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解约翰·费斯克:当下与未来

2021-07-19 0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新传研读社 新传研读社

写在前面 guide

2021年7月12日,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在美国因心脏病去世。他的名著《理解大众文化》启发了一代代的传播学研究者。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为你翻译了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一书作者)在一次费斯克学术思想研讨会中的主题发言,一起缅怀这位出众的文化研究大师,也再次共同领略他的思想光芒。

上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举行了“费斯克为什么重要”研讨会,我荣幸地成为了会议的主题发言人之一。约翰·费斯克一直是并将继续是对我的工作产生最重要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对流行文化进行了强烈辩护,认为它提供了一系列资源,让积极的受众通过这些资源来努力获得意义,这是我的“参与式文化”和“新媒体素养”观点的基石。

他在最初提出这些观点时,的确充满了争议,部分是因为他挑战了左翼学者对文化悲观主义的倾向,而后者又在20世纪后期激发了许多美国文化理论。费斯克通过探索普通人与大规模生产文化的关系,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努力维护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对费斯克来说,虽然在当时,大众文化是由商业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但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普通人通过消费这一过程,将其转换为一种资源。

费斯克十多年前就退休了,那时,数字革命正在帮助草根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媒介变得比以往更加可以被看见。在某种程度上,围绕着费斯克作品的文化争论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们很多人不确定应该如何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我们很荣幸,费斯克从退休生活中走出来,与他的学生们分享最后一堂课——在这种情况下,他谈到社会意识的转变如何反映在16和17世纪的物质文化中,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在数字时代,我们与自我和社群的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过去的是几年中,退休的费斯克先生一直在佛蒙特州经营一家古董店,他清楚自己不再阅读文化理论了。不过,他仍旧可以去分享自己的见解,帮助如今正在面临着时代挑战的学者们。费斯克认为,古董是一种“实物”提醒,告诉我们过去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是如此与众不同。并且,这种改变一直以来都在继续,对于费斯克先生而言,这是古董的意义和价值。费斯克的话暗示我们:总有办法替代目前的文化和权力格局,因此,如果说过去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未来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每一个字,享受着他的机智,他那富有煽动性的个性,他对每一句话的专注,以及他那些系统性的思想发展。

随着这周末会议的继续,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他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通过他在课堂内外的教学、通过他的写作、通过他作为编辑和该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工作。他通过自己的旅行将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洲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到他的学生们也把他的思想带到了亚洲和非洲。我们看到了费斯克自己的学生、同时代的学者、下一代学者(我们的学生可以被看作是费斯克的孙辈),以及那些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发现他的人,都仍然认为费斯克的思想在我们的研究中鲜活地存在着。

劳特利奇出版社邀请我为费斯克的学术研究写一篇概括性的介绍,刊登在费斯克即将再版的书籍中。我还帮助召集他以前的学生围绕费斯克的每本书进行过圆桌讨论,我认为,通过对话和座谈会而不是讲座来呈现他的作品,效果要好得多。我想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这份材料——这是我对费斯克与技术、政治关系的讨论的一部分:

"他们[右派]已经建立了全面监控所需的技术,这是他们的道德极权主义的基础。恐惧将增加使用这种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右翼势力掌权这种技术的可能性。将我们中尽可能多的人限制在他们的文化和地理飞地中符合他们的利益。不过,这是我们想要的吗?"——约翰·费斯克,《媒体为何重要:日常文化和政治变化》(1994)

以上四句话构成了约翰·费斯克退休前最后一本书的结束语。很能说明问题的是,费斯克以一种挑衅的方式结束了这本书——"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无论他对社会的看法变得多么黑暗,费斯克都相信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也有能力改变我们的社会状况,他呼吁学者们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机构权力,为社会变革服务。

他明确的说法是: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他隐藏的想法则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Fiske所描述的“技术挣扎”(technostruggles)一章中达到了巅峰,这也是费斯克广泛论述技术作为文化变革媒介的少数几个地方之一。在《阅读流行》(1989)中,费斯克写到了街机游戏,这比他的同时代的学者要早得多。他讨论了在《电视文化》(1988)中,人们如何利用遥控器对电视施加更大的控制。他还描述了复印机的广泛使用如何引起人们对版权法规的担忧,即使复制电视节目和音乐变得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在每一种情况下,他的论点最终更多都是关于大众的技术使用,而不是技术本身。在这些段落中,费斯克提出了技术和文化变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但直到《媒体为何重要》的最后几章,他才提出了反向技术使用(oppositional use of technology)的理论。

