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访百名女党员】毕腊英: “小人物”的“大事业”

2021-07-20 1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扶贫贡献奖获得者,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她,就是刚刚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晋城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农民毕腊英。一个平凡的女性,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一颗美好的心灵谱写了一曲奋斗者的动人赞歌。

父亲一句承诺,她用一生去践行

毕腊英的父亲毕生才在上世纪8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从1986年起就连续不断资助穷孩子上学,一直至其1992年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父亲就这样突然走了,他毕生倾注心血的助学之路是停止还是继续?毕腊英陷入了苦苦的沉思,她知道,退一步一身轻松,进一步千辛万苦。彼时,毕腊英在进退之间犹豫不定。但父亲的善德善举已深深烙在毕腊英的心里,她默默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接下了捐资助学的“接力棒”。

父亲过世3个月后,毕腊英在高平市教育局设立了“毕腊英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5000元奖励优秀教师。

1993年,毕腊英拿到了父亲遇难事故补偿款1万元,全数捐给了村里的小学,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1997年,她与8名失学儿童结成帮扶对子;2001年到2010年,她办起幼儿园,普通孩子每月只交10元钱,将近一半的困难家庭孩子全免费;2003年,她在市妇联“护苗成才”活动中资助10名失学儿童;2007年,她为“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6万元;2009年,她在寺庄中学设立“助学基金”,每年帮助8名学生;2013年、2014年,她再次为“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3万元;今年3月,她又把自己获“高平市道德模范”所得的1万元奖励全部捐给当地教师奖励基金……30多年来,毕腊英捐资助教矢志不渝,却始终拒绝与受助学生见面,她说:“我不愿让孩子们有负担。我做这个事儿,从来没想过要任何回报。”

她捐的不是钱,是一滴滴血汗

了解毕腊英的人都知道,她虽然捐资助学,但是自己的生活很辛苦很朴素。早上5点多起床磨粉喂猪,喂完猪,还要倒缸、掰渣粉、烘干,吃完中午饭,就得准备第二天的东西。每天要磨300多公斤玉米(淀粉用来销售),渣粉才够猪吃。之后还要把烤好的渣粉灌好,有时候还得去收玉米卖淀粉。毕腊英往往要忙到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一年365天,每天重复同样的活儿,无休无止,没有一日停歇。

其实,用饲料养猪就可以不必这么辛苦。毕腊英却不,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传统的磨粉喂猪,主要是省钱,就是多出些力,多流点汗吧!我不拿钱去买饲料,饲料太贵了!磨上些粉是费力气,它吃的是咱的力气,吃的不是钱。”毕腊英说,磨粉很麻烦,零碎活一天就做不完,但她宁愿自己磨粉喂猪多受累,就是为了多攒点钱,资助更多的孩子念书。身边人都说,“腊英的钱是一勺一瓢舀出来的,她捐的不是钱,是一滴滴血汗!”

30多年来,毕腊英和家人忙忙碌碌,生活简单,收入几乎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这种汗里淘金的活儿虽然辛苦,却能让优秀的学生进得起学校,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耽误前程。这是毕腊英认定的使命,执着的信念,毕生的愿望。

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我在天安门广场上亲耳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那场面、那声音真叫人热血沸腾。”这几天,参加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毕腊英每天都要和大伙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毕腊英参加过十余次全国重要会议和表彰,她总是第一时间把党中央的声音和国家的好政策传播给乡亲。她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啊……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毕腊英坚定地扛起自己的使命担当。2017年,她带头响应环保的号召,主动关闭了父女两代经营30多年的猪场。

虽然没有了猪场这一主要经济来源,但毕腊英捐资助学的脚步却没有停歇。毕腊英两口子一年种地打工收入2万多元,每年拿出1/3投入助学助教基金。不仅如此,她还用卖猪所得为村里小学建起了道德建设书屋。

毕腊英以“小善”诠释着“大爱”,以平凡的举动传承着中华美德。她虽然是一个最普通的 “小人物”,却做着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

本网记者 |李晓霞

编辑 | 陈婧瑜 董艳乔

原标题:《【寻访百名女党员】毕腊英: “小人物”的“大事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