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这个沉浸式交互展上,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青春创业史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参会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如今100年过去,中国共产党35岁以下党员达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7月22日,上海日报社主办的沉浸式交互展《青春·Youth》在上海图书馆开展。7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提前探访了展览。
展览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4个互动点串起共产党早期历史
展览设在上海图书馆一层,是一个封闭的方盒子空间。在展厅外的墙面上,“青春”二字揭示了主题。包括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在内的“五址”则被做成展板,供观众在排队等待观展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
步入互动展厅,大屏幕前的地面上,有4个圆形互动点:“热爱”、“理想”、“觉醒”、“奋斗”,踏上互动点,就可以走进一段共产党早期的红色历史。
在上图一层大厅里,主办方搭起了一个封闭的方盒子空间。
站到“热爱”的红色原点上,大屏幕上出现了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这处石库门建筑是1924年6月至12月毛泽东来沪时的旧居。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此。
耳边响起的是杨开慧的话语:“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 1929年底,在与毛泽东分离3年后,杨开慧写下了这份手稿,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毛泽东的爱恋与思念。10个月后,杨开慧不幸牺牲。
站到“理想”的橙色圆点上,屏幕上出现的是陈望道故居。一行行《共产党宣言》中铿锵有力的话语,也出现在屏幕上。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本全译者。1920年,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
在上海,他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他发起成立了机器工会、纺织工会和邮电工会;他参与创办了工人夜校、平民女校和外国语学社,并任教员;他更是早期党组织党刊《新青年》和《共产党》、《劳动界》等刊物的编辑。他所做的上列各项,都为1921年党的成立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站到“觉醒”的灰色圆点上,出现的是老渔阳里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青年》是五四运动的阵地。在这本由陈独秀主编的杂志上,曾发表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我国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著),鲁迅的《孔乙己》、《药》等作品。无数青年在这本杂志的启迪下觉醒,走上革命的道路。
站到“奋斗”的紫色圆点上,观众来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一大”旧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代表当时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在会上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
观众在展厅内体验,站在“理想”的橙色圆点上,屏幕上出现了陈望道故居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让年轻人回望这段“青春创业史”
“为了这个展览,我们跑遍了上海16个区的红色遗址。”策展负责人高层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精心挑选的四个地址,串起了一段共产党早期的创业史,“你会发现,一百年前的青年与今日的你我无异,他们也会拥抱最先进的思想和科学,开怀地笑,大胆地爱,也会为更多人的光明选择向黑暗逆行。”
展览还包括两段视频,其中一段是上海纽约大学三年级学生米亚体验沉浸式展览的宣传片。米亚是美国人,当时在上海日报社实习。当展览成型,主创团队想到让她作为一个外国的年轻人来亲身体验。
没想到米亚体验之后,对中国共产党的这段“创业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提出要去这些红色的场所看一看,更深入地了解百年大党的那段青春往事。
于是,上海日报社邀请了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和米亚展开了一段对话,形成了展览中的第二个视频。
在对话中,一老一少,一中一外的两位朋友,有分歧也有共鸣。他们都认为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依旧是年轻的。
邓伟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能够保持永恒的荣光,就是因为青春的力量。
“当我参观这些展览时我很兴奋:我可以看到早期加入的共产党人是多么年轻。”米亚在美国也看到很多年轻人领导的社会运动,但她认为最根本的不同是,中国共产党是植根于年轻人的,“即使是100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年轻人的社会角色是如此被认可,这对我来说倍受鼓舞。”
而当他们谈到“舍得”时,出现了不同。如果家和国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怎么办?邓伟志的回答很传统、很中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他认为,当家和国发生矛盾时,一定是舍小家为大家。这也是无数早期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
而米亚更关注的是其中“人性”的一面,“我认为这十分高尚,在任何有关政治动荡或者不幸的问题上,总有人看着他们的亲人为更伟大的召唤而奋斗,有时我们只看到政治领袖参与的政治活动,但是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比如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及书信往来,我对他们的领导力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评论。”
“当你一边观展一边走向长廊尽头时,是否会驻足回望?感受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相通。”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年轻人回望这段共产党人的青春创业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走出多媒体互动展区,观众还可以在布告栏上留下自己的感悟,留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一份祝福。
在展厅外的墙面上,“青春”二字揭示了主题。
据悉,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持续展出至7月29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