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新出炉!致敬六月“金华好人”!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2021-07-22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前期层层推荐、评议的基础上,经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研究审定,2021年6月份“金华好人榜”正式公布。

6月份,全市共有12人荣登“金华好人榜”。他们分别是:

助人为乐类(4例):谢小忠,金华市美晨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婺城);张汝根,兰溪市出租车志愿服务车队副队长(兰溪);赵纯洪,东阳市巍山镇砖匠陶瓷店经营业主(东阳);张金梁,浦江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辅警(浦江)。

见义勇为类(1例):杜荣发,浙江铝业公司退休职工(兰溪)。

诚实守信类(1例):黄国英,浙江长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汽车西站售票员(兰溪)。

敬业奉献类(4例):丁夏维,婺城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婺城);徐信相,武义县徐英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武义);朱晓林,武义中天法律服务所负责人(武义);郑光梅,磐安县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磐安)。

孝老爱亲类(2例):梅树凤,武义县西联乡河洋村村民(武义);陈胖福,磐安县大盘镇光明村村民(磐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他们的光荣事迹吧!

↓↓↓

谢小忠:富裕不忘做公益

谢小忠,男,198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金华市美晨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是富有爱心的捐助者,也是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作为国内知名垂钓品牌“佳钓尼”的创始人,近年来,谢小忠在公司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开始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公益事业上。

从2014年向婺城区蒋堂小学捐助物资开始,谢小忠坚持每年资助一所小学,开展公益助学和结对帮扶。目前已资助6所小学,捐助物资近60万元,爱心足迹遍布多个省市。“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幸运的是得到了不少身边人的帮助,因此我也想尽自己能力帮助别人,让社会更温暖。”谈起自己做公益的初衷,谢小忠如是说。

谢小忠在公司大力营造热心公益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办公楼的墙上,随处可见他带领团队参与公益活动的照片。公司老员工们说:“谢总不仅热心社会公益,也十分关心员工的成长,员工如果有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解决。”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谢小忠看到湖北等疫情重灾区医疗物资短缺,他马上寻找货源,经过多方联系,不惜花费数十万元重金购入5万只口罩,紧急送往湖北武汉。

谢小忠还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他借助互联网,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带领大家放生鱼苗200万条,有力促进水环境保护。今年4月,他还与近百名市民志愿者一起将近万条鲢鱼投放到婺城区白沙溪中,并通过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向全社会发起倡议,号召更多人士“益”起放流,争当“河小青”,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水生态。此外,该倡议还在“佳钓尼”位于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门店同时发动,网络播放量达到500多万次,直播互动参与人数达到30多万人。

身为85后创业者,谢小忠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年轻人做表率,为他们种下投身公益的种子。他因此获得金华市优秀青年与婺城区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张汝根:的哥助人美名扬

张汝根,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兰溪市出租车志愿服务车队副队长。

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他毫不犹豫把手递了上去;捡到乘客遗失物时,他第一时间请公司联系失主;在长达12年的公益志愿服务中,他为考生保驾护航,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的哥张汝根说:“这些都是一名志愿者应该做的事情。”

2月11日中午11时许,在兰溪城北公交中转站附近,一位老人因雨天路滑连人带车摔倒,身体被电瓶车压着无法动弹。正在附近候客的出租车司机张汝根见状毫不犹豫冲了上去,“大爷,您没事儿吧?”,随着张汝根焦急地询问,一双温暖的手已经搬开电瓶车,搀扶着老人站了起来。看到老人痛苦的表情,张汝根立刻把他扶到安全地点,并立即拨打120、联系老人家属,一直守候到老人家属赶来,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事后得知老人在摔倒时,锁骨和两根肋骨骨折,若不是张汝根及时伸出援手,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老人及家属的感谢,张汝根说:“看到老人摔倒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下次遇到还是会凑上去扶。”

