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战阅兵兵器谱 | 从歼11到歼15:东方侧卫的传奇
歼-11: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的三代机开端
歼-11是苏-27国产化工程中的第一步产品,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则是全军范围内紧随空1师之后第二个批量换装歼-11战机的部队。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中俄签署生产200架苏-27战斗机的协议后,沈阳飞机公司从1998年至2006年组装了5批共105架歼-11战斗机。
在代号为“11号工程”的苏-27国产化过程中,“打通生产线”这个名词屡见报端,这里要具体解释一下这个分为四个阶段历时三年多的复杂过程。比如首批两架歼-11是1998年组装完毕,同年12月首飞的,这两架飞机是用从俄罗斯原厂运来的时候就有很高组装程度的整件(如外翼、尾翼等大件)组装的,这叫做打通整机总装线(朝鲜90年代组装的若干架米格-29S就是这个水平)。
之后再用组装程度低一些的中散件(比如尾翼就分为承力框架、蒙皮、方向舵机等中散件)打通部件装配线;然后就要用零件等级的低散件(比如如何把多组桁架组成一个框架、方向舵机的液压件和控制单元如何配合等等)去打通组合件生产线。最后是用从俄罗斯进口的铝镁合金等机体原料和毛坯件生产出一个个小零件来,这叫打通零部件生产线。
要完成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俄方提供的生产图纸(但严格限制原始设计图纸的提供)等资料翻译成中文,还需要按照国内标准变成中国化的图样才能交付工厂生产。对于30多年没有系统接触过苏/俄航空技术的中国来说这绝不是件容易事儿(而且601所在1950年代接触的米格机技术资料,在绘制和标注习惯方面与苏霍伊设计局和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也大不相同),因此从1996年8月翻译发图领导小组成立开始,直到1997年11月底,沈飞公司才收到全部的、符合国内生产要求的图纸资料。
沈飞的歼-11战斗机生产线最终在走完上述四个过程,共交付部队和科研单位计15架歼-11和1架用于整机静力测试的歼-11之后,2001年12月沈飞公司完成了打通生产线的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三代机)。也就是说,沈飞从此就具备了从零部件开始生产歼-11的能力了(除了发动机和雷达还要从俄罗斯原厂进口安装),因此这16架歼-11也被称作00批歼-11。
在之后四批歼-11的生产过程中,其最显著特征就是对俄罗斯原料依赖程度的降低。03批和04批除极少数材料还需要从俄罗斯进口之外,大部分机体原材料和毛坯件都立足于国内生产,因此在航空工业业内常常把03批歼-11作为“11号工程”实现国产化的重要标志。另外在生产中还对机上设备与部队的国产地面设备的兼容进行分批改进,例如航管应答机、数据链和导引设备、导航与着陆系统、卫星导航设备等;为了方便中国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操作,对飞机上的大部分俄文标识和显示数据进行了汉化。
歼-11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改进是各种机载设备以及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苏-27和苏-30战机立足于国内的装备保障计划也包括在内。由于使用非常频繁加上环境影响,部分俄制战机的机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等附件故障频率远超预计(例如由于一个时期里,全军大量二代机乃至一代机部队的飞行员都来“感受”苏-27,导致机载飞行记录仪磁头报废速度是预计的三倍以上),而部队的修理能力还无法从二代机一跃而升到三代机的水准,追加备件订货也遇到俄方的故意抬价等刁难。所以空军急切希望先研制国产化的配件备件。
两架升级后的歼-11战机 左侧战机加装导弹迫近告警系统,右侧战机可挂载R-77空空导弹在得知军队的急需之后,国内各相关院所纷纷加快了对俄制配件的研仿进度,并根据备件的轻重缓急以及替代成品的研制进度,分期分批地在歼-11上进行替代件的试飞考核,逐步解决了外场使用上的困难。目前所有现役的苏-27/歼-11和苏-30战机已经完全实现国内自主保障,并融入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体系。
