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一遇还是千年一遇?中国气象局:开展极端性客观定量风险评估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1-07-22 22:5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最近几天,河南暴雨中“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甚至“5000年一遇”的形容与定性陆续出现,在网络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论。

澎湃新闻注意到,7月21日上午,在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召开视频会议,连线调度河南等省气象局,结合当前汛期形势和防汛救灾情况,对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会上提出,要跟踪了解河南特别是郑州当前汛情和防汛救灾形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加强滚动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开展极端性客观定量风险评估,及时解疑释惑回应公众关切。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当天上午,在听取河南省气象局汇报后,中国气象局党组向受强降雨影响的气象台站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关怀慰问,对河南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表示肯定,强调要在确保气象干部职工人身安全基础上,尽快修复观测设备,尽早恢复数据传输,为防汛救灾提供坚强气象服务保障。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部署,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气象探测中心等国家级业务单位纷纷驰援河南,提供更精细化预报服务、装备保障等。

另外在21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关批示要求,研究部署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举措。会上部署,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重要天气系统分析研究。围绕近期复杂天气形势和极端天气过程,深入分析背后原因、内在机理及综合影响,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等。

新华社此前报道提到,河南此次降雨过程突破多个“历史极值”。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历史上曾出现5次全省性强降雨过程,其中极端性非常强的一次是“75·8”特大暴雨。

“与前几次对比可以看出,此次暴雨过程全程累计雨量最大,一小时最大降雨量及日雨量都破了极值,破极值站数均大于上述5次过程,日最大降雨量和6小时最大降雨量仅次于‘75·8’。”苏爱芳说,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综合考虑持续天数、过程范围、最大日降水量等指标,此次暴雨过程强度达特强等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在目前我们没有得到可靠的长时间有效气象记录之前,我们很难去谈所谓的“千年一遇”“百年一遇”。

陈涛认为,从大气科学角度讲,我们形成严谨的降水量记录是在1951年之后。我们根据气象站点在历史上出现的极大值降水量,依次进行排名,不断更新调整,这是大气科学界比较常见的做法。

“5000年一遇”的说法出自河南省水利厅。7月21日2时30分起,河南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防御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应急响应,并指出“7月18日8时至21日02:00分,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荥阳环翠峪雨量站854mm,尖岗818mm,寺沟756mm,重现期均超5000年一遇”。

这一说法让人印象深刻,也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从事市政规划设计的工程师赵鹏城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重现期超5000年一遇”可以理解为在有降雨记录以来,出现的历史最大降雨。在水文统计中,重现期即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间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一般以年表示。

“ ‘重现期’和‘千年一遇’的表述一致,都是概率学上的提法,后者具体指同规模的降雨量每年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发生,而非绝对数值意义上的一千年有且只发生一次。在现实中,该强度暴雨或许千年出现多次,又或许不会出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市政院副院长吕红亮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王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