作为的哥,张汝根助人为乐的行为并非偶然,更不是个例。4月14日下午5时左右,在兰溪经济开发区上班的吴女士乘坐张师傅的出租车回家时,不慎将一只皮夹落在了车上,里面有上千元的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件。第二天,吴女士接到了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得知自己遗失的皮夹被张师傅捡到并交到了公司,吴女士感动不已,连声道谢。张汝根说:“乘客丢了东西一定很着急,物归原主是应该的,看到乘客开心我也开心。”

出租车是城市的文明窗口,身为出租车司机的张汝根,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空间有限、服务无限”为座右铭,投身公益服务12年来,他累计参加公益活动数千场,涉及扶危助困、中高考生免费接送、文明创建等方面,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小时,惠及群众上万人次。

赵纯洪:以残助残书写励志人生

赵纯洪,男,1977年12月出生,东阳市巍山镇砖匠陶瓷店经营业主。

1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使赵纯洪失去双臂和右腿,但他没有丧失信心,用一条左腿扛起生活。从一开始上楼梯都费劲到一个人经营三家企业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赵纯洪凭借不懈的努力,始终践行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用一条腿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励志人生。

身为残疾人,赵纯洪更关注残障人士的生存和就业。2016年,残疾人傅好志第一次进店,简单交流后,赵纯洪就给他介绍了业务,之后还帮助他找到了工作。成功帮傅好志找到工作后,赵纯洪便萌生了“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想法,希望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纯洪观察到,一些年轻的残疾人其实有一定的就业能力,本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但大多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导致没有机会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就业渠道狭窄。于是,赵纯洪把自己的奋斗历程编成案例、故事,并通过网络平台及各种线下活动向残疾人群体宣讲,以自己为例鼓励年轻残疾人积极工作、自食其力,同时帮助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寻找适合的知识技能,近千名残疾人受其启发鼓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

作为残疾人创业榜样,赵纯洪多次在东阳市残联的助残活动中作交流分享,鼓励残疾人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

去年,赵纯洪通过东阳市残联,成为“幸福蜗居”助残工程的瓷砖赞助商,免费为残疾人家庭危旧房屋改造供应瓷砖,累计供应瓷砖价值近万元。赵纯洪以残助残的故事在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张金梁:“幸运”背后的生命接力

张金梁,男,1993年8月出生,浦江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辅警。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途径。但造血干细胞的非血缘适配成功率仅十万分之一。可就是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却两次发生在浦江小伙张金梁的身上。他称之为“幸运”。第一次,他因体重原因遗憾错过捐献。这一次,他终于圆梦,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88ml,用火热的“生命种子”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4月19日上午9时,在浙江省中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内,躺在病床上的张金梁侧头看着一旁的机器运转,鲜红的血液从张金梁的手臂缓缓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在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最终28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外周血中被成功采集,一场生命的接力也由此展开。

2016年,在一次浦江县红十字会与人力社保局共同举办的献血活动中,张金梁看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0年,临近年底时,张金梁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有一名患者与他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否愿意捐献。张金梁连忙表示“我了解,我愿意!”因为,为了这一刻,他已经等待三年了。

2018年,张金梁也曾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只是在后期的体检中,因为体重原因,导致他没有实现捐献,这让他十分内疚和遗憾。此后,张金梁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成功减肥10公斤,并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只为了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再次降临时,自己不留下任何遗憾。所以这次捐献前的体检,张金梁因坚持锻炼并保持体重,很顺利地通过了。

成功帮助到他人,曾经的那份遗憾终于得到了释怀。张金梁如愿成为浙江省第675例,浦江县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幸运”映照的是他随时准备为生命接力的奉献精神,他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助人为乐的力量。

杜荣发:生死一瞬不松手

杜荣发,男,1953年12月出生,浙江铝业公司退休职工。

今年5月2日,兰溪兰江大桥上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孩翻过大桥安全护栏欲跳江轻生,被路过的一名老人一把抓住,最后警民合力将其救下。事后,老人未留下任何信息悄然离开,经过多方寻找,最终才知道牢牢抓住女孩十多分钟的老人名叫杜荣发。

