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又一部国漫登陆Netflix,国风动漫出海要做对什么?

2021-07-21 14: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传统文化反攻海外的时机到来了吗?

又双叒叕有一部中国动画登陆全球最大流媒体平台Netflix(“网飞”)播出。日前,《天宝伏妖录》在Netflix开播并收获不少好评。

中国动漫陆续登上海外最大流媒体视频平台,让一个被提了多次的话题再度引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反攻海外的时机到来了吗?

答案是亦不是。一方面,中国动漫的出海确实很多,但另一方面传统历史文化走出去的并不多,能让欧美日韩这些动漫强国观众打开心门接受中国文化,这背后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思考。“天宝们”做对了什么,似乎给我们一些答案。

《天宝伏妖录》登陆Netflix

盛唐国风引韩国网友热议

近日,《天宝伏妖录》登陆海外主流流媒体网站Netflix,引发不少海外网友的讨论。

大量韩国观众在NAVER 知识IN(类似知乎)中询问这部中国动画的相关信息,甚至有韩国网友称“不懂中文,不懂什么意思,不懂什么字,但是依旧看得津津有味。”还有韩国网友戏称,看完这部动画要去追原著,要去学中文。在NAVER 博客上也有不少韩国“自来水”网友对这部动画热烈追捧。

“天宝”并不是第一部登上Netflix的中国动画,但值得关注的是Netflix背后观众喜好的微妙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似乎逐渐被海外主流媒体和观众所接受,这并不容易。

在“天宝”前登陆Netflix的中国动画番剧——《刺客伍六七》和《天官赐福》。前者是现代热血搞笑题材,后者则是架空玄幻题材。这类作品都踩中了海外观众的主要兴趣点。

“天宝”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学典籍记述的盛唐志怪故事中汲取创意灵感的传说故事。鳌鱼、古都长安、盛唐宫殿等很多中国元素都在这部作品中有呈现,唐玄宗、杨贵妃、杨国忠等历史名人也在这部作品中逐一登场,可以说是一个深度结合了中国传统历史和国风的作品。

传统但还得披上“时尚”外衣

重度历史向的作品要让海外观众接受,似乎一直绕不开历史背景这个“门槛”。

成功的背后,天宝做对了什么?这背后不难发现两个关键词——“还原”和“改变”。

“还原”的是对历史细节的考究。

《天宝伏妖录》的背景设置在盛唐天宝年间,可以看到制作方玄机科技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历史考据。从皇帝、贵妃到官员的服侍,到唐代建筑独特的硕大斗拱到屋顶粗犷的鸱吻造型,都深度还原了盛唐时期的很多细节,甚至细心的观众能发现,孔鸿俊初到长安时,街上行人打赏耍猴艺人的铜钱上印的字是“开元通宝”。这些细节,是制作方还原盛唐风韵的核心视觉元素。

“改变”的则是对年轻人审美的了解和认同。

与追求建筑及历史人物的还原不同,对原创主角团的设计,制作方则大胆接受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不论是李景珑轮廓立体、俊秀又带英气的脸庞,还是一头粉色头发拥有天真无邪面孔的孔鸿俊,可以说都长在现代年轻人的审美点上,尤其女性观众,对孔鸿俊这样无邪、单纯又带一点奶萌的角色,可以说毫无抵抗力,不少女性观众亲昵地把孔鸿俊称作“我儿子”。

此外,为了更好展现大唐的华丽感,制作方在制作技术和理念上也做了调整——强化二维视觉体验效果,在3D建模的基础上特别添加手绘。这才有了大唐都城长安,无论是山环水抱的宫城,还是修葺一新的驱魔司,那唐式建筑的独特精美质感。

有还原传统,但也用技术拥抱年轻人的时尚审美。这正是导演沈乐平一直提到的一个核心理念——以时尚科技传播中华文化之美。

征服海外观众的,不是中国菜的味道,而是中国山水画

“天宝”的海外流行,只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出海”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经济国力的增强,“崇中媚外”的外国观众其实也在日渐增多。中国传统元素突然成了叩开海外观众心门的“钥匙”。但这个钥匙怎么配——如何巧妙包装并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看似简单但又不那么简单。

爆红海外的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烹饪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国粹”。哪怕再崇洋媚外,中国人的胃离不开中国菜。

但在李子柒以前,海外观众对中国菜的印象,可能就是唐人街里的“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和火爆更毫不沾边。但李子柒巧妙地将美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融合。烟雾氤氲、极具诗意的中国山水,看似简单质朴的传统服饰,这些视觉元素让李子柒的烹饪有了一丝仙气。

征服老外的不是李子柒做的菜的味道;而是这些传统元素的符号,让她烹饪的过程就像一幅山水画。传统烹饪是内核,而这些国风视觉元素则是外衣,这样的组合才是李子柒走红海外的真正法宝。

在动漫领域,要征服海外观众,这样的组合也必不可少。

这里不得不提到玄机的《秦时明月》。从粉墨登场的诸子百家到心系苍生的侠客,从机关城密室的纵横之决到恢宏磅礴的两军对垒……都在这部作品中有所表现,但玄机在还原诸子百家思想和历史大事件的同时,也结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还极具想象力开“脑洞”——你既可以看到规模宏大又还原的秦王宫、金色的青铜牛灯(青铜本为金色);但也可以看到当时不可能存在的“航母”蜃楼和机关白虎等各类机关巨兽……

如果说前者切中的是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极富想象力的后者切中的则是海外观众的审美点。或许这正是《秦时明月》如今被翻译成7种语言,已发行至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背后原因。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