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陷入“身高焦虑”的父母:一年花十几万,让孩子靠打针长个子

2021-07-20 0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收录于话题#说姐谈教育52个

“没到一米八,就是三级残废。”

当代父母的育儿焦虑,已经从教育、颜值,延伸到了孩子的身高。

多吃、补钙、打生长激素,打开电商平台,这些“长高”神器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长高钙片、长高激素、长高神器铺天盖地,仅其中一款长高钙片的月销量就有5万多单。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7年间,生长激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42%。

2013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2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便已达58.89亿元。根据西南证券估算,2020年市场规模大约是77亿元。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突破百亿,指日可待。

生长激素市场蓬勃增长的背后,究竟是谁在利用“身高焦虑”圈钱?生长激素究竟有没有效果?又是否适用于所有孩子呢?

一场“身高焦虑”下的误诊

一年前,朵朵被诊断为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性发育征象,就有点过早,提示“性早熟”。

按照浙江一家三甲医院医生的说法,朵朵现在10岁,身高144cm,如果不进行干预,只能长到153cm。因此医生建议朵朵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在孩子有限的生长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孩子的生长速度。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为了确定医生的诊断结果,朵朵妈妈一连跑了三家三甲医院,结果都是统一口径,建议朵朵尽快打生长激素针。

当朵朵妈妈询问生长激素针是否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时,医生表示:“这个针是什么?这可是全球著名的金赛药业的针!”

生长激素针并不便宜,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费用在3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且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的时间。

当朵朵妈妈提出拿药时,医生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他表示这里不能拿药,会占用医生的额度,并推荐了旁边一家药店,还“贴心”地介绍,那里有两种针,比较贵的那一款现在有75折活动,可以一次性囤上三个月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医生的表现让朵朵妈妈心生疑惑,于是她又花了几百块钱,通过线上问诊北京和南京的儿童内分泌科医生。结果两位医生一致回复:朵朵的性早熟是误诊。

截然不同的答案让朵朵妈妈深感疑惑,她打算带女儿去到南京三甲医院接受面诊,结果医院的医生同样表示,朵朵并没有达到性早熟的标准,并不需要打针。

但实际情况是,朵朵在之前接受治疗时,已经注射了一年的性激素抑制针。

打了抑制针之后,孩子体内雌激素减少,雌二醇水平会降低到性发育之前的水平,延缓骨龄的进展。因此现在必须要配合生长激素,在延长生长时间的同时,增加生长速度,才有可能保证身高的正常发育。

图片来源自网络

听了医生的解答,朵朵妈妈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当她带着朵朵来到指定购买生长激素针的地方时,惊讶地发现这里挤满了家长和孩子。

原来陷入“身高焦虑”的家长,远不止她一个人。而这些孩子是否真的需要生长激素针,也许除了医生,谁也无法得知......

生长激素治疗真的有效吗?

儿童成长需要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它是大脑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是肽类激素的一种。其主要生理作用就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刺激骨骼生长。

只要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孩子们通常长得很快。

因为遗传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虽然有的孩子长得高,有的孩子长得矮,但他们生长的速率——也就是他们的生长曲线的弧度,基本是保持一致的。

5到19岁男孩女孩的身高生长曲线图

反言之,生长激素极少的孩子会长得比较慢,身高也远低于正常水平。

因此,当孩子面对先天或后天、永久性或短暂性的生长激素缺乏,选择注射生长激素作为医治手段是完全可取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8岁的欣怡从5岁开始,身高就没有多少变化,同一件衣服穿了3年,也没见变短。

经过诊断,医生确定欣怡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没有办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因为才8岁,年龄骨骼线还没有闭合,关节之间还有继续生长的空间,所以还可以注射生长激素进行干预。

从决定接受治疗的那一天开始,欣怡的生活就被“打针”两个字占据了。年仅8岁的欣怡每天晚上都要定时给自己打针,做检查做到呕吐,手上都是抽血留下的针眼和淤青。

而且为了配合治疗,不同年龄的孩子,跳绳个数差异递增,早中晚总共跳200到1800个;除此之外,还要保持早睡早起,早餐搭配牛奶鸡蛋,减少饮食中糖份的摄入。

图片来源自网络

和欣怡的家长一样为孩子的身高忧心的家长大有人在,家长们自己创建了生长发育交流群,大家互相鼓励,彼此监督,分享自己孩子在治疗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进步。

而群里面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你家的孩子长高了多少?”

打针半年,欣仪现在身高116.5cm,长了4厘米,但医生看了后还是说不理想,和同龄人相比还差10厘米,于是针对欣仪的情况帮助她调整了饮食和运动量。

图片来源自网络

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吗?