交付部队后,这105架歼-11和前后原装进口的70多架苏-27基本不加区别混编使用。由于交付时它们的机载电子设备仍然停留在苏-27SK的标准上,因此在服役生涯中也经历了多次升级改进。最显著的升级是通过对雷达后端部件的改进,它们普遍可以发射R-77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提高了超视距空战能力。另外近些年一些后期生产的飞机还进行了加装导弹迫近告警装置、微波辅助着陆系统以及兼容各类国产弹药(除空空导弹外,当时引进的俄制弹药并不多)等进一步的子系统改装。
不过在这次阅兵中,歼-11仍将挂载和2009年阅兵中歼-11编队相同的俄制R-27ER和R-73E空空导弹。实际上在阅兵中为了保证安全,不仅受阅空中梯队机型挂载的所有导弹都是不会点火的模拟弹,就连导弹挂架和导弹之间都是完全锁死的,以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导弹都不会掉落而导致意外事故。
空1师的歼-11B战机歼-11B/BS:重构航电、全面国产的“东方侧卫”
沈阳军区空军航空兵第1师不仅是全军第一个装备歼-11B战斗机的部队,2000年他们也首先批量装备了歼-11的00批飞机,有着丰富的歼-11系列飞机使用经验。作为歼-11家族的第一个重大改进型,歼-11B的相关研制要求早在引进苏-27生产线之后就已提出,并明确了“继承平台、重构航电、突出质量、降低依赖、协调配套”的20字方针。
但由于当时上级将目标更多放在早日打通生产线上,而且俄罗斯方面也在向中国大力推销苏-27SK的航电武器升级型苏-27SMK,一度允诺可以在歼-11的生产后期帮助中国转产苏-27SMK,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歼-11B的发展。直到2001年,歼-11B才获得立项,但军方却要求在6年之内完成设计定型,这对总体研制进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通过对那架0016号歼-11的整机静力试验所获得的数据,歼-11B的研制较为顺利。
注意01架歼-11B在翼尖挂架,HUD样式等方面仍保留着歼-11的特征2003年12月6日,在组装中利用一架04批歼-11的部分材料以加快研制速度的01架歼-11B原型机首飞成功。在后续的几架原型机上,歼-11B逐渐实现了原设计中提出的大范围应用复合材料以减重,从雷达到告警装置再到电子对抗系统在内的全国产航电系统和导弹武器也上机完成了磨合,并赶在2007年完成定型并生产了一小批20多架,歼-11基本型也不再生产。
歼-11B飞行性能基本和歼-11相同,但由于航电设备减重明显,复合材料的应用也有助于控制重量,加上电子对抗设备内置不需要额外挂载电子战吊舱,理论上使得01批次歼-11B在垂直机动性上还要略优于歼-11。不过此时国产“太行”发动机尚未成熟,仍然需要AL-31F顶替,因此作为定型后生产的01批飞机,空1师受阅的歼-11B编队仍然使用AL-31F发动机。但眼力好的人或许可以看见在编队尾部有1架外形有所不同的双座战机,作为在空中拍摄整个编队的拍摄机,它就是歼-11B的配套双座机型——歼-11BS。
挂载霹雳-1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使用“太行”发动机的歼-11BS由于中俄签订苏-27生产线引进协议时,并没有引进双座型苏-27UBK技术资料的内容,而是配套歼-11的装备引进了几十架苏-27UBK。所以随着歼-11B的立项,其双座型歼-11BS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苏-27UBK,歼-11BS在增加机体复合材料使用,并基本沿用歼-11B的国产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同时,还进行了两项重大改进。
其一是使用了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在研制歼-11B的时候,由于时间要求太过紧迫难以完成全新飞控的研制和测试,空军没有要求对歼-11的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进行更换,只进行国产化即可。但为了后续型号能站在更高的台阶上,601所在研制歼-11BS前就开始自筹资金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并在歼-11BS上得到应用,为歼-11系列后续型号发展中实现“飞推一体”乃至“飞火推一体”控制奠定了基础。