杜荣发回忆,当天中午12点半左右,他骑着一辆电动车从兰溪老城往溪西新区方向赶,行至兰江大桥中间时,忽然听到急促的呼喊声,“帮帮忙、帮帮忙……”杜荣发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学生模样的女孩半坐在桥外一个凸出来的地方,身子半悬空着,像是跳江的样子,发出呼喊声的是与该女孩同行的朋友。

杜荣发赶紧从车上下来,蹲下身子将手从栏杆缝隙中伸出去,一把抓住女孩左手臂,用力想拉女孩上桥,但对方并不想站起来,只见她神情沮丧,拒绝配合施救。杜荣发尝试着与其进行交流:“有话好好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要珍惜生命……”就在杜荣发开导女孩的时候,女孩的朋友趁机报警,此时,路过的市民和巡警也加入救援行列。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用手机对准跳江女孩拍起了视频,女孩见状高度紧张,试图挣脱被杜荣发抓住的左手臂跳下去。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女孩已悬空,杜荣发和巡警死死抓牢女孩的手臂和手腕,为警方展开后续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警民共同努力下,女孩被拉回桥面,避免了一场悲剧。

“我当时只想先救人,我知道伸手和松手间,很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所以我得死命抓住她。”杜荣发说,幸好他退休后坚持锻炼,身体素质还不错。“救人不光要有勇气,还得有体能,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

“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做个正直善良的人,这次能够凭自己的力量配合警方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感到很有意义。”杜荣发说,“相信任何人遇到这样事关人命的事,一定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黄国英:拾金不昧展文明

黄国英,女,1977年8月出生,浙江长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兰溪汽车西站售票员。

她面对财物不动心,在售票窗口工作的8年间,想尽一切办法将拾得的现金物品等悉数交回失主手中。她说:“作为一名售票员,热心服务乘客是我的本职工作,拾金不昧是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

2021年4月1日,黄国英像往常一样在售票窗口工作,忽然一抬头发现售票窗口上躺着一只咖啡色钱包。“看上去鼓鼓的,失主一定很着急!”于是她第一时间向值班经理做了汇报。值班经理和安保组长马上到票房询问情况,查看了钱包。经查,钱包里有7000多元现金,数张银行卡以及价值7万元的货款凭证,但并没有能核实失主身份的证件。在看视频监控的过程中,黄国英判断失主很可能是兰溪开往上海班车的旅客,通过查看相关时段的视频监控,迅速锁定了失主。值班经理马上与该客车乘务员取得联系,让其询问是否有乘客丢了钱包,一位姓史的男乘客这才发现自己的钱包丢失了。

随后,史先生就近下车返回兰溪汽车西站取回了失物。史先生说,他是专程去上海收货款的。买车票时顺手把钱包放在售票窗口边,没想到拿了车票却忘了拿钱包,而货款凭证就在钱包里。如果丢了钱包,不仅是7000多元的现金损失,更有7万元的货款损失。拿到失而复得的财物,史先生又惊又喜,当场拿出现金酬谢黄国英,被黄国英婉拒了。事后史先生特意给黄国英送来了锦旗,表扬她拾金不昧的行为。

黄国英从2013年开始在兰溪汽车西站售票窗口工作,8年间,黄国英默默做的好事有不少,帮困难旅客买车票、为与父母走散的孩子提供帮助、帮助残疾人购票上车、帮助老人申领健康码,捡到手机、钱、银行卡、证件等更是常事,每次她都会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交还失主或上交公司失物招领平台。

黄国英说,“作为服务窗口的一名员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城市文明的形象。只有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才能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出行。”

丁夏维:未成年人帮教纠偏的引路人

丁夏维,女,198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婺城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

5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13分钟时长深度报道了一起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的案例。该案例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该案的主办检察官是丁夏维,一名专业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女检察官。