费斯克对技术相对并没有那么感兴趣,这引起了政治经济学者的尖锐批评,他们认为费斯克低估了根深蒂固的资本的结构力量。他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解释说,他的理论视角基本上是乐观的,因为他在人民的活力中发现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以及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过去15年中,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新媒体技术的民主潜力的说法,而我们特别容易遗忘的是,费斯克早就把互联网看作是另一个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意义、快感、知识和权力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争夺。不过,他并不愿意将某些媒体技术视为文化统治力量的模式:

"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但其政治性并不是由其技术特征本身决定的。例如,监视摄像机的技术特征使其能够更清楚地识别一个人的种族,而不是他或她的阶级或宗教,这是一项信息,不过,将这个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却不是技术,而是种族主义社会。"

新媒体的可供性可以朝着某些目标进行部署,但最终,它们的使用方式反映了其所在的文化背景。费斯克看到了数字革命的前景,但并没有宣布对于大众媒体的过早胜利:

"新技术本身不能产生社会变革,尽管它们能够而且确实促进了社会变革。"

"权力是社会性的,而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它是通过制度和经济控制来引导技术的。"

"我们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充满各种知识,但只有当人们努力生产和传播知识时,技术才会始终参与其中,如果其潜力得到开发,技术的扩散可能会使对知识的控制更少,而不是更有效。"

"技术正在扩散,但不是平等的:其低技术和高技术形式仍在复制旧的等级制度,尽管它可能扩大斗争的范围并引入新的武器,但它既没有改变部队的阵容,也没有改变他们所掌握的资源的不平衡。"

"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增加扩大了斗争的范围、改变了斗争的形式,也使人们更有必要抓住技术增加所提供的斗争机会。"

是的,费斯克告诉我们,媒体很重要,但媒体的改变并不能凌驾于其他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之上。

在《媒体为何重要》出版后不久,我把约翰·费斯克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我记得我的一些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他们认为费斯克还没有准备好拥抱数字化的承诺。因为我们身处数字革命的中心,满怀希望,相信新媒体将降低进入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门槛,让更多的声音被听到,并将更大的权力(政治、经济、文化)交给“人民”。我周围都是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对他们来说,新媒体的变革能力是一种信仰。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不得不努力抵制技术决定论的论点,并坚持认为,正如约翰告诉我们的那样,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影响远远超过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面对“新工具的广泛使用将带来更多的公众参与”这一断言,费斯克写道:“在前现代的欧洲……每个人都有喉咙,但很少有人能够在公共和政治生活中发言。”如果不努力克服阻碍充分参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我们现在称之为"参与鸿沟"),技术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费斯克典型地遵循了关于草根抵抗的说法。在罗德尼·金的审判后,他提出“技术斗争”这一说法,正如费斯克所说,洛杉矶警察殴打嫌疑人罗德尼·金的原始视频,由路人乔治·好利达通过家庭摄像机拍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为它几乎没有显示出技术复杂性:

“乔治·好利达拥有一台相机,但不是电脑增强器;他可以制作和重现一个电子图片,但他不能放缓它、倒转它、凝固它,或者书写它。这种低端技术制作的视频看起来如此真实和准确,正因为他无法修改它。”

洛杉矶警察局的辩护律师运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和修辞技巧来重新构建罗德尼·金的视频,并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理解,至少对陪审团的裁决是这样的。对于费斯克来说,这场关于磁带意义的斗争暗示了即将发生的事情——那些能够接触到低端技术(low-tech)并进行日常文化生产的人和那些能够接触到高端技术的人之间,正在进行一场竞争。如果说新媒体技术扩大了弱势群体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也在强势群体的能力。

在《媒体为何重要》中,非裔美国人对低带宽"海盗"电台的热情,暗示了费斯克支持“参与式媒体实践”这一观点。与此同时,费斯克迅速将网络计算与政府监控机构联系起来。费斯克警告说,公司用来构建消费者档案的做法同样可以被政府用来构建政治档案:“我们订阅的杂志、我们捐赠的事业、我们注册的大学课程、我们购买的书、我们从图书馆借的书都有记录,记录的信息总是潜在可用的。费斯克预测,保守派可能会加强政府的权力,以回应他们的"恐惧"。费斯克预计,围绕种族冲突的争议将通过"媒体事件"体现出来,比如罗德尼·金的录音带、洛杉矶骚乱、安妮塔·希尔和克拉伦斯·托马斯之间的斗争,以及辛普森谋杀案件。十多年后,我们更倾向于将监控文化的增长归因于9/11及其后果所产生的“恐惧”。不过,费斯克却督促我们考虑反恐战争与种族形象的联系方式,以及它可能掩盖了哪些其他类型的冲突。

原文见:

http://henryjenkins.org/blog/2010/06/john_fiske_now_and_the_future.html

原标题:《理解约翰·费斯克:当下与未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