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凉山行走进冕宁县

2021-07-21 20: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微信号:scrbpx 联系我们:0834-3866868

■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凉山观察 骆德芬 杨正飞

7月19日至20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组的师生走进凉山州冕宁县,充分结合冕宁独具特色的航天科技,丰富的红色文化,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相应课题调研。

红色冕宁的绿色发展

连绵起伏的青山四面环绕,中间平坦的山坳里屹立着举世瞩目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在这个名不经传的山坳里,却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这里是“北斗”唯一母港,还是“嫦娥”姑娘的故乡,更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发射任务最多之地。这里是我国目前4大卫星发射场中综合能力最强、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密度最高、对外开放最早、唯一管理(西昌、文昌)两个发射场的现代化航天发射中心。在这里,师生们深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纷纷表示“很震撼”。

冕宁因“山似冠冕,水曰安宁”而得名,是安宁河的发源地。7月,3万余亩橄榄林沿着安宁河流淌着碧绿,覆盖宏模、石龙、泸沽、河边、漫水湾 5 个乡镇,台资企业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十年努力建成了冕宁县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

近年来,冕宁县坚持绿色发展,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0亿元,农业增加值27.8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

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好美呀!”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山环水绕,新居林立,瓜果飘香,大家不时为乡间风景惊叹。映入眼帘的是幽绿的湖水、苍翠的青山、湛蓝的天空,师生们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

冕宁复兴镇建设村是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集体经济十强村。

“我们村年轻人很少外出打工。”据该村文书介绍,村里的企业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薪酬福利颇具吸引力的岗位。年轻人在村企里工作,每月不仅有四千多的薪酬,每月上班20天,休息10天。

此次凉山行的北师大师生来自全国各地,建设村的发展历程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更具体深入地思考。来自山东的一位同学说,建设村给其印象深刻,他认为建设村的发展模式,值得仅依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农村借鉴,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农村整体发展。

彝海结盟纪念地感受红色文化

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7月20日,师生来到了彝海结盟纪念地。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彝族地区时,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同彝族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湖畔歃血为盟,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如今,彝海结盟纪念地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师生们在这里瞻仰了彝海结盟纪念碑,沿着先辈足迹,详细了解当年彝海结盟历史细节,参观彝海结盟纪念馆,并重温入党誓词。

当天,师生们还来到位于冕宁县红军广场的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馆内陈列的文献、文物和图片,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冕宁这片热土的了解。

两天时间,北师大的师生们还调研了融媒体中心以及冕宁中学,用VR相机,记录冕宁发展变迁、感受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凉山行走进冕宁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