2019年,丁夏维关注到某学校报告的一则线索,敏锐察觉到一个失联逃课的12岁女生可能遭受了侵害,于是她第一时间联合公安机关进行排摸侦查,从严惩处了侵害该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当了解到这个女孩失去父母的身世后,丁夏维开始为帮助女孩获得有效监护而奔走努力,经过多方调查评估,以支持起诉的形式申请法院为女孩指定合适监护人。同时,牵头民政、教育、卫健、共青团、妇联等11家单位为女孩提供司法救助、生活补助、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就学安置等综合救助方案,帮助身处困境中的女孩稳定基本生活、改善身心状态、重塑价值观念,一年后,女孩重返校园,开始渐渐有了人生目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丁夏维这个“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育帮扶未成年人的检察官,丁夏维经常要与那些逃课辍学、行为不良的少年“频繁过招”。即使他们被亲人所弃、被社会所斥,丁夏维依然竭尽全力把这些迷途羔羊引回阳光正道。三年多来共教育挽救了276名罪错未成年人有序回归社会,其中有8人考上大学。有一名女学生曾因盗窃同学的财物,认罪退赔后被免于起诉,但她觉得自己抬不起头,始终一蹶不振。为帮她卸下包袱、重拾信心,丁夏维跟进帮教近半年,发现她有画画的特长,就鼓励她排除杂念、安心作画,还为她举办了一场小型画展,最终女孩考上了一所美术院校,并第一时间向帮教过她的丁夏维报喜。

在办案的同时,丁夏维还带领团队创立“蔷薇工作室”,率先在全市以项目化形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帮扶教育罪错未成年人。“面对每个失足少年,我想做的,在做的,就是教育他们改过自新、自食其力。因为我办的不仅是一个案子,更是少年的人生!”丁夏维说。

为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丁夏维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官牵手少年梦”等普法教育活动,线上线下共举办法治巡讲50余场,累计覆盖上万未成年人,成为少年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徐信相:耄耋老战士宣讲忆初心

徐信相,男,193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武义县徐英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

徐信相出生于武义县熟溪街道水碓后村,这里是大革命时期第五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徐英烈士的故乡。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下,从小听着徐英革命故事长大的徐信相,很早就立志保家卫国,1951—1954年,徐信相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入朝参战,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三等功”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章”。

2007年,徐英烈士纪念馆在水碓后村建成。74岁高龄的徐信相成为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他说:“我在军旅生涯中学到了很多,有责任把我党我军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讲给更多人听。”担任义务讲解员14年来,徐信相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讲述着徐英烈士的英雄事迹,累计接待游客1500余批,5万人次,凡是来过徐英烈士纪念馆的人,都被这位年近90岁老党员的讲解深深感动。

从住所到纪念馆需步行15分钟,但只要有需要,徐信相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到。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徐信相更是常驻在纪念馆。他说;“年纪越来越大了,不能错过每个前来参观的游客,不能失去每次讲解的机会,趁着现在身体还好,脑子不糊涂,就应该多向大家讲讲徐英烈士的事迹。”

为给后人留下红色财富,让讲解更贴近史实,他还认真研究武义革命历史,坚持不懈收集史料,挖掘革命故事,整整做了5本笔记,用初心和使命传承浙中革命精神。今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徐信相又主动当起了党史宣讲员,给党员干部上传承红色精神的专题党课,向大家讲述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和徐英烈士的感人故事。他说,要把这种革命精神、斗争精神世代传下去。

在老伴汤彩群眼里,徐信相是一个无微不至的丈夫。自从汤彩群因中风卧床不起,且因糖尿病引起并发症,眼睛也看不清后,徐信相便十多年如一日地承担起照顾老伴的责任。烧饭、洗碗、穿衣、洗衣、吃药……事无巨细,不离不弃。面对丈夫的悉心照顾,汤彩群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徐信相每次都会安慰她说:“我们是夫妻呀,只要你在一天,我就要照顾好你一天。”

朱晓林:司法为民 送法进户

朱晓林,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武义中天法律服务所负责人。

在基层法律服务岗位的36年来,朱晓林一直致力于“送法进户”,经常性为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推动广大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法治力量。

