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忻府区:以康养为特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忻府区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植根于古老忻州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散发着持久的魅力;沉睡千年的历史文化宝藏讲述着生动的传奇故事。
忻府区以康养为特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转型发展,蹚出新路径,古老的忻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驶入发展快车道,已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魅力城区。
忻州古城。冯晓磊 摄
回望忻府大地,风景这边独好
忻府区素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之称,又有“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之誉,地处忻州市“336”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是连接晋、陕、蒙、京、津、冀的重要交通枢纽。
有人说“南绛北代,忻州不赖”。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岂止是一个“不赖”了得?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聚居生息,自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设郡置县以来,历代多为郡(州)、县共治场所,历称九原县、秀容县、忻州、忻县,1983年改为省辖县级,2001年撤销县级忻州市,改设忻府区,隶属于现在的忻州市。
悠久的发展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
始建于宋代的金洞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
见证中国军队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忻口战役遗址,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并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中国杂粮之都、东方佛教之都、晋北温泉之都为支撑,复现明清时期忻州古城商贸繁盛、休闲安逸的社会生活画卷。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秀容书院,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
此外,遗山墓园、貂蝉陵园、傅山旧家、九原岗墓葬壁画、古钟公园、三家店、读书山这一处处人文景观,摔跤之乡、八音之乡、温泉之乡、貂蝉文化之乡、诚信忠义之乡一张张地域品牌,晋国三义士、四大美人之一貂蝉、金元文宗元好问、一代廉吏姜涛、明清文化大雅傅山这一位位历史文化名人,忻州三弦、八音会、跑驴、龙灯、剪纸、面塑种种艺术形式,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忻府区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
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南75公里邻省会太原,北200公里至大同,东160公里到佛教圣地五台山,东北距首都北京540公里,距五台山机场40公里。境内国道县道纵横交错,高速、高铁穿境而过,忻定忻原快速路顺利开工,雄忻高铁开工在即。随着近年来基础建设力度日益增大,城区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全面增强,中心城区优势日益凸显。优越的区位辐射五台山、河边民俗博物馆、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万年冰洞、汾河源头、芦芽山、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等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现已成为忻州市乃至晋北旅游集散、中转最佳地。
这里资源富集,基础雄厚。古有“陀罗避暑、仙人棋盘、东岩映月、金山六洞、石岭晴岚、伞盖青松、双乳浮楼、阴山吃石”八景别具一格,今有忻州古城、禹王洞、云中河公园4A级景区各具特色。奇村温泉被誉为“全国水质第一”“世界四大复合温泉之一”。北合索温泉所在地北合索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忻州顿村温泉康养城、奇村温泉康养小镇重点项目被列入我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计划(2019-2021)》,发展康养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产业兴旺,城乡繁荣。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辣椒生产基地”“中国香瓜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荣誉称号。“忻州糯玉米”是山西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忻州糯玉米和忻州香瓜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忻府区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粮棉生产大县,年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6亿斤以上,稳居全省前10位,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目前,忻府区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正致力建设晋北经济转型的引领区、创新发展的活力区、美丽宜居的样板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文旅康养的示范区、首善忻府的践行区和“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全省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转型发展,路在何方?忻府区积极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径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它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它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培育、发展,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
早在2016年,忻州市就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忻府区带头吹响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集结号。2021年,忻府区又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创建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为忻府区的转型之路、希望之路、兴区富民之路。
但这条路怎么走?怎样拓展全域旅游创建的忻府路径?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忻府区紧扣山西省建设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忻州市“336”空间布局,自觉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当作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提升生活品质和优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引领,确立了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四大核心理念,按照“力量围绕旅游配备、规划围绕旅游编制、产业围绕旅游布局、设施围绕旅游配套、环境围绕旅游治理”5大战略路径,立足“山、水、泉、城”多样化高品质旅游资源,在全省率先推出“康养忻府”品牌,走出了一条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
路径之一:力量围绕旅游配备。忻府区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凝聚发展合力,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性设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指挥部,下设“一办六组”,“十四个乡镇(街道)分指挥部”,将全域旅游作为区委区政府“一号工程”来抓,创新“一日一交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创建验收标准,全面精心组织,着力从体制机制、公共服务、要素体系建设、秩序与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品牌营销、政策供给与创新七个方面四十个小项逐项完善、整改、提质,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2018年至2020年忻府区财政投入旅游发展资金32452万元。其中:文化资源保护资金1608万元;旅游建设发展资金21928万元;环境美化资金8916万元。带动社会投入旅游建设资金75亿元,用于古城保护活化、温泉康养集群开发建设、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配套。
