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安碑林馆藏系列 |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楷书题额“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立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楷书。
大秦寺僧景净撰文,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长安京都区主教耶质蒲吉立碑。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螭首龟趺,通高356厘米、宽99厘米、厚28厘米。
32行,满行62字。原文首末两行有叙利亚文,碑下部及两侧亦有叙利亚文。额上三角形处,莲花座上刻十字架。
此碑为基督教在中国流传而立。
碑原在唐都城长安的大秦寺(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土,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藏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国宝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景教与景教碑》《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等有著。
此碑记述了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至建中二年期间,景教在中国的流传情况及景教教义教规。
“大秦”为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聂斯托里派。
据碑文记载,唐贞观九年大秦僧人阿罗本初来到长安,太宗使宰相房玄龄宾迎入内,又下诏于义宁坊建大秦寺宣讲景教。
至高宗,诏诸州各建景寺,以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后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景教均受到大力推崇。
唐建中二年,特刊立此碑,以述景教来华史实。
碑文中还以叙利亚文记录了景教僧众之姓名、官职。此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和叙利亚、伊朗等国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碑约在唐武宗灭佛期间被埋入地下,至明天启年间重新出土,一些在华传教士即将碑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由此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
欧洲学者在认识此碑的价值后,遂盛造舆论,主张此碑应搬移到欧洲,于是丹麦人荷尔姆来到西安,企图用三千两白银收买此碑,运往伦敦,被当地官府制止。
如今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朝鲜金刚山长安寺以及罗马天主教梵蒂冈教皇国的“景教碑”均以此碑复制。
撰述者景净,波斯人,大秦寺僧。书者吕秀岩不可考,署名“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艺术
第一,气息简静。
此碑法度严谨,气息简静,有虞、褚之风范。清孙承泽评:“秀岩书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秀逸遒劲,唐石之最佳者。”
第二,秀丽天然,结体工稳。
此碑结构端庄,字态秀丽,排布工整而不刻板,有些笔画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意,虽为楷书但有流畅的气韵。
第三,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爽利劲健,开张有度,点画之间顾盼生姿,气韵生动,风采自然。
资料来源:王冰著《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
整理:薛鑫
本文选自2021年7月19日《文化艺术报》A05版
原标题:《西安碑林馆藏系列 |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