋。那谁是跳跳虎?那是小熊维尼的朋友。

不知道为什么,一段小虎队的自我介绍突然走红,主修追星的00后们为补习这些历史知识伤透了脑筋。

“放在现在那是妥妥的国民弟弟啊”“看得我一脸姨母笑”“我现在就能成为妈粉”……只恨晚生了20年的00后们,因为小虎队觉得自己错失了时光。

从出生起就见证着选秀节目兴起、日韩团体的盛衰,偶像101工业体系形成的年轻人,竟然又回过头来,爱上了小虎队。

在小虎队之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团体。

“座机拍摄”的画质、仿若PPT动画效果的MV、令人迷惑的舞蹈定格,不仅无法劝退大家的热情,反而让隔代追星的孩子们一边用“当代汉语”重编小虎队追星指南,一边感慨:

那年正当时能追上这么鲜活生动偶像的姐姐们,真是有福气。

初代追星的创举,你想不到

小虎队很有名吗?

继给周杰伦打榜、推荐冷门歌手孙燕姿之后,神隐男团小虎队又莫名出现在了主流视野中。

只是小虎队的成名实在太早了,在不同时代的节目里见过吴奇隆、陈志朋和苏有朋的人,也未必知道他们作为三只小虎时的辉煌。

“追星”一词的起点。

小虎队在很多意义上都是空前的。

说他们开创了追星的时代,一点不会言过其实,毕竟“追星”一词就是由他们而来。

在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之后的1989年,小虎队举办了“逍遥·货柜·小虎队”的环台湾岛演唱会。在那个汽车还是新奇商品的年代,自行车和电动车才是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于是,小虎队的巡演货车在前面开着,当出现第一个骑车在后面追的粉丝之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加入其中。“追星”一词诞生得就是这么热烈形象。

货车巡演,万人空巷。

习惯了在万人、十万人体育场里看演唱会的我们很难想象,在流动货车上开演唱会是怎样新奇的感受。

大货车开到哪就演到哪,既是交通工具,在货车前放一块板子又成了他们的舞台。25年后苏有朋接受采访时说起这次创举,依然颇为自豪:“挺不赖,就是货柜里还蛮热的。”

当三只小虎从货车顶上坐旋转滑梯滑下来之后,一段与歌迷一起《燃烧青春火焰》的《逍遥游》就开始了。

当南风轻轻地吹送,到1989年的11月,小虎队明亮的歌声终于通过上海电台的“上录音乐万花筒”飞过海峡。

几个月后,中唱上海公司引进小虎队第一张专辑磁带《逍遥游》的盛况,绝对值得载入史册。

据豆瓣网友welleschan的回忆,当时在上海海宁路音像店柜台,已经“卖疯了”:

店员动作就像赌神里的发牌机器一样,一眨眼间音像店都纷纷挂起了售罄的告示牌。学校里头势清爽的同学帮忙从隔壁班搞来磁带,谁拥有了这盒引进版谁就很有腔调。

实际上,这盘磁带也是引进史上的新颖典范。

引进版颇有意识地删去了原版中的一首伴奏,同时收录了小虎队之前与师姐们拼盘专辑中的《新年快乐》《青苹果乐园》等三首试水之作,因此成为了完整记录小虎队最初历史的经典。

我们都知道,小虎队的诞生有阴差阳错的偶然因素。他们最初是台湾开丽公司为“青春争霸战”节目中女孩助理“小猫队”搭配的男孩助理,负责搬运道具、打理幕后工作。

但一经推出立即引起收视轰动的成绩,也离不开时运之下“商业却不势利”的独有设计。

“青春争霸战”时期的小虎队。

没有华丽的重唱和声、没有白衣飘飘的伤春悲秋,小虎队的齐唱倚赖成员们先天声线的高中低差异,合在一起呈现出的轻快爽朗,就是青春难得的没心没肺。

左手是理想主义民歌的余音,右手是日本少年偶像的先例,在那段冷战时期向经济发展过渡的日子里,三个中学生男孩的出现为台湾流行乐坛商业化之初留下了一段可爱的历史。

所有这些创举在今天看来依旧不可思议,正是因为与日后偶像组合不同的属性,让无论何时回看,小虎队的故事永远能吸引更年轻的观众。

小虎队的柔光,

并不全是回忆滤镜

相信姐姐们从前的眼光,说的不仅是沉迷吴奇隆帅气的后空翻、陈志朋优秀的舞台表现力和苏有朋“没头脑”的幽默,也不只是他们作为体育生、舞蹈生和建中学生的偶像效应。

小虎队作为一个演唱组合,他们的歌也集结了一个时代最优秀的创作。

像长期雄踞歌坛的飞碟“五陈”就是小虎队背后的主要词曲作者。

其中陈大力和陈秀男是一对王牌,《大海》《潇洒走一回》就出自他们之手;陈志远与陈乐融又是黄金搭档,耳熟能详的《感恩的心》《再回首》等合作也几乎无一不红;还有陈耀川,他是创作了《忘情水》《女人花》等佳作的音乐才俊。

