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国洪灾已致160多人遇难:天灾还是人祸?有何政治影响?
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奥地利等欧洲西部多国近日遭遇强降雨袭击,由此引发的洪水已经造成190多人遇难。德国的受灾情况尤为严重,已经有160多人死亡,至少600多公里的铁路线遭损坏。仅在德国西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阿尔韦勒县(Ahrweiler)就有至少117人遇难,749人受伤。
路透社等媒体报道称,这次洪灾是德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媒体画面显示,受灾地区许多道路被毁,汽车被水淹没,洪水退去后在许多街道上和低层住宅内留下了厚厚的淤泥。许多居民只能暂时住在由学校等设施改建成的临时居住点中,德国军队也派出了士兵参与救灾。
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18日视察阿尔韦勒时表示,“德语中很难找到词汇来描述这里遭到的破坏。”
德国为何会在此次洪灾中损失惨重?这场灾害又会对两个月后的德国大选造成什么影响?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布莱瑟姆镇(Blessem)灾后情况。德国莱茵-埃尔夫特县(Rhein-Erft)政府 图
“天灾”加“人祸”?
造成这一轮洪灾的直接原因是短时强降雨,而当地的准备不足。
德国电视一台(ARD)7月14日的报道解释道,此轮强降水的成因是在夏季并不罕见的冷暖气团交汇现象。但在气候通常较为温和的欧洲西北部,如此强度的降水和随之而来的洪灾却比较少见。法新社援引德国气象局的数据报道称,7月14日至15日,许多受灾地区的降水量达到100毫米至150毫米,这一降水量是当地平常2个月的量。与之相比,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季风区,很多地方雨季每月的平均降水量可达两三百毫米。
地形因素也是此次洪灾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城镇位于丘陵地区的河谷中,在一些山区,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冲毁了房屋,甚至造成人员死亡。
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客座教授、生物学家沃尔夫冈·比克斯(Wolfgang Büchs)对德国媒体“Riffreporter”分析了阿尔韦勒县阿尔河(Ahr)河谷洪灾严重的原因:当地岩层几乎不透水,地形陡峭导致河流流速过高,因此降水迅速汇集到河谷中。另外,人类活动,如改直河道、修建不适当的排水道、农业用地扩展、城市土地硬化等,也使得洪灾更加严重。
当地时间7月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莱法州阿尔韦勒县灾区。 澎湃影像 图
在极端天气背后,许多分析将深层原因指向气候变化。默克尔18日视察灾区时说,人们看到了“大自然能够施加怎样的力量”。她承诺要做更多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比过去更多考虑自然和气候的政策。”
德国波茨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水文学家凯·施勒特(Kai Schröter)对法新社表示,现在不能肯定此次灾害与全球变暖有关,但是全球变暖使得这类灾害更容易发生:由于气候变暖,更多的水汽蒸发到大气中,高强度降水的可能性就更大。许多媒体也将西欧的洪水与近期北美西部的罕见热浪联系在一起,讨论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当地时间2021年7月17日,德国一处公路上被淹的车辆。 澎湃影像 图
与此同时,此次洪灾中的“人祸”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些专家、政客和媒体批评当地预警系统失效、疏散行动太晚、人们缺乏防范意识、联邦和地方缺乏协调。
美国《纽约时报》16日报道称,在德国西部北威州的伍珀塔尔市,政府利用社交媒体和城市警报要求民众居家并撤离较低的楼层,最终当地没有人员死亡。但是在重灾区莱法州阿尔韦勒县,当地政府在河水水位到达3米时才发出了第一次警报,3小时后水位超过了此前的洪水纪录后当地才宣布了紧急状态。在该县的辛齐希镇(Sinzig),12名住在护理机构中的残疾人无法及时得到转移,最终全部遇难。
英国雷丁大学水文学教授、曾参与设计欧洲洪水预警系统的(EFAS)汉娜·克洛克(Hannah Cloke)在德国电视二台(ZDF)的节目中批评称,所有必要的预警信息都已经发出,“但是预警链条在某个地方断掉了,信息无法到达民众那里。”克洛克还认为,一些地方撤离民众的行动太晚,而且德国缺乏联邦层面统一的防洪措施。
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以及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BBK)负责人阿明·舒斯特(Armin Schuster)均反驳称,联邦层面的预警系统起到了作用。舒斯特表示,预警系统已经发出了足够的警报,但是该机构无权干涉地方。在德国的联邦制框架下,针对联邦机构发出的洪水预警,具体应对措施由各州自行制定。
一些分析还指出,当地政府和民众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措施。克洛克也说,许多民众没有意识到“持续的降雨必然会引发洪水”。北威州州长、德国执政党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同样表示,莱茵河历史上经常发生洪水,因此沿岸城市已有防护,但该地区许多较小河流缺乏防洪设施。
当地时间7月15日,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拍摄的水位上涨的莱茵河。 新华网 图
对选战影响几何
在距离“没有默克尔”的德国大选只有两个月时,这场洪灾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ARD的一篇分析称,“天气是高度政治的”。《纽约时报》认为,今年的洪灾使得气候变化成为了德国大选的中心议题之一。
各党对于灾害应对很可能对选民产生影响。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16日的一篇报道指出,2002年德国时任总理、社民党人施罗德穿着胶鞋视察易北河洪灾灾区的画面被认为在选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施罗德最终成功连任。
此次洪灾后德国各派政客纷纷表态。目前在联邦层面以及几个重灾区州执政的联盟党和社民党领导人早已到各地视察、慰问灾民,其他政党也抓住机会争取选票。
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先后视察了莱法州以及南部巴伐利亚州的灾区,宣布联邦政府将提供3亿欧元的救助,并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称,朔尔茨已经“进入了危机管理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于16日中断假期,奔赴灾区,强调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贝尔伯克近期被指涉嫌抄袭、简历“注水”,此次洪灾或可使外界的关注点回到绿党的气候政策上来。
Politico报道分析认为,虽然气候是绿党主打的中心议题之一,但是在这种全国性灾难中进行政治活动也有风险。7月15日,绿党的联邦议院党团副主席康斯坦丁·冯诺茨就因利用洪灾攻击对手的政策而道歉。
德国议会中的反对党自民党和左翼党批评政府应对不力,左翼党甚至要求联邦内政部长辞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则表示,此次洪水是“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没有关系。
联盟党和绿党目前领先大选民调,但近期联盟党的优势正在扩大。Politico评论称,此次洪水是对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的双重挑战:他领导的北威州是德国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他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及气候政策也在受到考验。然而就在视察灾区时,拉舍特被拍到在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向媒体讲话时大笑,引发多方抨击,他最后被迫道歉。
当地时间7月17日,在德国埃尔夫特施塔特,拉舍特被拍到在施泰因迈尔讲话时大笑。 人民视觉 图
德国《明镜》周刊委托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在“谁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优秀危机管理者”问题上,41%的人选择了朔尔茨,只有26%的人选择拉舍特。但还是有最多的受访者(36%)信任联盟党能够应对自然灾害。
此外,德国联邦与地方的关系再次成为政治讨论的话题。由于德国联邦政府灾害应对的权力有限,贝尔伯克要求联邦层面扮演“更强的协调角色”。泽霍费尔则说,德国分散性的组织方式是“正确的”,虽然需要一些集中的工作,但是“不需要在柏林准许每一个决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