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岁男孩“控屏”一年,近视却加重200度,怎么回事?

2021-07-23 11: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日前,7岁的堂堂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检查视力,让他妈妈和接诊医生、眼科副主任史彩平都感到惊讶的是,孩子的近视度数在短短一年中居然加重了200度!

妈妈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检查结果,因为自从一年前发现堂堂的眼睛有近视风险,她就格外注意孩子眼睛的保护,近一年做了各种努力,严格做到了医生要求的“控屏”,几乎没有让孩子玩过手机和电脑。

“为什么严格控屏了,孩子眼睛还是近视了,而且一下子加重了200度?”堂堂妈妈十分不解。

堂堂妈妈表示,这一年来,为了禁止孩子接触屏幕,可以说是花尽了心思,耗尽了精力,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大人一不盯牢,孩子就偷偷看电视,或者向家里祖父母索要手机看小视频、打小游戏,为此多次责骂都还是效果不明显。

那么后来怎么控制下来了呢?堂堂妈妈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后来为了方便学习,又给孩子买了个电话手表,用于查字典、听故事。“也许,后来孩子习惯了,也就不一直嚷着想看手机和电视了。” 堂堂妈妈猜测。

“是什么样的电话手表?有哪些功能?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用的?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有多久?”当堂堂妈妈讲到电话手表,史彩平副主任却提高了警惕,因为临床中已不止一次遇到孩子因长期接触电话手表而加剧近视的案例。

堂堂妈妈的回答印证了医生的猜测。原来,在开始控屏后不久,为了学习方便,妈妈就给堂堂买了电话手表,而且是比较先进的那种,手机里装有各种搜题、字典等学习软件,也有少数益智类、趣味性简单游戏。自从有了这个手表,孩子有事没事就都会看一看、点一点,做作业的时候用来查字典、学英语,不做作业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有事没事就在弄这个手表。

史彩平副主任告诉妈妈,孩子这一年近视这么多,高度怀疑与此相关。电话手表的电子屏幕,也是电子屏幕,且屏幕小的往往比大的更损视力,因为眼睛看小屏幕更费力,更容易疲劳。

“为了控屏,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曾想到,原来是自己把对眼睛杀伤力更大的电子产品送到了孩子身边。” 史彩平主任的诊断让堂堂妈妈懊悔不已。

控屏,别忘记了控制电话手表

史彩平副主任表示,电视、手机、电脑,是很多家长能够想到的应该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的电子产品,因为这些电子产品日常使用广泛,家长自己也经常接触,社会也在不断强调。然而,电话手表体积很小,往往被视为学习用具,很多家长想不到它也是应该控制接触的电子产品。

加上,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电话手表功能越来越全,社交、休闲属性不断加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话工具和学习用具,孩子触屏时间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久。

电子屏幕对眼睛影响:大<中<小

在数字时代,不让孩子接触屏幕现实吗?上网课非用不可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史彩平副主任表示,如果就单纯屏幕大小而言,肯定是大屏幕对眼睛的损伤更小,因为一眼就能轻松看到,不费眼睛。

如果孩子要上网课,从保护孩子视力角度出发,首先可考虑投影仪,其次可考虑屏幕较大的电脑,再次考虑PAD,实在不行再考虑手机。多数电话手表目前不具有上网课功能,即使有这个功能了,也应该谨慎考虑使用,因为屏幕太小,长时间盯着对视力影响很大。

史彩平同时补充道,除了考虑电子屏幕大小,还要考虑距离。理论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要大于屏幕对角线的4-5倍。如果空间狭窄,装一个大屏,也未必对视力有利。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选取哪种电子产品、购买多大尺寸产品,还要注意孩子观看的距离。

暑假期间,这些情况不注意孩子的视力可能会下降

“暑假来了,很多家庭都是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没时间管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管不住孩子,孩子看电视、玩iPad、玩电子游戏的时间经常难以控制,成为孩子视力受损、近视加剧的一个特殊时间段。”

史彩平副主任表示,进入暑假以来,浙大儿院眼科日门诊量在200人左右,暑假期间因为不注意保护眼睛,最后来看门诊的小朋友,大约占了门诊近视患者的10%—20%。

“孩子眼睛一旦近视,就没有办法恢复到健康状态,具有不可逆性。家长要注意孩子接触屏幕的次数和时间不要过多,每次控制在半小时内,保持适当的距离,看好之后在阳台要远眺一下,放松一下。”

史彩平同时提醒家长注意以下环节:

一是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看书、写字等,都属于近距离用眼。低幼年龄段的孩子,阅读书本可以改成听。看一段时间,就要休息几分钟。

二是家长要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尽量多出去走走,看看远方,让眼睛放松。孩子要多参加室外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比如打乒乓球、跑步、爬山,这些运动,既锻炼身体,也保护眼睛。

三是孩子的饮食要均衡。青少年饮食习惯不良,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如钙、锌、铬等,可以诱发近视。

此外,另外,孩子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9小时。中学生不小于8小时。

作者 / 木玉

排版 / 陈西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