目前我国药企申请的适应症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等罕见病造成的矮小症,努南综合症(Noonan 综合征)和 SHOX 基因缺少但不伴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

也就是说,生长激素并不适用于所有出现身材矮小状况的孩子。

图片来源自网络

事实上,医学上对矮小症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大约有5%的孩子较同龄人个子明显偏矮,这其中有的是家族遗传因素,也有病例因素。而这其中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的矮小症,占比并不算高。

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前主委母义明曾表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发病率大约为十万分之20-25之间。

过去的10年间,矮小症的自然发病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生产生长激素针的龙头公司长春高新这几年股票和营业额成倍增加,被家长们称之为药中茅台。

图片来源自网络

据长春高新2020年年报,销售费用约为25.9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30%。与这个高昂销售数据相呼应的,是生长激素在市场推广中存在的灰色地带。

20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曝光,不少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的医生,将生长激素当作“增高神药”,开始给渴望增高的青少年使用。

《半月谈》杂志也曾派出记者暗访调查,发现有不少医药代表穿着白大褂,向前来看病的孩子家长游说推销生长激素。有的孩子刚刚4岁,医药代表就劝说家长给孩子打激素,并且要注射2-5年时间。

医药代表还会用终身提成、高额回扣,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很多家长担忧孩子身高不够,“输在起跑线上”,抱着“打打也无妨”的心态注射生长激素。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但要知道,在没有确诊孩子是否缺乏生长激素的情况下,注射生长激素,只会扰乱内分泌系统,适得其反。而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生长激素对改善他们的身高有帮助。

并且,注射生长激素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有局部红肿等轻微症状,极少数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偏低、颅内高压等症状。有些孩子的甲状腺功能会发生暂时性降低的情况,产生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

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还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以免埋下糖尿病的风险。

理性看待孩子身高,

告别盲目焦虑

人与人之间身高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每个人的外貌上,更深深影响着个体人格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者认为,身高较高者有着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更高的幸福感,焦虑、抑郁水平更低。

这些社会评价也无条件地反映到孩子身上,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91.2%的父母希望男孩长到175以上。

对于一部分家长而言,他们对于孩子的身高有更高的期待。然而,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让“美容增高”成为一种趋势,“拔苗助长”的方式也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一系列健康隐患。

图片来源自网络

来自四川的妮妮从10岁开始打生长激素针,经过两年的坚持长到了150cm。妮妮爸爸觉得打针很有效果,因此希望女儿可以继续打,最好可以涨到160cm。

其实,经过医院的检测,妮妮并不缺乏生长激素,而是属于特发性矮身材。

但因为父母的身高都不高(妈妈150cm,爸爸160cm),所以他们格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长得高,以免她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遭受歧视。

图片来源自网络

研究数据显示,除了严重生长激素缺乏症外,生长激素的治疗效果大概可以让成年身高增加2.5厘米到7.6厘米。这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值范围,至于是否能够长高、能长高多少,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因此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但对于家长们而言,孩子长高的机会只有一次,哪怕豪掷千金,只要有效果,就算只有1厘米,这样的付出也值得。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宝妈分享自己带孩子治疗的心路历程:“我有个学生,女孩子六年级只有123,后来也干预了,半年追上158,别人也说,不看也会长,但是她说,谁也不敢赌。”

但生长激素是孩子长高唯一的救命稻草吗?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其实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占子女身高影响因素的70%左右。

如果孩子的身高偏矮,家长可以先看一下是否和遗传身高一致。

遗传身高公式: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如果低于遗传身高或者身高曲线上升或者下降过快,可以到生长发育门诊进行咨询,有时长得过快可能性早熟,短期看长得快,但是骨骺线可能提早闭合,反而影响成年身高。

而另外的30%则是由后天因素决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竞雄指出:“孩子的成年身高由遗传和外部环境共同决定。90%以上的孩子通过改善饮食结构、保证睡眠时间、维持良好情绪、补充适当营养可以获得身高的优化。”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选择多带孩子运动,注意营养和睡眠,补充钙和维生素D,通过后天努力长身高。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作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得高,这点无可厚非。我们不能否认生长激素的作用,但要以一个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并不是万灵药,也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身材是否高大,只要孩子能以正常速度成长,就不应额外接受生长激素的治疗。

如果您不确定孩子是否缺乏生长激素,首先要经过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确定,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治疗风险后,才能考虑是否需要采用生长激素治疗。

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不要盲目陷入“身高焦虑”的怪圈,“病急乱投医”。

最后,在文末为各位家长放上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这份表格将孩子的身高发育分成了5个等级(其中SD为标准差)。

各位家长不妨参照以下的等级划分标准,来看看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达标,再谨慎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增高治疗。

下等:身高<-2SD

中下等:身高≥-2SD且<-1SD

中等:身高≥-1SD且≤+1SD

中上等:身高>+1SD且≤+2SD

上等:身高>+2SD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半月谈:暴利驱使!诱导滥打增高针,医药代表在“潜伏”

界面新闻:「特写」集采隐忧背后,生长激素靠“滥用”生长?

极昼工作室:为了长高,他们一年花费数万元给孩子打针 ...

夏天的陈小舒:生长激素治疗到底是为了牟利,还是治病?

红领巾集结号:打针长个子?陷入“身高焦虑”的父母到底要如何选择

陈根:生长激素市场背后,谁在身高焦虑?

原标题:《一年花费十几万,靠打针长个子:陷入“身高焦虑”的父母们,依赖生长激素真的可靠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