路径之二:规划围绕旅游编制。忻府区积极对接太行山国家旅游发展和文化公园建设相关规划要求,高标准编制《忻府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快发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创新“功能先导,落地后置”的旅游引领多规融合机制,布局谋篇“一核两廊五组团”。
路径之三:产业围绕旅游布局。忻府区依托中国杂粮之都、三晋温泉之都的杂粮、温泉等优势资源,立足雄忻高铁联通京津冀广阔市场的优越交通优势,下大功夫打造康养忻府品牌。
奇(村)、顿(村)、合(索)立足优质温泉资源,坚持做优产品,做好服务,以奇村全域旅游副集散中心为依托,以奇顿合温泉群旅游公路为连接,以温泉康养产品为特色,促进富民增收,构建温泉康养新旗舰。
忻州古城立足杂粮优势,坚持一产为二产提供优质原料;二产为三产提供名特产品;三产为一产二产开拓广阔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和销售联为一体,改变了三个产业相互脱节,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制作者和销售者苦乐不均的状况,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从食品安全到农民的未来”的连接,构建了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路径之四:设施围绕旅游配套。围绕“康养忻府”的旅游发展要求,忻府区积极推进建设奇顿合温泉集群旅游公路,完善景区内部特色体系,打造加快构建“快进慢游、特色突出、直通最后一公里”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以“运游结合”为指引,建立忻州西站、奇村一主一副两大旅游集散中心,联动城乡。
依托旅游公路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打造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聚焦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忻州市建立旅游大数据平台,云中河、忻州古城等景区实现数据共享、智慧管理等一体化联动。
聚焦城市休闲业态打造,加快秀容古城活化建设,高标准建设“五馆一院”,推动人民公园、遗山公园、体育公园、云中河房车营地提质升级,丰富居民文化休闲生活。
发力顿村温泉康养示范区、云中康养旅游项目和奇村康养小镇建设,打造康养产业新旗舰。
发挥忻府区文化旅游投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旅游景区(景点)多元投入机制,精心打造忻口战役遗址纪念园项目;发挥禹王洞景区示范带动作用,参照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要求,推动景区改革创新。
发挥旅游业“产业链条式”带动的优势,以忻州古城保护改造为龙头,开创“放水养鱼、以量养商”旅游经营模式,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路径之五:环境围绕旅游治理。忻府区着力打造“居游共治、管理下沉”的治理能力机制,健全“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提升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水平。
加强部门联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作,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连续10年服务保障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95条(段),其中,古城街巷改造18条。古钟公园、龙岗广场、程婴广场、逯家庄广场改造全面完成。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3.9平方公里扩展到71.8平方公里。城乡环境“九道四治四建”、“六道四治四建”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法规。坚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出台《忻府区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强化保护优先;依法推进非遗文化活动进忻州古城常态化展演,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全域旅游创建: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为期五年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激活了文旅资源,蹚出了转型新路,至少取得五个方面的初步成效。
旅游业态丰富多样。“一湖一河,两山三组团”功能格局初步形成。“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忻州古城实施了以人文景观、手工作坊、商业建筑、文化展示、主题院落、综合服务六大板块为核心的业态布局。奇顿合温泉疗养区形成了以游泳、泡澡、理疗为一体的康养模式。云中河景区以生态资源为核心,以田园自然资源为特色,形成绿色观光、温泉康养、亲水休闲、自驾旅游、住宿餐饮等多种业态。
旅游经济长足发展。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35.8亿元,占本地GDP比重的21.2%;旅游从业人数达到2.7万人;年接待游客846.22万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4.66倍;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的10.5%来源于旅游;旅游税收达到7200万元,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2%。
辣椒、甜糯玉米、杂粮、薯类、甜瓜、富硒西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长足发展。“三品一标”认证24个,“中国优质辣椒生产基地”“中国香瓜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等国字号品牌叫响全国,“忻州糯玉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助力脱贫成效明显。在全域旅游城市示范区创建中,忻府区充分依托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扶贫项目实施,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支撑。
通过古城活化项目的实施,优先为怡居苑移民小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提供经营商铺50余个,带动200余户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申报忻州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6家。忻州乡音民俗剪纸工作室、忻州来秀面塑工作室、忻州享艺缘工艺葫芦、忻州陀罗山文化有限公司、忻州大海面塑、忻州红霞乡情手工坊均已挂牌。
培育打造古城景区。主要有十四县特色民宿、旺家园、泉江山庄特色农家饭店及古城美食一条街地方小吃。
利用“旅游+”模式,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合索乡黄龙王沟和奇村镇井沟村成功申报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忻府区合索乡北合索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忻州市忻府区解原乡东庄村泉江山庄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该山庄和忻府区合索乡孙家湾村旺家园山庄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太行人家”。
依托忻府区北合索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东楼鑫通生态观光等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生态农庄等资源,鼓励和支持当地村民开展以观光、体验、度假、住宿、餐饮等为主要活动的休闲农业项目。
生活品质得到提升。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改善了基础设施,畅通了城乡交通,增加了休闲场所,完善了服务功能,让各地游客和当地市民充分体验“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
“忻府形象”广受好评。忻州古城主要街区被授予“山西省特色商业街”称号。忻州古城文旅休闲集聚区和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集聚区均被列入2020年度山西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特别活动“长城之夜”在忻州古城北城门楼广场举办,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七家国家级媒体和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晚报、人民网山西频道等九家省级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百舸争流,奋楫者进。今天,一幅全域旅游的魅力画卷正在忻府区徐徐展开;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康养发展之路正在忻府区不断延伸。忻府区将通过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深挖地域特色资源,持续打造“康养忻府”品牌,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奋力谱写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忻府篇章。
作者:齐雨春 图片来源:秀容在线
来源:忻州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阅读
原标题:《忻府区:以康养为特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