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思考

2021-07-22 16: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唤起了人们对远去的战争岁月的深深回忆。人民英雄纪念碑自1958年5月1日揭幕,在天安门广场屹立了超过一个甲子的时光。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记录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人民英雄纪念碑寄托了国家和人民对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深深的哀思与缅怀。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在中国人民摆脱屈辱历史、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程中,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写下了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回顾纪念碑上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解读纪念碑蕴含的深刻含义,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

碑文镌刻的故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下午6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和参会代表缓步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典礼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开始。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周恩来总理代表主席团致辞,全体代表脱帽静默致哀。之后,毛泽东主席缓步走到扩音器前,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宣读完碑文,毛泽东主席将第一锨土覆盖在碑基之上,随后,代表们依次执锨铲土。

按照设计方案,碑的正面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镌刻碑文。梁思成在回忆录中写道:“考虑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其另一面拟请主席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后来,彭真又说周总理写得一手极好的颜字,建议碑文请周总理手书。”

有资料记载,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对于为纪念碑题字的工作格外重视。毛泽东主席先后写了两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并叮嘱工作人员: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现在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就是征求专家们的意见,从两幅当中抽取个别字重新编排的。

周恩来总理为了很好地完成碑文的书写工作,有一段时间,每日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前前后后共书写了40余遍。他还亲自到建造工地向雕塑大家刘开渠请教。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谋划之初计划尽快完成,但由于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重大,从选址到整体设计方案、各种细节的处理等,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论证、决策的过程,所以,迟至1952年8月1日才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纪念碑又工程浩大,选材考究,比如仅碑心石的采运就有7000余名工人参与。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决定不急于求成,注重质量、精益求精,所以至1958年4月22日才兴建完竣,工程共历时69个月。

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达37.94米,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题、碑文经工艺美术家邱陵放大,分别镌刻在纪念碑的正、背面,大字镌刻完毕后采用镏金工艺以使碑文坚固、耐久,镏金工作由北京市手工合作总社监制,其下属的第一五金生产合作社具体施工。

1958年5月1日,首都50万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揭幕典礼。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在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黄炎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写了献词,郭沫若现场赋诗《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个历史节点

由毛泽东主席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收录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中,名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强调、突出了1840年、1919年及1946年这三个时间节点。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在兵临城下的窘境中,被迫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自1840年起,以林则徐、邓廷桢、邓世昌、三元里抗英群众等为代表的英雄们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斗争,英勇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他们的抗争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凝聚力。他们的失败也让中国人在亡国的危机中“开眼看世界”,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和思想,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革命志士更认清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投身到推翻帝制的斗争中。

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曾写道:“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革命先驱以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独立为己任,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睁开沉睡的双眼,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19年的五四运动则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分水岭。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伴随代表无产阶级的工人走上历史的前台,五四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之前的民主革命运动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的民主革命运动,则是由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五四运动以后,以俄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成为共产党思想传播的重要来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盼着和平。国民党却把美帝国主义当作靠山,奉行独裁、内战和卖国的方针,一意孤行,于1946年6月,悍然撕毁停止内战的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进攻,由此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战争历时三年,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为标志,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根据1950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的《解放战争四年综合战绩》公报,为了这场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共有152.25万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解放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民党专制独裁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自此,中国人民实现了百余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站了起来。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1840年、1919年以及1946年,是中国人民在屈辱中不断奋发、抗争斗争史上的重要节点。这几个节点所反映的斗争内容的变化,不断丰富着人民英雄的内涵。

纪念碑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历经28年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又历经72年带领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强了起来。抚今追昔,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碑文体现的是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欺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碑文倡导的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在非常残酷的形势下,无数志士仁人无所畏惧,用鲜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先烈们精神的感染和激励下,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中华儿女:鞠躬尽瘁的好书记焦裕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战士雷锋,身处荒漠、隐姓埋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一生育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的袁隆平,以及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战斗在消除贫困一线的人们,他们是当代的人民英雄。

碑文镌刻的是深深的怀念。历史不会被忘记,英雄不会被忘记。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2018年5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铭记历史,表达着我们对英雄的崇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铭记历史,是对中国百年风雨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必将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1年7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者:吴 迪

责编:勾晓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