在这样的顶配之下,小虎队不可能仅仅是唱儿歌的少年偶像,他们不同风格和定位的作品,都很值得认真一听。

在首张专辑中,陈志远和陈乐融操刀的第一主打《逍遥游》就大获成功。《逍遥游》延续了《青苹果乐园》(日本偶像团体“少年队”的翻唱作品)的动感曲风,用打击乐、烟花引爆声等细节构建出了“逍遥”的味道。

小虎队见面会。

到了第二张专辑《男孩不哭》,小虎队又带来了浓郁的亚热带风情。一首《热雷雨》真有一种夏日午后、听着室外滂沱大雨的蒸腾感。

由知名音乐制作人杨立德填词、天马行空的《砂丘魔堡》,更是备受推崇的遗珠。

“红色的大地,闪烁着紫月亮”,这番魔幻壮丽的景象,看过一眼就再难忘记。陈乐融曾评价杨立德:“他既是前辈,也是顽童。他的词不尚厚重,重吉光片羽。”

配合间奏中一段两次获得格莱美奖的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Ernie Watts的独奏,艺术家们一起为小虎队的魔幻冒险画上点睛之笔。

早期干饭人。

此外,同时身为摄影师的杨立德还贡献了小虎队货车巡演时拍摄的国内男歌手第一本写真集《约会在热带》。十多套服装、三十多种造型、一万多张底片,留下了港口边审视自己擦伤的少年和暑假里浪漫的心声:

每天我都要游泳,水,是另一种音乐。(吴奇隆,19岁)

喜欢的衣服是随时会改变的,希望朋友不要这样。(陈志朋,18岁)

我想,维持一个家,不一定是用爱情,大概是意志力吧。(苏有朋,16岁)

小虎队的造型,至今仍不过时。

1990年的专辑《红蜻蜓》,标志着小虎队走进了新的阶段。

他们迎来了日后被誉为“小虎队之父”的制作人李子恒。《红蜻蜓》《骊歌》《让我牵着你的手》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歌曲正是出自这位巨匠之手。

李子恒与小虎队。

李子恒为小虎队确立了“成长”“朋友”的第一定位,更多的“我们”代替了从前的“我”。同时,更多本土化的民谣元素融入进来,小虎队的风格基本确立。

相比之前皱着眉头扮演地下舞厅坏小孩、或者演绎早熟悲伤情歌的模糊尝试,背着吉他、戴着牛仔帽,一副乡村打扮的小虎们,在野柳露营钓鱼、追逐打闹的场景,更能呼应同龄人的成长记忆。

好多梦正在飞。

随后的《星星的约会》和《爱》两张专辑便是小虎队最成熟、传播度最广的作品。《星星的约会》《叫你一声my love》《蝴蝶飞呀》《爱》等歌曲已经无需多言,都是每个人能哼上几句的经典永流传。

善用意象的李子恒在这几年中用“红蜻蜓”“蝴蝶”“毛毛虫”等符号,让小虎队的辨识度更上一个台阶,以至于之后再要唱成长、唱伙伴,就会自然想到和小虎队深度捆绑的这些标签。

但是,“终于还是又走到这一天”,一纸小帅虎陈志朋的入伍通知,预告着小虎队的离别。

为了记录下这个节点,临时筹备的《再见》集结了李子恒和飞碟“五陈”之四。据陈秀男介绍,制作专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曲目的质量。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毕业歌曲中逃不过的《放心去飞》,四分之三拍的节奏模仿着哭泣时的喘息,让流泪演唱的小虎们更像是在低声呢喃;而《再见》中青苹果和日记、蜻蜓和蝴蝶、白云和蓝天的一一重现,就是对小虎队成长的小结。

1991年,小虎队第一次解散前的“再见”歌友会。

我们现在知道,小虎队并没有就此解散,《星光依旧灿烂》《快乐的感觉永远一样》《天堂海》《庸人自扰》等优秀的作品还等待着他们的演绎,但离别的情绪却一直在蔓延。

在小虎队1996年的最后一场告别演唱会上,小虎们卸下了华丽的表演服装,搬上高脚凳和乐谱,和李子恒老师围坐在一起,唱起民谣时代老师的代表作《秋蝉》的样子,就像回到了某一次练习时候。

“谁道秋下一心愁,烟波林野意幽幽”,在最后的最后,优雅地诉说着喜乐与离愁。

《秋蝉》。/1996年小虎队虎啸龙腾狂飙演唱会

怀念小虎队的我们,

在怀念什么?

