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性别比失衡论证失当
Remick教授专注中国问题,研究成果不少,对她进行过学术采访的中国学者也称她“广东话讲得很好”。但这篇谈论中国问题的文章,却有一些明显的硬伤。
文章第一段谈到:“由于男多女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男子注定要独身。”转载该文的英文媒体原文是“millions of Chinese men”,中文翻译尊重了她的原意。
但事实是,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两名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不约而同提出一个尖锐问题:“到2020年全国实现小康之日,全国将有3000万-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女可娶。”这一数据当即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2010年9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2020年以后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打光棍。
2011年11月,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的累积效应已现端倪。据国家统计局推算,中国0-19岁年龄段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377万,10年后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
不管是官方还是学者的测算,都表明未来10多年内,中国社会将出现数千万中国男人讨不到老婆的严重问题,何以这个“数千万”(Tens of millions)的新常识到了Remick教授笔下,被随随便便缩小了10倍,只有“数百万”(millions of)?中国有数百万男子讨不到老婆固然不幸,但所反映出来的人口性别比还在正常范围,还不至于成为一个全社会深感焦虑的问题。
Remick教授举例说,与邻国日本一样,中国一胎政策实行前几年的20世纪7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已经下降,并长期维持世界最低的人口出生率,但日本没有出现性别比例失调,而中国出现了,很多人认为是计生政策所导致。Remick教授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她认为,从更久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在过去200年的很长时间内渐渐严重失调的。但这样说,又如何解释她自己观察到的新生儿性别比“1960年至1985年间正常”呢?
Remick教授的说法是“在公社期间(约1958年至1983年),生产活动社会化,财产归集体,祭祖活动遭压制,养老金由公社提供。家庭不需要儿子,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动力去杀死或遗弃女婴。”
生产活动社会化、祭祖活动遭压制两个因素姑且不论,“财产归集体”和“养老金由公社提供”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1962年9月的“农业六十条”第四十四条规定:“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 ,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这说明,除了“大跃进”时期农民的上述财产无法保障之外,其他时候,尽管少得可怜,农民还有权拥有“一切生活资料”,并没有做到Remick教授说的“财产归集体”。
“农业六十条”第十六条还规定:“公社和生产大队,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地不从生产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队可以从可分配的总收入中,扣留一定数量的公益金,作为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扣留多少,要根据每一个年度的需要和可能,由社员大会认真讨论决定,不能超过可分配的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到三,公益金怎样用,应该由生产队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干部自由支配。”这个著名文件中,绝无公社为社员提供养老金一说,即便生产队扣留的“公益金”,不仅少得可怜,而且顶多照顾到鳏寡孤独,何来一般农民的“养老金”一说?事实上,本世纪初年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前,中国农民何曾有过什么“养老金”?
因此Remick教授所声称的导致性别比正常的四个因素,实际至少有两个因素不能成立。导致这一时期性别比正常的原因,只能是相对自由的生育。至于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率下降,更大的原因是年轻父母都需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以及农村公共卫生水平有所提高,不太需要以婴儿的数量优势战胜婴儿死亡率。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婴儿性别比急剧攀升,其中不排除长期以来重男轻女思想作怪,但更现实的诉求是老有所依,由此,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大量违法存在胎儿性别鉴别,以及人工流产的便利化。可惜这些因素并未进入Remick教授的视野,而是热衷于讨论虚无缥缈的祭祖问题,以及中国法律早就解决的平等的财产权和继承权。
公共政策的调整需要听取各方意见,包括来自外国的意见,但对基本事实都存在严重偏差的意见,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