朱晓林是浙江省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公认的领军人才。2016年起,朱晓林先后担任了武义县5个乡镇58个行政村的法律顾问,开展“法治体检”、修订村规民约、草拟承包合同、化解疑难纠纷,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5年来,朱晓林共举办法律讲座20多场次,受益群众5.5万余人次。去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同事制作多期防疫普法微信,强化疫情法制宣传,同时,利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为复工复产的企业无偿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

泉溪镇董源坑村前几年将村老年公寓工程委托给第三方设计。其间,双方就此工程签订过多份设计合同,涉及的设计费用数额较大,村民们担心村里重复支付设计费用,损害集体利益,便求助村法律顾问朱晓林,希望能妥善解决这个多年遗留问题。朱晓林花了大量时间精力,仔细查阅了相关文档资料,询问众多相关当事人,核实实际设计工作量及设计费用,最终与设计方达成协议,为村里减少支出设计费用共计40余万元。当地村民谈起此事,都连声称赞朱晓林为村里帮了大忙。

多年服务基层的工作经历,使得朱晓林在与群众沟通、化解矛盾等方面颇有经验。2017年,朱晓林与武义县信访局签订信访法律服务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全县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共成功调解重大矛盾纠纷60余起,接待群众上访70余批1200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询2500余人次。

西联乡马口村村民徐某于2017年2月在某公司工地做工时受伤致残,一时未能获得赔付。2019年3月,朱晓林接受县法援中心指派后,为徐某提供法律援助。他不辞辛苦,认真负责,先后四次赶赴西联乡,了解案情、收集证据,并在县联合调委会的主持调解下,经过多轮协商,同年5月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得以妥善解决,受到了当事人家属的高度评价。

2017年以来,朱晓林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金华市基层法律服务业务标兵、公益标兵,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荣誉称号。

郑光梅:海拔1245米的守望

郑光梅,男,195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磐安县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

2008年,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顶哨站对外发布招聘启事。时年51岁的磐安县大盘镇光明村村民郑光梅主动报名。从小生长在大盘山脚的他,对于这座海拔1245米的大山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而成为大盘山管护员后,这份感情里又多了一份责任。

每天清晨7时不到,身着迷彩服的郑光梅就开始了巡护工作。他从山顶哨站向下至海拔相对较低的火山湖后,再折返回瞭望塔。一天至少要来往驻地和瞭望塔2趟,每次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如发现盗猎或者盗伐等不法行为,还要漫山遍野地追踪巡查。13年来,郑光梅走过的山路达16万多公里,可绕地球4圈。

火情瞭望是管护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工作时,郑光梅有个“规定动作”:每天上、下午各爬上瞭望塔一次,遥望大盘山保护区4558公顷的山林。在森林防火期,频次还要增加,特殊时期夜晚也要上塔察看。郑光梅说:“塔有12米高,哪里冒烟了,看得清清楚楚,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担任管护员以来,郑光梅共观测到生活用火200多次,准确报告火警30余次,准确率达到100%。

作为大盘山的守望者,郑光梅一年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日子是在山上度过的,13年来没有回家吃过一次年夜饭。他独自一人穿林海、跨沟壑,与松林对话、枕群山而眠,“风吹鸟叫”是陪伴他最多的声音。大多数时候,管护员都是“单兵作战”,碰上梅雨天或大雪封山,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人。且大盘山顶常年阴冷潮湿,尤其是冬天,更是寒风刺骨,郑光梅因此患上了关节炎。但这些都没有让郑光梅放弃,参加管护工作的第二年,郑光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入党就是为了去最辛苦的岗位,我要带着这个信念站上瞭望塔,守护大盘山。”2010年,郑光梅光荣入党。

与守山的寂寞和艰辛相比,郑光梅觉得,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他最大的欣慰。如今,保护区已发现珍贵药用植物1092种,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过去濒危的延胡索等野生药用植物也重新现世。2017年,本该退休的郑光梅选择继续奋斗,坚守岗位。2018年,郑光梅再次获评管护工作先进个人,成为大盘山管理局目前唯一连续3年获得这项荣誉的个人。