小虎队的一个经典画面,就是独自上节目的吴奇隆,对着镜头那一边的陈志朋唱着《祝你一路顺风》,一回头,看到苏有朋慢慢走来时,潸然泪下的瞬间。

由李子恒作曲的、吴奇隆填词的《祝你一路顺风》。

他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地吸引着我们,一方面是因为青春烦恼的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无法永远实现的兄弟无间。

说起迷惑兄弟情,小虎队既是鼻祖也是巅峰。

作为时代性的偶像男团,他们必然是综艺节目里的常客。与现在精心设计的偶像发言不同,当时小虎队的插科打诨又自然,又没有边界。

探病视频,竟然也能成为经典。

年纪最小的乖乖虎苏有朋最擅长胡说八道,不仅随时在台上抖露、编造队友们的窘事,还觉得因为是老大的歌所以才可以拿来“胡乱”创作,甚至在吴奇隆因病住院时竟说他每年开刀“真是歹命”。

面对此景,小虎队的队内文化自然是“吃饭、睡觉、打小乖”。“十次吃饭请他八次,这两次他还要说很久:你看我请你们吃东西了呢。”这时候,请客的吴奇隆其实距离还完家里的债务还有十几年之久。

那些适合上热搜的舞台互动当然不假,但成长中未经修饰的摩擦才能让兄弟情突破营业。

小乖虎早期驯服身体的视频。

我们现在看小虎队的视频,苏有朋的慢半拍集锦总是非常奏效的入坑指南,但当年在小虎队任0.5倍速担当,不可能一直是一件好事。

作为建中高材生的乖乖虎是家长们让孩子放心追星的重要因素,但因为无法兼顾学业,导致成绩垫底、排练缺席、每次学舞都“跳死跳活”,乖乖虎有一阵处于被换走的边缘。

在苏有朋暂停小虎队的工作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那段时间里,看热闹的人都在等着乖乖虎的童话破灭,从前所有的掌声和关注,都成为了压力和嘲讽。

“让今天成为明天最动人的传说。”

陈志朋在队内同样有自己的困扰。多年后根据当时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忆,一次陈志朋和苏有朋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念书的话题。

据说一段时间里,苏有朋常常带漫画到公司,开会也主动挨着陈志朋,但小帅虎总是爱答不理。最后在大人的调解下才发现,原来陈志朋很不喜欢小乖在节目里跟主持人说,奇隆和自己在上学,但志朋没有。

年轻人的烦恼说起来似乎可爱又轻巧,但想第二遍的时候又会发现,这些矛盾里,生活和自由的让渡、不同背景下的选择,一早就难以调解也不可能调解。

“放心去飞。”

当然,苏有朋最后会以全台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台大机械工程系,陈志朋也在担任着公司更多日常工作深受同事喜爱,表示“小乖被换走自己也不干了”的吴奇隆也还得操心小虎队永远的谜之走位。

只是青苹果乐园里的游侠儿,在光鲜和嬉笑的背后,也更早地面对着生活的无解。

然而即使是这样努力坚持的岁月,日后苏有朋在回看时却还是会感慨,在公司和队友们的照顾下,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接着在多年以后又说,看着这些年轻的画面,谁会料到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三人各自又会有怎样难为外人道的经历呢。

陈志朋归队后,小虎队又合体发行了三张唱片。/《龙兄虎弟》

作为观众的我们,快进地观看小虎队的人生,放大着其中的精彩与失落。但在为之高兴或遗憾的时候,却从没有任何一刻会担心偶像失格、爱豆塌房,因为离开了小虎队的美名之后,他们同样以一部部作品、一个个新的演员、导演、商人的身份,努力地生活。

从小虎队解散至今也有24年了,这么多年间,我们期待小虎队重聚愿望的强烈,甚至就是因为他们太少同时出现。因此,操心的媒体和观众们把视频通话、惊喜现身的桥段,都用到不再新鲜。

这不是说时隔几年都要出现一次的“小虎队兄弟阋墙”是真的,而是说镜头之后,关系再好也要撕去浪漫化的矫饰,退回到真实的朋友之间。

但在一定要表达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听到吴奇隆说,他们是我永远的弟弟;陈志朋说,我们就像家人一样;苏有朋说,他们是我的榜样。

2010虎年央视春晚彩排。

台湾早期的电视节目《鸡同鸭讲》是一个胡乱剪辑提问和回答的综艺,其中的一段采访问到三位小虎各自小时候的志愿,本来是为了喜剧效果,现在却都一一实现:

吴奇隆是一个真正的忍者,不仅有机会实现商业理想,疫情过后也随时可以去周游世界;陈志朋当然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能一直站在舞台上就是一种成功;苏有朋不仅人见人爱、赚很多钱、与自己和解,说过的话也成了文化博主转发的素材。

荒谬的梦想,也都会实现。/《鸡同鸭讲》

但不论他们还将走多远,想起小虎队就永远会记起《蝴蝶飞呀》中青春袭人的画面:

风景如画的林间小屋,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意气风发,穿着洋气的校服,看似抱着书本跑步去上课,一不留神就蹲在地上看虫子,午休时相互捉弄,当晚霞初现,便划一条船,吹着口琴荡漾湖中。

小虎队就是星光依旧灿烂,真心永远不会改变,所有相聚的承诺都会被实现。

转眼间,明年又是虎年了。

七零后的“小虎队”往事,爱地人,2008-10-10

小虎队歌曲汇总点评(上),云云,2014-11-19

青苹果乐园,welleschen,2020-05-09

今天看我,welleschen,2020-09-12

砂丘魔堡,welleschen,2020-12-11

《永远的小虎队》,宋文善,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我,作词家》,陈乐融,华文出版社,2011-03

✎作者 | 荷西帕

✎校对 | 凌晨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30年不塌房的偶像男团,我只服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