其二是从原型机开始就使用国产FWS-10A“太行”涡扇发动机。前面提到了歼-11B在定型时仍然使用AL-31F发动机,而歼-11BS则一直使用“太行”进行着试飞定型工作,和几架歼-11试验机一起最终盼到了“太行”的堪用乃至成熟。2010年,歼-11BS完成定型并投产,“太行”也开始安装在之前已经生产出机体但缺装发动机而无法交付的一批歼-11B战机上,并持续稳定交付。歼-11家族为“太行”的成熟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2014年拦截美国海军P-8A巡逻机的中国海军歼-11B战斗机目前,全面实现国产化的歼-11B/BS战机已经装备了多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包括整建制出动西南边境进行警巡飞行,2014年在南海与美国海军P-8A巡逻机紧急对峙等日常军事行动中证明了自身价值。而依靠其先进的航电和武器系统(例如其机载火控雷达是国内机载机械扫描雷达中性能最强的一种,体积重量只有歼-11上的俄制N001E的一半,但探测距离、探测跟踪目标数量、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有成倍提升),在空军每年组织的“红剑”体系对抗和“金头盔”自由空战竞赛中,它们近来也屡有上佳发挥,多名飞行员斩获“金头盔”称号。
歼-15舰载战斗机5机编队歼-15:珠联璧合、青出于蓝的“碧海飞鲨”
随着“辽宁”舰服役后大量的公开报道,特别是“航母style”的走红,歼-15舰载战斗机无疑是公众眼中歼-11家族里最著名的型号。歼-15融合了俄罗斯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苏-33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K-3在结构和气动上的探索,以及在歼-11B上使用复合材料技术减重,并改装国产化航电设备和机载武器的经验。
作为中国海军航母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歼-15于2006年立项,2008年1月601所完成发图工作,沈阳飞机公司开始首架原型机试制;01架原型机2009年5月总装出厂,同年8月31日首飞,2010年5月进行了首次岸上模拟滑跃起飞。历经6架试飞原型机3年的紧张测试,2012年11月25日,02架试飞原型机(552号)由后来的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海军上校(现已晋升海军大校)在辽宁舰上进行了首次拦阻着舰和滑跃起飞。
经过一年多的海上测试,歼-15于2013年下半年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已经装备部队十多架。其双座型歼-15S也于2011年下半年首飞,即将投入和航母的联合测试;该机除了可以用于帮助训练歼-15的飞行员之外,同样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本次将有5架歼-15挂载霹雳-12和霹雳-8空空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向全世界展示新生的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实力。
第一架量产型歼-15战斗机100号,其涂装在中国现役军机中颇有特色歼-15除了可以挂载霹雳-8和霹雳-12等空空导弹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之外,也可挂载包括鹰击-83、鹰击-12等空舰导弹对海上目标发动远程打击。该机最大载弹量6.5吨,作战半径可达1300千米左右,由于拥有可收放的空中受油管,还可通过“伙伴加油”技术进一步提高航程,是一种综合作战能力达到了西方第三代舰载机水平的重型舰载机。在第四代舰载战斗机还遥遥无期时,歼-15未来还有可能诞生多种改进型号以适应战场环境。
纵观歼-11的发展过程,从引进苏-27生产线一开始就要求对型号建立自主保障能力,并成为之后国产化工作的基础和动力,这也是中国引进各类俄式武器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随后改进中,院所厂家不断使用国产航电系统、武器装备,乃至国产电传飞控系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去替换俄制产品,最终实现除气动之外,从里到外近乎100%国产化的成果。这种长期的实践不仅为海空军装备建设提供了多个重点型号,也为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虽然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已经投入试飞四年多了,但根据美国的经验,即使在四代机服役后,经过改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仍然具有很强的装备价值,四代机和三代机将有一段长期共存的时期。所以我们尽可期待,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的万里碧空中,除了万众翘首以盼的歼-20、运-20等全新研制的战机之外,性能更加强大的歼-11家族成员同样会在全世界面前再次登场亮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