梅树凤:孝老爱亲传佳话

梅树凤,女,1966年7月出生,武义县西联乡河洋村村民。

她是公婆称赞的好儿媳。2003年,她的丈夫何远土意外去世,她带着两个女儿和公婆生活。2010年,卧病在床2年的婆婆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安详离世。2015年,梅树凤在家人的一致同意下再婚,再婚前她跟现任丈夫约定:“公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我必须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

2017年11月的一天夜里,公公何贤宣突发脑中风,梅树凤半夜冒着寒风骑着三轮电动车把他送到医院,幸亏就医及时,公公得以脱离生命危险。梅树凤在医院里悉心照顾了20多天,没想到隔了两个月,公公因肺炎再一次入院,一住又是个把月,梅树凤顶着患有眩晕症、心脏病的身体,一边在医院输液一边坚持陪护照顾公公,没有丝毫怨言。公公长年患有关节炎,每周都要到医院做抽脓治疗,梅树凤一个人无法完成,她就发动现任丈夫一起带公公去医院抽脓,这份孝心义举让医护人员赞叹不已。

她还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孩子心中的好继母。梅树凤与前任丈夫育有两女,现任丈夫的妻子因病去世后也留下一个儿子,在这么一个重组家庭中,梅树凤主动承担起一个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人家说后妈和儿子的关系很难相处,在她家却不是,梅树凤和继子的关系就像亲母子,每次儿子回家前,她会早早准备好饭菜等着,儿子平时有什么需要,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忙,她用实际行动传承孝老爱亲美德,让两个原本残缺的家庭成为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她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2019年,她被评为武义县“最美媳妇”。

陈胖福:陪妻子慢慢变老

陈胖福,男,1953年7月出生,磐安县大盘镇光明村村民。

13年前,妻子因母亲病逝伤心过度导致中风瘫痪。13年来,陈胖福寸步不离照顾妻子,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给妻子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被村民传为美谈。

“你看,这是村里新修好的游步道,等天气凉快点,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走走。”今年68岁的陈胖福,照顾妻子已有13个年头。2008年,陈胖福的岳母不幸病逝,妻子伤心过度,导致中风。为了给妻子治病,陈胖福倾尽所有,不仅花光了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13万元钱,还向亲戚朋友借了7万多元钱,可是仍旧没能治好妻子,最终落下半身瘫痪。

妻子生病后,陈胖福放下了所有事情,一心一意陪在妻子身边。“以前都在地里干农活或外面打零工,没想到做家务也不轻松。”妻子生病前,陈胖福很少接触家务。刚开始照顾妻子时,做饭要么没放盐,或口味偏重,要么菜没烧熟烧透,或炒焦炒煳。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慢慢学习,一步步总结改进。如今陈胖福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包揽了洗衣、打扫、整理等一切家务。“妻子帮我抚育了两个孩子,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让她饿着。”陈胖福说。

妻子瘫痪后,生活不能自理。陈胖福给妻子梳头、洗脚、剪趾甲,扶妻子上厕所,陪妻子散步,事无巨细。为了照顾妻子,这些年陈胖福几乎没出过远门,没走过亲戚,最远就是和妻子一起去镇上赶集,到县城为妻子买药。夜晚,陈胖福也不敢睡得太沉,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马上起来。“我就怕我睡着的时候,她有什么事情,叫不醒我。”

妻子生病后,有一段时间情绪特别焦虑,一连好多天都睡不着觉,嘴里喃喃自语。看到妻子的变化,陈胖福耐心地开导她,让她不要想太多。原来妻子是因为看到丈夫放弃一切照顾她,感觉连累了丈夫而心生愧疚。陈胖福安慰她说:“照顾你的这段时间,我才体会到这些年你为家里不辞辛劳,付出了太多,现在轮到我照顾你了,你只管安心养病,其他的事交给我。”

在陈胖福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状态也在一天天变好。陈胖福希望能一直陪在妻子身边,一起慢慢老去。

原标题:《最新出炉!致敬六月“金华好人”!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